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楊
記憶中,通往外婆家的路是一條泥土鋪成的鄉(xiāng)村小道,雜草叢生。晴天,這里塵土飛揚,走過的人都吃了滿嘴的沙土;雨天,這里泥水飛濺,走過的人褲腳、鞋襪都沾滿了泥水。
在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回村里為外婆過生日。媽媽用自行車載著我,騎行在這條坑坑洼洼的小路上。我被顛得頭暈腦脹,忍不住嚷起來:“我不坐了,太難受了!”媽媽努力把住車頭,呵斥道:“你坐穩(wěn)了!抓緊我,別亂動!”她的話音剛落,車身突然一晃,車輪陷進了一個泥坑,我從后座跌了下來,摔了個“狗啃泥”。媽媽扶起我,一邊檢查我的傷勢,一邊嘆息道:“唉,這條路什么時候才能修好呀?”
2012年7月,外公生病期間,聽說村里要修水泥路,他第一時間捐出2000元錢。外婆心疼地說:“你的身體都這樣了,還管修路干什么?”外公沙啞著嗓子,笑著說:“修路是政府造福我們百姓的事,也是我們造福子孫后代的事,盡管我出不上力氣,卻也絕不能拖后腿?!?/p>
2012年底,一條水泥路終于代替了那條崎嶇的土路。這條新路不僅寬闊平坦,危險路段還設立了防護欄。當時,重病在床的外公聽說新路修成的好消息之后,不顧家人的反對,一定要去親眼看一看。他在姨媽的攙扶下,強打起精神坐上輪椅,在這條路上戀戀不舍地走了很久。那雙因為久病而無神的眼睛,也閃動著光芒。
如今,這條路上車輛如織。白天,載著一家三口出行的私家車、接送學生上下學的中巴車、滿載貨物的大貨車穿梭而過,各種車輛的喇叭聲,織成了一曲鄉(xiāng)村交通交響樂。傍晚,夕陽將余暉灑在田野上,這條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山頭落日中,帶著別樣的靜謐美好。路的兩邊,現代化的農業(yè)機械開進了農田,農民家中的鐮刀和鋤頭早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行走在這條路上,目睹著眼前的一切,我思緒萬千,心潮起伏。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的家鄉(xiāng)一定會越走越穩(wěn),越走越實,走上一條充滿和諧幸福的康莊大道。
(指導老師:夏金龍)
員外評:文中的“路”,既是一條真實存在的鄉(xiāng)路,也是一條鄉(xiāng)村發(fā)展之路。小作者在寫作中虛實結合,用自己和家人的親身經歷,來表現修路前后的巨大變化。如果小作者對鄉(xiāng)村的發(fā)展變化加一些更具體的描繪,文章的內容就更充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