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yùn)普
一年又一年,當(dāng)皚皚的白雪給大山披上銀裝,春節(jié)到來的時候,童話般的世界里便現(xiàn)出衣著簇新、歡聲笑語的孩子們。一個個臉上帶著喜悅,帶著憧憬,臘梅般綻放在山野……
和城里的孩子相比,山里的孩子盼望過年的愿望似乎更強(qiáng)烈些。不只盼望能吃上好的,得到幾毛壓歲錢,最強(qiáng)烈的還是渴望能穿上那一身的新衣服。
那時候,家里不富裕,兄弟姊妹六個,平時的衣服有父母的舊衣服改做的,有揀哥姐們穿小的??蛇^年,母親一定會讓我們穿上新衣服。
家境殷實(shí)的人家從商店買現(xiàn)成的布,到成衣鋪量尺縫制。過年穿出來,那布料,那款式,那個范兒,著實(shí)令我們羨慕。那時不僅缺錢,布票、棉票也金貴。當(dāng)時有個順口溜:個大不算富,多費(fèi)二尺布,一樣分棉花,鬧條薄棉褲。
我們的新衣大都是家織布做的。家織布就是土布,不過在我們那卻沒人叫土布。生產(chǎn)隊(duì)交完任務(wù)分的棉花,加上自己揀撈的霜后棉花淘回家扒出棉花瓣曬干,擠出棉花籽。請來彈棉花匠,騰出一鋪炕,在檁子上綁根繩,吊在牛筋做弦,雞蛋粗細(xì)的竹子做弓的背上,手持啞鈴狀木錘,手臂上下翻飛,優(yōu)美而有節(jié)奏地敲擊著弓弦,伴隨著嘣、嘣嘣、嘣—— 聽起來還蠻悠揚(yáng)的聲音,將放在一側(cè)的棉花用弓弦震蓬松,嘣彈到另一側(cè),里面的雜質(zhì)在這個過程中彈堆一處。那時上冬了,這種聲音就會在村子里不斷傳出,倒也給冬日寂寞的人們帶來一些聽覺愉悅。彈好的棉花,纖維蓬松,雪白輕柔,呵氣可飛。
彈完棉花,清掃滿屋墜吊的灰塵,母親就帶我們搓棉花條??簧?、地下放上桌子,扯下一塊兩掌大的棉片,用約二尺長剝了皮磨得光亮的樹條放在上面卷起來,然后再用約一尺長、半尺寬,背后帶把手的板子搓,搓到大拇指粗細(xì),用板子按住,抽出樹條,直到將棉花都變成棉條。搓棉條力道有講究,太緊紡出的線粗不出數(shù),太松紡出的線不結(jié)實(shí)。
搓完棉條,母親就白天晚上坐在我家那架舊紡車前開始紡線。右手搖著紡車,左手三個手指捏著棉條,先是捏著下端,隨著線的抽出向上移動,直到一根棉條沒了,再拿一根,把線頭夾在棉條里捏住,再接著紡。技術(shù)不好,接頭地方就會出現(xiàn)疙瘩,母親紡出的棉線不僅線條勻稱,而且光滑。待左手超過了頭頂,紡出的線就達(dá)到了最長度,要保持一會兒,右手搖車上勁兒,這也是紡線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勁兒大了,線會打結(jié)甚至?xí)?,織出來的布會有疙瘩,勁兒上小了,線不結(jié)實(shí),織出的布綯。母親掌控得剛剛好。上完勁兒,右手輕輕反搖一下,將線提到線梭子上端,然后再搖,將線纏繞到秫秸劈開摳了瓤的線梭子上,慢慢形成一個肥碩的橄欖狀就卸下。這期間,母親的身影日夜在嗡嗡聲中和紡車相伴;晚上躺在被窩里,看著在油燈下母親坐在紡車前,全神專注,心無雜念,動作嫻熟,近乎于舞蹈的美麗背影,映在墻上如同剪影,至今仍印在腦海里。母親每年都要有一個月左右,坐在紡車前千百萬次地重復(fù)著一個動作??菰?、辛苦,母親卻從沒抱怨過。
日夜辛勞的母親六十多歲腰就彎得很厲害了。表哥的孫子說:姨奶奶你的后背,像電影里背個電臺一樣??烧l知道那壓在上面的是家庭的重?fù)?dān)、母親的責(zé)任、生活的艱辛。
棉條變成了線軸,母親就整齊碼在柜蓋上,并小心蓋好。聯(lián)系好機(jī)匠,就用包袱皮包好挑著送去。記得機(jī)匠姓高,50多歲,住村東??棽紩r,坐著面對掛滿線的木頭機(jī)器,腳下一踩,呱唧,兩組縱線就上下?lián)Q位,然后橫向穿遞線梭子,往復(fù)中,不時停下,用長篦子把梭子穿過的線向里靠實(shí)。呱唧,呱唧,咯吱,咯吱,師傅腳下的布卷慢慢長粗??棾龅牟加行┤榘?,不是很光滑,似乎有些小疙瘩。這番情景在多年以后,我講授《木蘭詩》“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時,眼前就會情不自禁地浮現(xiàn)。
布織好了,母親要親自去取,回家精心疊上包好,放進(jìn)柜子??爝^年了,抱著布領(lǐng)我們?nèi)チ砍?、剪裁,大人和大孩子的衣服就在那做。像這樣在家里做衣服的手工錢少,給小孩子裁些衣褲也不另收錢,母親就拿回家用手工做。白天里,油燈下,母親將慈愛一針一線縫進(jìn)我們的衣服里。
衣服都做好了,大改小的也完事了,母親就開始染色。把小紙袋裝的黑或藍(lán)或綠色粉末,倒進(jìn)盛了水的煮飯大鐵鍋里攪和開,將水燒熱,把衣服放進(jìn)去,還要不停地用木棍翻動,防止著色不勻和鍋底將衣服烙糊。煮到差不多了撈出來,用清水漂,直漂到水清亮為止,撈出晾曬干就是新衣服了。染在母親手上紋路里的顏色,好久才能褪去。過年能穿上這樣的新衣服也很滿足,不僅有新氣象,更有母親深深的愛,濃濃的情。
過年穿新鞋也是必不可少的。
做鞋要先打疙疤。夏秋最熱天,在飯桌、門板上刷一層高粱面漿糊,先貼舊書報(bào)紙,再一層層貼舊衣褲拆的補(bǔ)丁,經(jīng)過暴曬,干透以后,將“布貼畫”嘩——揭下,用手一抖,嘎嘎作響。
那時候每一家都有一個盒子,裝著全家人的鞋樣——鞋的信息庫。鞋底像鞋墊的樣子,鞋幫像一個寬大的“U”字,孩子的鞋樣每年按腳放大一次。裁好的疙疤三四片用漿糊粘一起,用錐子扎眼,大號針紉上麻繩,納上橫豎成趟的針腳。我也偷納過,可針腳和扯麻繩用勁不均,針腳高低不平,媽媽一下就能看出,還說,做活和做人、做事一樣,要明白道理再做。
我們孩子穿的鞋底子都是毛邊,大人的做包邊,先用白寸帶把每張裁好的疙疤邊涂上漿糊包好,再納鞋底子,像現(xiàn)在老北京布鞋底邊。
鞋面相對簡單些,但料子要好。母親就到商店買好布料頭兒,既不要布票,又花錢少。比照鞋樣裁好,用結(jié)實(shí)的布料做里子,像打疙疤,先貼里子,再貼鞋面。干了揭下按照鞋樣裁好,碼上鞋口、鞋邊,在前尖處用錐子把鞋幫、鞋底穿在一起,找準(zhǔn)定位,分別從兩邊比試著上到鞋跟,便大功告成。鞋還分每只腳固定的韻腳和不分左右的便腳。講究一點(diǎn)的還要排鞋楦子定型。
除夕吃過年夜飯,人人都要洗頭洗腳,寓意洗去過去一年的煩惱,從頭開始走好運(yùn)。母親把每個人的新衣新鞋從柜里捧出來,我們小心翼翼,畢恭畢敬地雙手接過。初一早上放鞭炮、吃過餃子,迫不及待地穿上。先給自家父母長輩拜年,然后由頭兒大的帶領(lǐng)到親戚、街坊家拜年。
春聯(lián)福字鮮艷,鞭炮碎屑遍地,空氣里彌漫著火藥味,飄漾著肉香。一群一伙的拜年隊(duì)伍,身穿新衣,腳踏新鞋,雖然款式、顏色單調(diào),卻也一派古樸祥和。
時光荏苒,現(xiàn)在山里的孩子少了,過年穿新衣的習(xí)俗也隨著生活的富足有所淡化。而對于我這個離家多年的游子,母親為我們紡線縫新年衣和打疙疤做鞋的情景,還異常清晰地留在記憶里,寄托著給予我們大山一樣深愛母親的深深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