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這個十一過得好不熱鬧,電視熒幕上,七十年閱兵兵哥哥兵姐姐們整齊如一的步伐讓不少圍在電視前的中國家庭熱淚盈眶;電影熒幕上,《我和我的祖國》也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這個國慶檔有《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主旋律獻禮片,描寫小人物與國家命運的《我和我的祖國》,以19.18億的七日票房成績,坐上了國慶檔票房的“頭把交椅”。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這句《我和我的祖國》的歌詞早在電影上映之前就已火遍大街小巷,熟悉的旋律不絕于耳,讓人不自覺地張口就能哼唱出來。今年國慶的熱情較往年看來仿佛更加強烈,不知是因為70周年紀念還是香港問題,國民的胸腔中仿佛有一團愛國熱血在翻滾,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讓這一腔熱血有了宣泄之地。
《我和我的祖國》是由七個看起來并不相關但實際上又有著千絲萬縷的小故事組成:《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護航》《白晝流星》,每一個小故事都在講述一個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來的大事:開國大典、我國發(fā)射第一個原子彈、女排奪冠、香港回歸、北京奧運、9.3閱兵、載人航天返回。七個故事出自七個風格各異的導演的手筆,盡管敘事風格不同,但這幾個小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用小人物來講大故事。
以第一個小故事《前夜》為例,《前夜》中由黃渤出演的林致遠,即使面臨著開國大典前不讓進入天安門廣場的阻礙,他選擇自己制造一套縮小版的升旗裝置在院子里反復試驗,為了實驗的完美每一個細節(jié)都反復斟酌,終于發(fā)現(xiàn)了升旗阻礙裝置的問題,后經(jīng)附近居民的幫助終于找到了一塊稀有材料,相信附近鄉(xiāng)親父老拿出砸鍋賣鐵的架勢將家里可能會派上用場的物品都拿來幫助升旗組的畫面讓不少觀眾熱淚盈眶。
林致遠本身就恐高,但他還是選擇親自爬上旗桿更換阻擋裝置,在高空瑟瑟發(fā)抖的他形象瞬間高大起來。次日的開國大典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毛主席身上,他默默地守在毛主席身后,到升旗環(huán)節(jié)輕聲提醒主席按下升旗按鈕,看到國旗按照他無數(shù)次試驗那樣精準的到達旗桿頂端,他圓滿了。
在開國大典面前,林致遠是默默耕耘的一個小角色,正是有無數(shù)個他這樣的小角色,開國大典才能圓滿完成。其實不僅是開國大典,新中國之所以能成立也是因為有無數(shù)甘于奉獻的“小角色”,他們默默無聞,揮灑著血和淚,即使我們連他們叫什么都不知道也甘之如飴。
以往主旋律電影往往不被年輕人所接受,但《我和我的祖國》又掀起了一場“青年愛國潮”。這次沒有大英雄的雄偉敘事,只有時代浪潮里的一朵朵平凡浪花,浪花雖小但波動了上億國人的愛國之心,泛起漣漪。
“舍私為公、舍家為國、舍小為大、舍近為遠”的概念既是這個電影想傳達給觀眾那個時代那群人的品質(zhì),更在無數(shù)觀眾心中埋下了一顆名為愛國的種子,它慢慢發(fā)芽,逐漸長成一顆參天大樹,我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