項慶峰 崔茂彬 張邦偉 李斌
摘 要: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火災發(fā)生的物質基礎。邳州市通過清理林下可燃物,對森林火災形成有效阻隔,變被動預防為主動防范,有效預防了森林火災。對改善森林衛(wèi)生狀況、林木病蟲害防治和森林的更新起到積極作用,為保護森林資源以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森林防火;清理;可燃物
邳州市總面積2088平方公里,林地面積109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100萬畝,山林面積6.7萬畝,山林主要分布在我市西北部和西南部的鐵富、燕子埠、戴莊、岔河、八路、八集等12個鎮(zhèn)50個村的80余山頭。樹種以銀杏、側柏、楊樹為主。夏季林緣及林內雜草極為茂盛,每到冬春季節(jié),林內地被物極易引起森林火災,森林防火工作面廣量大,任務艱巨,被江蘇省劃為Ⅱ級火險縣。
森林火災"三大要素":森林可燃物、氣象條件和火源,要發(fā)生火災必須三大要素齊備,缺一不可。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火災發(fā)生的物質基礎,森林中所有有機物質均屬于可燃物:如樹葉、樹枝、樹干、樹根、枯枝落葉、林地草類、苔蘚、地衣和腐殖質、泥炭、垃圾廢棄物等均可以燃燒。因此本著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通過森林可燃物的清理,對森林火災形成有效阻隔,直接清除了森林火災的物質基礎,降低了森林火險和森林火災的強度和危險性,變被動預防為主動防范,從而達到有效預防森林火災的目的。
一、清理可燃物時間
根據(jù)邳州市的自然條件和火災發(fā)生規(guī)律,每年11月份我市秋高氣爽,野外草木枯黃,群眾外出活動增加,上墳燒紙等野外用火增多,森林火險等級提高,火源管理難度加大,森林防火形勢異常嚴峻。因此我市的森林防火期定為每年的11月1日至次年的4月30日,如遇特殊年份可延長至5月31日。所以,為了達到預期效果,邳州市一般在10月份就安排開始進行森林可燃物清理工作。
二、成立組織
為保證森林可燃物清理的順利實施,成立由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各防火重點鎮(zhèn)的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森林可燃物清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和協(xié)調森林可燃物清理工作。
三、宣傳發(fā)動
每年以森林可燃物清理工作為契機,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村內大喇叭、板報等宣傳陣地,以及大量宣傳條幅、標語和微信、微博等各類新媒體平臺,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網上和網下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保護森林資源、做好森林防火的重大意義,尤其是加強對中小學生、放牧人員、老年、智障等重點人群的防火教育,切實將防火意識宣傳灌輸?shù)嚼习傩盏乃枷胫校嬲龅郊矣鲬魰?,人人皆知。廣泛發(fā)動群眾參與森林可燃物清理工作,并自覺清理自家房前屋后、墳頭、承包的林地等區(qū)域。
四、清理可燃物范圍、區(qū)域
1.林內可燃物的清理。主要針對景區(qū)、景點、重點林區(qū)等,可采取兩種方式:一是全面清理林內雜草、其它森林可燃物;二是建設隔離帶,寬度不少于20米(靠近林區(qū)的村莊、賓館、墓地及其它用火單位、危重目標周邊防火隔離帶寬度應當不小于50米),形成的林火阻隔網絡不大于100公頃。
2.林緣地區(qū)可燃物的清理
(1)林地邊緣50米范圍內所有雜草、其它森林可燃物;
(2)地邊清理包括林地邊緣100米農田及其它地域堆放的秸稈、雜草及其它易燃物品。
(3)路邊清理包括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公路常綠帶內的雜草、樹葉及其它易燃物品;防火區(qū)域內道路兩側雜草、樹葉及其它易燃物品,清理寬度不少于20米;
(4)林地邊緣村莊、企業(yè)、墓地等周邊的雜草及落葉清除工作,清理寬度不少于50米。
五、可燃物清理的方式
林下可燃物清理主要采取一下方式:
1.割除雜草、灌、藤,清理枯枝落葉及其他易燃物品并清運出林。
2.割除雜草、灌、藤,清理枯枝落葉及其他易燃物品集中起來,挖坑填埋。
3.割除雜草、灌、藤,清理枯枝落葉及其他易燃物品集中起來,集中燒除。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一般不提倡),需要實施時,必須經報批許可,選擇適宜的天氣,有計劃、有組織、有預案、有管理地統(tǒng)一實施。
六、技術保障
市林業(yè)局專門成立森林可燃物清理工作技術指導小組,由市林業(yè)局造林科、森管科、防火辦、計財科、林政站、等單位的技術骨干組成,小組成員確保吃住在施工一線,直接對施工進度和質量進行技術指導工作。
七、結語
通過森林可燃物清理工作,積極的消除了森林火災安全隱患,可以有效阻隔森林火災形成,變被動預防為主動防范,提高防控能力,而且還對改善森林衛(wèi)生狀況、林木病蟲害防治和森林的更新起到積極作用,為保護森林資源以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蘇錦良. 森林生態(tài)防火的研究.[J]. 農業(yè)與技術.2017(10):192.
[2] 靳勇舒,澤彬. 赤水市森林火災的發(fā)生特點及防火對策.[J].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6(16): 152-153.
[3] 何兆春. 森林防火技術的探究與分析.[J]. 黑龍江科學.2014(2):77.
[4] 王旭,周汝良. 淺述森林可燃物燃燒性的研究進展.[J]. 綠色科技2012(11): 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