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
我說了你別不信,這可是白紙黑字的真人真事。兒子出生于1953年,今年66歲。他爹出生于1956年,今年63歲。兒子是親兒子,爹也是親爹。兒子是村里的低保戶,他爹是村里的黨支部書記。
兒子為啥要比爹大?因為爹想讓兒子吃低保。9年前,重慶市綦江區(qū)三江街道復(fù)興村評選低保戶,村黨支部書記羅某認為這是個自家增加收入的好機會。只可惜兒子年齡太小,遠沒有達到領(lǐng)取低保的條件。于是他就想了一個“妙招”,在復(fù)印兒子身份證的時候,把出生年份“1983”中的“8”,用數(shù)字“5”粘貼覆蓋,然后復(fù)印出來的證件,就變成了“1953”年出生。略施小計,便讓兒子陡長了30歲,低保金也順利到手,而且一直領(lǐng)了9年。
這件事情之所以東窗事發(fā),是因為綦江區(qū)全面推行黨員干部涉權(quán)事項公開。村里的低保戶名單公開之后,很快就有人發(fā)現(xiàn),剛剛30多歲的支部書記兒子,怎么也在吃低保?于是有人舉報,有人調(diào)查?!皟鹤颖鹊笕龤q”的秘密,不僅大白于天下,而且還受到嚴(yán)肅處理。
2019年8月28日的《檢察日報》,詳細刊載了這個案例。很多人看了之后,都驚詫萬分。9月6日的《諷刺與幽默》,還發(fā)表了一幅以此為題的漫畫,題目叫《兒子變成哥》。說這些人“這也要,那也要,就是不要臉”。
納悶,這么簡單的騙術(shù),怎么就能夠成功呢?村里的其他干部,不參加討論嗎?街道的有關(guān)人員,不和低保戶見面嗎?區(qū)里的主管部門,不核對身份證原件嗎?還有,低保戶名單確定之后,不組織公示嗎?對于低保戶的生存狀況,每年不進行復(fù)查嗎?
由此可見,我們這個社會管理的漏洞,實在是太多了。社會管理,就像一個很大很密的籬笆。每個地方、每個部門、每個工作人員,都負責(zé)看管一段。同時,也總有一些人,天天圍著這個籬笆轉(zhuǎn),并瞪大眼睛,看有沒有漏洞和縫隙可鉆。而且,他們還會利用各種手段,拆開一些縫隙,打出一些漏洞。然后自己鉆進去,以撈取某種利益。
而我們那些看管籬笆的人,也時不時地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有的不認真,不負責(zé),稀松懶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的因為收了對方的好處,或一見是熟人朋友就網(wǎng)開一面;有的明明看到了漏洞,也知道有人在鉆,為了不得罪人而裝聾作啞;有的為了一己之利,監(jiān)守自盜,自己就把籬笆扒開一個口子。
漏洞多的地方,貪官就多。我們查看那些貪官的簡歷,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中的很多人,從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就貪。然后邊腐邊升,越貪越大。這也說明,限制權(quán)力的籠子,在某些地方已經(jīng)形同虛設(shè)。正因為在用人及工程承包等很多大事上,一個人能夠“說了算”,所以才會有很多人,天天打這個人的主意,天天圍著“這個人”轉(zhuǎn)。在眾多人的誘惑和進攻之下,“這個人”想不出事都難。
兒子比爹大三歲,不只是一個笑話,而是一聲警鐘。需要我們每個看管籬笆的人,都認真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不是恪盡職守,盡心盡力?是不是精益求精,一絲不茍?還有就是要“以洞追責(zé)”,誰那里出了漏洞,就要讓他承擔(dān)相應(yīng)的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