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 瑋
(南京市溧水區(qū)中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 江蘇 南京 211200)
急腹癥屬于臨床十分常見的病癥之一,患者臨床癥狀表現(xiàn)多以腹痛為主。由于急腹癥的病因較多較復雜,且發(fā)展速率快,癥狀表現(xiàn)兇猛,患者短時間可出現(xiàn)較大改變,如未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斷與治療,很容易導致不良后果,甚至危急患者生命[1]。目前臨床診斷急腹癥多采取16排CT檢查,效果良好。本文以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55例急腹癥患者為例,探究16排CT的診斷準確性,具體如下。
此次選擇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急腹癥患者55例為研究對象,包括男性35例,女性20例,患者最小年齡為20歲,最大年齡85歲,平均年齡(61.2±1.1)歲,病程時間短則1h,長則24h,平均(10.3±1.2)h,臨床表現(xiàn)包括:55例患者均有劇烈腹痛表現(xiàn),發(fā)熱患者4例,嘔吐5例,。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許可,患者均自愿參與,簽署同意書。
納入標準:(1)全體患者均出現(xiàn)急腹癥相關癥狀;(2)患者年齡范圍在20歲~85歲之間。
排除標準:(1)排除器質性病變患者;(2)排除心腦血管病變患者;(3)排除精神疾病患者。
全體患者均接受腹部16排CT診斷,具體過程為:此次診斷設備選擇德國西門子16層螺旋CT,指導患者變換體位至平臥仰臥位,掃描范圍由膈頂至恥骨。設定設備電壓參數為120kV,電流參數為300mA,層厚參數為5mm,螺距參數為1.375,掃描速率控制在0.6s/r,準直器寬度設定在2mm,重建層厚參數為1.25mm。開始掃描時叮囑患者屏息,如患者痛楚嚴重無法屏息,則調整呼吸后進行掃描。延膈頂向下到腰椎體-3下緣處,后至恥骨聯(lián)合處停止。若患者腹痛定位比較模糊,或懷疑患泌尿結石疾病的患者,則由膈頂直接掃描至恥骨聯(lián)合位置。后將掃描結果上傳至工作站,通過VR、MPR、MIP等技術對圖像進行處理分析[2]。安排兩名經驗豐富的醫(yī)師對診斷結果進行分析。
以出院診斷及在本院手術病人的手術病理結果結果為金標準,分析CT診斷準確度。
利用SPSS19.0專業(yè)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利用卡方值檢驗準確度這一計數資料,利用P值檢驗兩種診斷結果數據間差異,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5例患者經出院診斷及在本院手術病人的手術病理結果結果顯示:膽系結石及炎癥9例,外傷性腹腔臟器出血4例,泌尿系結石12例,急性胰腺炎8例,急性腸梗阻6例,急性闌尾炎9例,消化道穿孔4例,腹盆臟器出血3例。全體患者經腹部16排CT診斷發(fā)現(xiàn),膽系結石及炎癥8例,準確率88.89%,外傷性腹腔臟器出血4例,準確率100.00%,泌尿系結石11例,準確率91.67%,急性胰腺炎8例,準確率100.00%,急性腸梗阻6例,準確率100.00%,急性闌尾炎9例,準確率100.00%,消化道穿孔4例,準確率100.00%,腹盆臟器出血3例,準確率100.00%。CT診斷總準確率96.36%與出院診斷及在本院手術病人的手術病理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3,P>0.05)。
急腹癥指的是腹腔、盆腔以及腹膜后臟器、組織等發(fā)生的急性病變,如急性闌尾炎、腸梗阻、胃穿孔、膽囊炎、尿道結石、異位妊娠合并子宮破裂等,其屬于臨床病癥的綜合征。引發(fā)急腹癥的因素較為復雜,病情發(fā)展速度較快,部分患者的病情甚至在極短時間內就會快速惡化,如不及時采取正確的、針對性的治療就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由此可見,快速、準確地診斷急腹癥的意義重大,其不僅能夠保證整體治療效果,也可減少患者病癥發(fā)作時間,從而有效控制各類并發(fā)癥,減少臨床死亡的發(fā)生概率。
通常急腹癥患者在入院時醫(yī)生會詢問相關疾病史、臨床癥狀等,根據醫(yī)學大數據統(tǒng)計顯示,急腹癥的疼痛感最先發(fā)生的部位就疾病的原發(fā)部位。例如急性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合并穿孔,患者最開始會表現(xiàn)為上腹部疼痛,而當消化液從穿孔處外溢并向下腹部轉移時,患者才會表現(xiàn)出下腹部疼痛的癥狀,但如疼痛感劇烈,患者對開始疼痛部位的判斷不夠準確,就會與闌尾炎合并穿孔混淆[4]。而急性闌尾炎患者疼痛開始于臍周部位,表現(xiàn)為刺激性疼痛感,當炎性病灶開始擴散至周圍腹膜時,就會表現(xiàn)出右側下腹部疼痛感,與急性胃潰瘍等疼痛感位置完全一致[5]。另外不同疾病在受到一定刺激后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狀態(tài),如急性腹膜炎患者疼痛感為持續(xù)性的鈍痛,采用屈膝狀側臥就可以減輕部分疼痛感,但咳嗽、說話或深呼吸則會加劇疼痛感;如麻痹性腸梗阻患者會感覺腹部具有持續(xù)性的脹痛,按壓腹部后疼痛感會加重;如膽道、尿道等梗阻則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的絞痛感,這主要是由于臟器的平滑肌發(fā)生不規(guī)律痙攣所引發(fā)的。
雖然憑借早期癥狀能夠為疾病的診斷提供部分依據,但這僅僅是粗略的診斷,是從大數據和經驗中推理而來,并不能代替臨床檢查,也無法獲得很高的準確率。影像學技術則是一類通過超聲獲得圖像的技術,可對患者腹腔內臟器的病變區(qū)域進行展示,從而為醫(yī)生提供更加準確的診斷數據。但傳統(tǒng)超聲技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B超在檢查時的結果會受到患者腸腔內淤積的氣體影響,X線技術對實體器官的成像較為清晰,但對軟組織的成像相對模糊,并且還會發(fā)生器官重疊成像的問題[6]。而CT技術在診斷急腹癥時則具有較高的優(yōu)勢,其不僅操作如B超等操作簡便,而且檢查時間較短,避免了急腹癥病情的加劇和變化,且一次掃描可對應多個腹部臟器,不會出現(xiàn)成像重疊的問題,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和敏感度。
目前臨床實際檢查急腹癥時,對于肝、膽、盆腔的病變,如尿道結石、膽結石等選擇超聲診斷即可,而其他病癥推薦以16排螺旋CT進行檢查,其不僅準確率高,而且還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多個角度的腹腔圖像,為醫(yī)生的診斷提供更多的依據,從而降低了誤診、漏診的發(fā)生概率。在CT檢查下,通常炎性病變或梗阻性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腸道聚攏,腔內存在氣液平面,腔管內徑呈逐漸縮小狀態(tài),局部軟組織無明顯病灶。缺血性、出血性病變在CT檢查下則可見局部腔管內存在充盈或缺損的狀態(tài),腸道等系膜上的動脈內伴有血栓,管腔內徑也呈逐漸縮小狀態(tài),軟組織具有增厚性病變特征。
總之,急腹癥患者通過腹部16排CT診斷準確率較高,且操作便捷,患者痛楚小,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