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曉云
一提到庸常,很多人可能都會不屑一顧,把它用于幸福,更是感覺有貶義之感。的確,越是平淡無奇的事物,越容易被人們所忽略。然而,生活就是這樣的簡單而平常,沒有太多的轟轟烈烈和驚天動地,出門時的一句叮嚀,生日時的一聲祝福,生病時的切切關(guān)懷,失意時聲聲安慰,幸福就在這庸常的點點滴滴中,只有懂得了珍惜與感恩,才能體悟這來自庸常生活中的幸福最真的滋味,溫暖親切,無處不在!
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每一天其實都很平凡:上班工作,下班做家務(wù),空余時間運動和鍛煉,看望老人,和朋友快樂相處……日子真是平凡極了,但很多人已經(jīng)習(xí)慣了,習(xí)慣到感受不到任何的新奇、心動和幸福。
2009年春節(jié),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先生,回到他的故鄉(xiāng)河南,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主持人楊瀾趕赴河南采訪他。
話題自然從崔琦的故鄉(xiāng)河南切入。楊瀾心想,如果當(dāng)初崔琦目光短淺,不愿離開家鄉(xiāng),沒有走出河南,也許崔琦就不會有今天的巨大成功,就不能創(chuàng)造他人生的最大價值,登上幸福的巔峰。
于是楊瀾問,如果當(dāng)年你沒有離開河南,你今天會是什么樣?而崔琦的回答,卻讓楊瀾大吃一驚。
崔琦說,如果時間能倒流,我寧肯陪在父母身邊,免得讓我終生活在自責(zé)、內(nèi)疚的痛苦中。說罷,崔琦竟低下頭,痛苦地抽泣起來。
崔琦先生沒有因為獲得諾貝爾獎而增加幸福感,相反,從踏出故土的那一刻開始,他就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陷入內(nèi)心深處難以愈合的傷口里不能自拔。
和父母妻兒廝守一生的蕓蕓眾生,怎么也想不到,諾貝爾獎獲得者崔琦先生的最大愿望、最大幸福,竟是能像我們一樣,做一個能給父母養(yǎng)老送終的普通人!
其實,蕓蕓眾生中的你我,每天走在街上,看著太陽,嗅著陽光和花香,真切地感受著周圍一切的靈動與鮮活,多么幸福;
每天和鄰居朋友談工作談家常,笑著互相調(diào)侃,多么愜意;
每天都可以看到親人健康的笑臉,看著可敬的老人,全家其樂融融地吃飯說話,多么快樂。
庸常的日子有太多幸福的時刻,親人朋友平平安安,港灣里永遠(yuǎn)蕩漾著和美溫馨的氛圍,這是多么的平凡,但又多么的令人心安。只要有心,幸福的時刻無處不在,每每沉浸其中,一股謝意就會從心底涌上來,不由感嘆:庸常日子,祥和的日子,這是多么美。
也許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讓我們對周圍的事物,對生活和幸福的感覺早已麻木,很多的時候,聽到更多的是對于生活的抱怨、疲憊和無奈。以至于忘卻了,用一顆平和淡定的心,去感受身邊的事物,就如我們所擁有的庸常的幸福。
其實生活的本質(zhì)原本就是平凡和庸常,我們不是偉人,我們平凡人做平凡的事情,平凡的日子平凡過,照樣有精彩和幸福。這一切都取決于自己的心態(tài):只要心態(tài)好,哪怕是雨天,哪怕是大雪飛揚,那也是一個美麗的日子。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是幸福,我們要安心地享受自己庸常的快樂。
人活著,有健康的身體,有那么多親人和朋友身邊圍繞,還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就是一筆無法計量的財富,這就是簡單的幸福。對任何不必奢求太多,否則累身累心的只是自己。
格外珍惜自己已有的幸福,欣賞不是自己的風(fēng)景,踏實度過真實的每一天,安心度過庸常的日子——庸常的日子庸常過,這也許就是快樂的人臉上一直有微笑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