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是唐代低溫彩釉陶器的總稱,制作方法是燒造時入窯兩次,先燒釉,釉以鉛為熔劑,高溫下呈玻璃狀,可自由流淌交混,在同一器物上出現(xiàn)黃、綠、白、藍(lán)、赭、黑等多種釉色,從而形成絢麗多彩的藝術(shù)效果。唐三彩技術(shù)除器物外,廣泛運(yùn)用到偶人禽獸雕塑的裝飾上。絕大多數(shù)的唐三彩用于殉葬,極少用于日常生活。與中國古代名瓷器汝瓷、鈞瓷的得名不同,“唐三彩”這個名字,并非來自古籍記載,而是今人所取。1928年,洛陽邙山地區(qū)在修建隴海鐵路時出土了大量唐代墓葬瓷器,色彩極其絢麗,古玩界將其稱為“唐三彩”,并沿用至今。
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唐三彩多來自武則天至唐中宗時期(公元684~709年)的墓葬中,這個時期正是唐朝國力最強(qiáng)盛的時候,墓葬中的人物俑、天王俑、鎮(zhèn)墓獸造型尤其生動,代表了盛唐時期較高的藝術(shù)水平,歷經(jīng)1300余年,瓷器上流淌的色彩依然絢麗如初。而唐三彩作品中出現(xiàn)的胡人伎樂形象,更是絲綢之路帶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佐證。例如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這件唐騎駝樂舞三彩俑,駱駝昂首挺立,馱載了5個成年男子。中間一個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圍坐演奏,仿佛一個流浪樂園正奔走在絲綢之路上,隨時可以演奏出一曲異域舞樂。工匠巧妙地夸張了人與駱駝的比例,造型優(yōu)美生動,釉色鮮明潤澤,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是唯一一件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的唐
唐代,今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唐代,今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動脈影,一個喜歡逛博物館、拍博物館的普通人。在微博上有超過150萬粉絲天天欣賞他拍攝的博物館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