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知性大氣 清新脫俗

2019-11-30 09:06:35張偉
鹿鳴 2019年12期

張偉

吳建榮的散文,知性,大氣,沒有花花草草,沒有鶯鶯燕燕,沒有小女人的忸怩作態(tài),一掃小女人散文的脂粉氣,不事粉黛,天然真純。

吳建榮的散文,清新脫俗,舉重若輕。她的脫略繩墨,一掃起承轉(zhuǎn)合之類的八股氣,《母親的粥》體現(xiàn)充分,堪稱佳妙。《母親的粥》沒有那些很老套的軌范,一上來就呈現(xiàn)一個家庭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場面,一件極普通的小事:母親把粥熬糊了。通過對話和心理描寫,寥寥幾筆,就把每個人的情態(tài)鮮明地刻畫出來。母親的沮喪、等待安慰、對父親的遷怒,父親的包含著善意解嘲的揶揄,我的怪怨及稍后的安慰,純?nèi)伟酌瑁紊癞叕F(xiàn)。對親情,作者沒有做提純的、“真空化”的處理,而是讓筆下的每個人在正常的空氣中呼吸、生活。作者善于體察并悉心理解母親的一片苦心,“她永遠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怪怨到我爸身上,但是對我們總是滿含愧疚?!卑九D八粥,“說得好像很隨意,但是其實是很有章法的?!弊髡呶乃继S,由淡淡的糊味,一下子跳回到童年,沒有冗詞贅語,不做任何交代,省略銜接過渡,母愛親情就在這淡淡的糊味中彌漫開來。五官感覺中,嗅覺、味覺都關(guān)乎味道,占比2/5,我們中國人尤其看重味道,“味”也就成了中國美學的重要范疇。淡淡的糊味,那是母親的味道、童年的味道、幸福的味道,那是每個人的味蕾不可更易的味覺記憶。只有心思細敏的人,才能寫出這種生活的幽微;反過來,寫作,有益于細致地品咂生活。這是一種雙向生成的關(guān)系。沒有枯燥的說教,沒有庸常的議論,卻在積蓄中順理成章地讓感情引爆、升華。結(jié)穴處又回到眼前的粥上來,首尾圓合。

《我的高考記憶》敘寫作者高中時的一段心理創(chuàng)傷。老師對“差生”的輕慢和挖苦,類似“你家祖墳冒青煙”這樣的侮辱性詞句,深深地傷害了幼小的心靈。明明是應(yīng)屆生,出于升學率統(tǒng)計的考慮,老師硬逼著升學無望的“我”填成往屆生,無異于雪上加霜。(富有戲劇性的是,“我”補習時因高考勝券在握又被指令填成應(yīng)屆生,讓另一位應(yīng)屆生受到“我”當初同樣的傷害。)作品議論開篇,開場之后的第一節(jié)仍未進入實質(zhì)性的敘述,我揣度,這未必是吊胃口,未必是蓄勢的寫作策略運用,實在是心有余悸,不敢、不肯去觸碰那早已結(jié)了痂的傷疤,仿佛一碰就血流不止似的。是的,雖事隔多年,那心結(jié)還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jié)。文中密集出現(xiàn)的詞匯,諸如,“自卑”、“羞恥”、“恥笑”、“怨恨”、“心痛”、“輕視”、“忽視”、“蔑視”、“不屑”、“對峙”等,在表征著萬箭穿心的傷痛。由于傷害太重了,作者繁復(fù)地、多層次地加以揭示。老師偶爾的夸贊,“我”也無動于衷,哀莫大于心死。同桌的鼓勵,“你一定能考上”,本是一句平常的話,對“我”而言,卻像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是匱乏中的補償。

該文當初在雜志上發(fā)表時,標題為《我記得你,已沒有恨意》。時間,是最偉大的心理醫(yī)生,那顆被刺痛的心,在悠悠歲月中漸趨療愈。包括寫作此文,以筆傾訴,也是一次紓解,是一個療程的自我治療。完成著和解,與老師的和解,與自己的和解,與這個到處充斥著殘酷競爭的世界的和解,走向釋然、坦然。其實,老師也是很敬業(yè)、很有責任心的。降線后“我”可以上大專了,她騎著自行車趕到“我”補習的學校來通知“我”,那情景,著實讓人感動。她苦口婆心地做工作,讓“我”回到母校,回到她的班上補習,也讓讀者看到了為人師者的一顆拳拳之心。結(jié)尾寫到,后來“我”和同學一起去家里看望老師,她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溫和而隨意”,“也許是她老了,也許是我們長大了?!逼鋵嵍疾皇牵顷P(guān)系變了,已經(jīng)從那種緊張的師生關(guān)系中解脫出來了。這篇散文,好就好在,把這些復(fù)雜的、糾結(jié)的感情表達得很準確,很到位。

緊隨《我的高考記憶》排在第一輯第二篇位置上的是《那些不時移動的小黑點》。也許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用意,從高考到上大學,按時序的自然排列而已。我卻愿意把這兩篇對比著來讀。前者的文字是冷硬的,色彩是枯淡的。而后者是溫軟的,華美的,靈動的。作者按感情波段而驅(qū)遣文字,語言背后是人文情懷的有無、多寡?!段业母呖加洃洝芬讶缟鲜觯赌切┎粫r移動的小黑點》里主要出現(xiàn)兩個人。女生們喜歡年輕的英語老師,不僅源于那種懵懵懂懂的來自異性的吸引,更“因為從小到大,離經(jīng)叛道地教我們罵人的老師,他是第一個;而真正能體會到我們的感覺并讓我們學著自由表達的,他也是第一個?!薄八麖牟幌駝e的老師一樣視我們?yōu)闊o物,更不會用一些規(guī)章教條來限制我們?!边@種人性化的教育,使學生獲得充分的自尊感,才是最寶貴的,才是讓作者念念不忘的。為了抄近路,學生們踩踏草坪。同樣滿蘊著人文情懷的老校長,不僅沒有批評她們,幾天以后,還在她們踩踏的地方鋪出一條小路。難怪作者感受到,“東北師大的時光永遠帶著暖意,就連冬天那積雪覆蓋的寒冷都是陽光普照的暖。”讀《那些不時移動的小黑點》,我想到徐志摩,想到他的《再別康橋》,一文一詩,那是非常接近的一種情愫,虔誠的、宗教般圣潔的感情,面對神圣的知識殿堂,景仰、依戀,戀愛一樣的感覺,投去深情的一瞥。化而為文字,是抒情的,唯美的,漾溢著詩性的,如甘冽的山泉汩汩而來。除了男教師、老校長,校園里的樹,可謂第三主角了,作者滿含深情地投注那么多的筆墨。在她的筆下,樹不只是植物,而是有靈性的存在,人之于樹,是一種審美態(tài)度,構(gòu)成審美的主體間性,即與花草樹木平等地對話與交流,這與徐志摩甘做康河里的一株水草,建立起緊密的、顯明的互文關(guān)系?!帮L吹過,那些翩然起舞的葉子,隨風搖擺的枝條,就像感染了年輕學子的張揚。”相互濡染、熏陶,已然分不清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在作者眼里,白了頭發(fā)的老教授,也是校園里的一道風景。學問漸漸成了刻在臉上的皺紋,長在鬢邊的白發(fā)???,皺紋也因了學養(yǎng)而成為審美對象,增生出審美價值。作品起首點題,從老師課上提問的“小黑點”寫起,卻按下不表,蕩開一筆,任思緒隨風飄揚,散散漫漫,洋洋灑灑,摹景狀物,寫意抒情,瀟灑夠了,才又回到那個小黑點上。最后一節(jié),不忘照應(yīng)上文,再次點出兩個人、一棵樹。結(jié)構(gòu)上大開大合,開合自如,撒得開又收得攏,不拘謹,不束縛,表現(xiàn)出嫻熟的駕馭力。

《為那不舍的紀念》寫平房生活,瑣碎、日常,拉拉雜雜,卻很吸引讀者,何也?養(yǎng)牛為賺錢,毫無疑問。靠勤勞致富,也是天經(jīng)地義。但這顯然不是作品的重心所在。辛辛苦苦,只落了個不賠不賺,家人泰然處之,并沒有為此而傷懷。三聚氰胺事件傷及養(yǎng)牛戶,換了別的作者,可能會就此大做文章,這也不是吳建榮的關(guān)注點。寫出普通人的小日子,寫出熱騰騰的煙火氣,寫出善良的一家人其樂融融,才是旨歸。絮絮叨叨中,人對人、人對土地、人對家園、人對植物、人對動物、動物對人,那綿密交織著的感情,樸素得像土豆,深厚得像大地,親切得像正在吮吸著母乳的小驢駒,頻頻觸動讀者的淚點。媽要在城里的家給孩子們做飯,又“不放心爸,怕爸吃不好,怕爸給她的那些牛們、驢們吃不好”,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感人至深。注意,是“她的那些牛們、驢們”,媽對所豢養(yǎng)的家畜們的親如子女的愛意,躍然紙上?!拔摇笨匆姴賱诘陌帧疤稍谂2凵纤恕?,“我的淚瞬時就流下來。”我讀到這里時,眼睛同樣濕潤了。研討會上,一位女青年學者說到此處,也哽咽得不能自已。我們都有這樣一位父親,父親的經(jīng)歷各不相同,父親的情懷都是一樣的。鄰里之間,打招呼,拉家常,一反鋼筋水泥的冰冷?!皨尶偢袊@,地真是好東西,只要撒一點種子就要什么有什么?!边@是對土地的感恩?!白邥r,爸盯著讓我把院子的角角落落都拍了個遍?!边@是對家園的不舍。媽做著農(nóng)活,“還不時地自言自語,后來才聽清是和莊稼說話?!睂W者們振振有詞,動輒甩出“天人合一”的大概念來借以嚇人,而只有有過耕作經(jīng)歷的人,才體會得到其深意?!鞍謴男【拖矚g放?!保B(yǎng)牛是他的夙愿,賺錢倒在其次。從老家買回的牛,有人出雙倍的價錢要買,他不賣,便是明證。不得不把牛賣掉時,爸媽考量的不是價錢,而是“選定養(yǎng)牛養(yǎng)得好的人”。兒子與狗嬉戲玩耍,充滿了村趣和野趣。動物對人的那份感情,更打動人心。牛離去時,“不情愿地哞叫,哀哀的,好遠還能聽見?!惫穼εf主人的忠誠,“走出去老遠,我還能聽見它嗚咽著,跳來跳去,抖得鐵鏈子嘩嘩響?!敝袊莻€古老的農(nóng)業(yè)國,我們的基因里埋下了農(nóng)耕文明的種子,無論你現(xiàn)在身處何方,過農(nóng)家生活的情結(jié)根深蒂固。

散文這種文體,要求作者以裸裎的靈魂面對讀者,與讀者推心置腹,任何的虛假,都是散文的大敵,都將置散文于死地。你想躲躲閃閃,你想閃爍其詞、瞞天過海,你這樣做的時候,就已經(jīng)暴露了你的虛偽,你的不真誠。楊朔的被拋棄,不僅因為模式化,他抒發(fā)的那份感情就是建立在浮夸的、虛假的理念之上的。所以,散文對創(chuàng)作主體的人格要求是高的,我把散文命名為“全人格文體”。

和小說不同,小說家鬼精鬼精的,比鬼都精,把自己隱藏得很深,躲在敘述人后頭不出來,你在小說里根本看不見他。這樣說,當然是調(diào)侃了。其實是小說這種文體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使然。1875年底,到1876年初,法國作家喬治桑與福樓拜在來往書信中展開了一場有關(guān)寫作原則的爭論。福樓拜說:“說到我對藝術(shù)的理想,我以為就不該暴露自己,藝術(shù)家不該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該在自然里面露面一樣?!边@句話,可以看做是小說家的宣言。恩格斯也講過,“作者的見解愈隱蔽愈好?!?/p>

詩人呢,如果說小說的敘述人不能和作者劃等號,詩中的抒情主人公也未必是作者本人。有時是為“神”代言,不止一位詩人描述過,仿佛神靈附體,下筆若有神助。有時是“大我”的喉舌,這個“大我”,可以是民族、祖國、階級,往小了說,也可以是鄉(xiāng)親、同仁等。退一步說,即便是“小我”,抒情主人公也可以和詩人的現(xiàn)實人格拉開距離。特別是泥沙俱下、迷失于途的當今詩壇,擅“鬼嚼”的詩人混跡其間,詩行里,不僅找不到詩人的影子,連個人影子都找不到,鬼影幢幢。畫鬼容易畫人難,因為誰也沒見過鬼長得啥樣,不僅能哄鬼,也能哄人。所以,有的詩人鬼畫符,在說哄人的鬼話,欺世盜名。(自然也是調(diào)侃。)

伯妮在門前等著她的學生來接她,一起過圣誕,久等不至?!拔也蝗檀驍_她,不知為什么心里有點難過,好像坐在那里久望不至的是孤獨的我?!睂⑿谋刃模瘧懲?,骨子里是體恤人的善念。布萊恩心心念念想找個女朋友,卻無緣遂愿。這時,“我為那些不能發(fā)現(xiàn)并愛他的人感到非常的抱歉,甚至有些羞愧起來?!弊x到這里,始而為作者的表達機趣而稱賞,繼而為作者的善良而感動。

散文之妙,正在于文無定法,不拘格套,破除章法,瀟灑、隨性地去書寫。《圖書館紀事》在幾節(jié)思辨性的文字之后,又轉(zhuǎn)而去敘述在圖書館里的所見所聞,一個老人,一個女人,一個家庭,有特寫鏡頭,有群像雕塑,形形色色的人,盡收筆下。無論寫什么,都楚楚可見,三言五語就勾勒得形神兼?zhèn)洹?此浦β麢M生,旁逸斜出,卻是一線相牽,不僅像老舍《茶館》那樣場景恒定,更系于對人生的思考,對意義的探尋,對精神的觀照。

吳建榮的散文,看似很隨意,沒有刻意經(jīng)營的痕跡,其實,是極練似不練。前人在這方面總結(jié)的很多?!按笠粝B?,大象無形,大巧若拙”,信筆寫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得不止?!薄白罡叩募记墒菬o技巧?!彼脑~匯量并不大,很少見到有生僻的詞出現(xiàn)在她的作品里,積極修辭她也很少使用,比喻稍多一點,其他的修辭格,她用得很少。她的構(gòu)段,也是短小的段落居多,斬截、跳脫、精悍、明快,絕不拖泥帶水,婆婆媽媽。從風格上說,她追求的是清水芙蓉之美。她的語感、語態(tài)都很好。她也特別看重這一點,甚至有點任性。取書名為“生活在別處”,不為別的,“只是從一開始就喜歡這幾個字”。就是一種感覺,一種直覺,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的第六感。這是職業(yè)的任性、專業(yè)的任性,是應(yīng)該得到理解、尊重和包容的任性。直覺背后有覺解,任性背后有理性。細想來,還是經(jīng)得住分析的?!皠e處”,換一個大眾化的說法,就是“詩和遠方”,而又不像后者那么直白、淺俗,語義的模糊性,為讀者釋義留下空間,更耐尋味。人類初民時期創(chuàng)作的神話,在神祗和英雄身上任奇思妙想馳騁,那就是他們的“別處”?!按颂帯迸c“別處”,可以是現(xiàn)實與理想,可以是物質(zhì)與精神,可以是空間意義上的,也可以是心理意義上的,想象的余地很大。作者不安于現(xiàn)狀,昂揚進取的精神自在其中。

類似的任性的話,我從別的作家那里也聽到過。鐵凝說,我就喜歡“阿里郎”這幾個字,莫名地喜歡。徐則臣說,我沒去過耶路撒冷,對這座城市所知甚少。我就是對這幾個字感興趣,說不清道不明地感興趣,一定要寫一篇叫《耶路撒冷》的小說,于是就寫了。作家終其一生都在致力于培養(yǎng)自己的語感,好作家要有好語感,要找這種感覺。

請看這幾句話:“我常常在圖書館忘記了時間,甚至怨憤為什么人要吃飯,為什么人要睡覺,為什么要去上課,如果能天天待在圖書館里該多好?!睋Q成一個蹩腳的寫作者,“廢寢忘食”四個字就全解決了,可能還會為簡練而沾沾自喜,然而,這一縮減,就變得索然無味了。吳建榮的“三問”,似乎無理,恰恰契合于古人所推崇的“無理而趣”,這樣寫,味道就出來了,文學性氤氳其間。總有學生問我,多用成語好不好?我回答說“因人而異”。成語是濃縮的精華,凝練而表現(xiàn)力強;成語背后常常有一個典故,意蘊豐厚,文化含量高。應(yīng)鼓勵小學生乃至初中生多用。成語因為是“公共語言”,世世代代相沿襲,被廣泛地重復(fù)使用,像“公共象征”一樣,“陌生感”蕩然無存,讀者熟視無睹,感覺遲鈍、淺淡、麻木,因而其沖擊力也就多有折損。所以,一個成熟的作家,是應(yīng)該慎用成語的,甚至要警惕成語的混入。吳建榮深諳此道,我們來看這句:“幾百年前的筆跡,依然靈動新鮮,栩栩,如生?!庇蒙线@個習見的成語,讀者不感無覺,苛刻一點說,是敗筆。而中間加一逗號,攔腰斷開,就有了意思。她對虛詞的使用,也很講究,如:“安靜卻激越,單純而浩渺,平和又深邃?!钡谝痪涫怯厕D(zhuǎn),第二句是聯(lián)合,第三句是微轉(zhuǎn),準確而不可移易。她的文字,隨性,俏皮,靈動,跳脫。讀張愛玲,寫張愛玲,不時抖摟出一些細細碎碎的張氏句子來。

《成長》的結(jié)尾:“有些慚愧,有些驕傲?!蔽淖种畠€省,令人嘖嘖。媽媽先睡了,沒能陪著兒子寫作業(yè),為自己感到慚愧;兒子靠自己調(diào)整,成績提上去了,為兒子感到驕傲。如果啰里啰嗦地寫這么一大堆,反而索然。精精神神的8個字,以少勝多,“無畫處皆成妙境”?!皯M愧”之后加句號,也許更好。就這些不起眼兒的地方,很值得寫作者學習。

現(xiàn)代漢語以雙音節(jié)的詞為主,通常兩個字只是一個詞,所以,二字句,在別人的作品里很少見到,吳建榮卻不同流俗,多有使用。就像一個愛惜身材的美女,絕不允許有哪怕是一丁點贅肉上身。

“學習好的站成一波,學習不好的湊成一堆?!保ā段业母呖加洃洝罚﹦釉~、量詞的運用,平中見奇。似不經(jīng)意,不事雕琢,天然出之,卻極富表現(xiàn)力?!罢尽?,多有精神?!皽悺保@得萎靡,不振作?!耙徊ā?、“一堆”,這非典型性量詞,前者透著力量,如果以圖示意,那箭頭一定是向上的,指示著力的方向。后者則讓人聯(lián)想到庸常的、廉價的東西,棄之如敝屣。

偶爾閃現(xiàn)的陌生化的字句,也是那么自然、熨帖。寫女人懼老、拒老,“美容、健身、像小姑娘一樣嫩嫩地說話”,這“嫩嫩地”,訴諸于人的視覺?觸覺?味覺?似乎都有,我也說不清,反正不是聽覺,她偏偏用來描繪聽覺,陌生、新鮮,美感頓增。

“我們覺得自己很忙,覺得這種匆匆奔走的學習很大學?!薄昂艽髮W”,副詞與名詞的超常搭配,讓人想起那個著名的句子,“這里的天空很希臘。”余光中先生也寫過《天空,非常希臘》。歐化,伴隨白話文而來,已逾百年,是是非非,爭論不休。我以為,在具體語境中才好做出褒貶。如這個長句:“他甚至教我們在戀愛分手時怎樣說出有尊嚴的話讓對方自慚形穢,被人冒犯時,怎樣甩出去一個簡短的單詞,平復(fù)我們的怒氣諸如此類?!边@個被后置的“諸如此類”,就是典型的歐化,很別致的句子,很自然地還原出英語課堂的情境氛圍,恰到好處,得其所哉。

《圖書館紀事》是近作,標志著她的新的高度。發(fā)散性的思維,密集的意象或事象,加大了作品的張力。有的段落,像繞口令,仔細體會,卻頗有意味,很耐琢磨,哲理瑩然。這不是單純的語言的問題,是思想深度的外顯,說明作者的思想越來越成熟了。那些句子,有點培根論學問的味道。抽象思辨,提煉概括,基于對書的熱愛,對書這種人類文化載體的熟稔和體認,更是辯證思維的結(jié)晶。剔除冗余,壓縮凝聚,以雋語出之,基于作者嫻熟、練達、千錘百煉、游刃有余的文字表達。

語言學理論有所謂“辯證詞”,這篇散文里,有許多“辯證句”。如,“就像書給人類帶來了什么一樣,沒有人知道。但似乎所有人都知道。”“我讀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少?!薄拔业纳钜虼耍ㄅ輬D書館-引者注)變得單一而豐富,我哪里都沒去,可是我去過很多地方,我沒交一個男朋友,可是我體驗過多少偉大的愛情。”短短的后記里,又出現(xiàn)了幾處這樣的句子,“有時候覺得好像清晰如昨卻又恍然前世?!薄盎鹄淙チ?,但仍保持著燃燒的姿勢?!薄坝涗浳掖┻^歲月時曾經(jīng)泛起的笑靨,或者哀愁?!钡腋埂峨p城記》的開頭,那一段正反對舉的排比句,自問世以來一直被津津樂道,那絕不是玩弄修辭技巧,而是復(fù)雜的世態(tài)在智慧的頭顱、成熟的思想中的顯影。

吳建榮寫作的路徑很寬展,她有幾副筆墨,寫什么都寫得好,隨物賦形,移步換景。這一點也是難能可貴的。劉紹棠早慧,少年天才,可是后來被讀者遺忘甚至是遺棄了,現(xiàn)在見不到關(guān)于劉紹棠的評論了,很少有人提起他。為什么?形成套路了,重復(fù)自己。一個人超越別人難,超越自己更難。因為腦袋還是那顆腦袋,現(xiàn)在醫(yī)學發(fā)達,可以換腎、換其他器官,腦袋不能揪下來換了,你的知識結(jié)構(gòu)、思維方式,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固化了,形成定勢了。我們說洗心革面,脫胎換骨,但“洗腦”,就含貶義了。

《謎一樣的敖倫蘇木》,也許不是很重要的一篇,卻是最能顯示吳建榮創(chuàng)作潛力的一篇。平心而論,她對敖倫蘇木、蒙元歷史文化,并沒有太多的了解,而能發(fā)思古之幽情,鋪展出那么一大篇文字,好像成吉思汗的鐵騎雄風,賦予她的筆端以靈感,縱橫捭闔,激發(fā)出“巨大恢宏的想象”。這篇散文,文思飛揚,馳騁無疆,破空而來,絕塵而去。同類題材的作品多粘滯于史料,無法超拔出來,她占有資料不夠,索性避其短而揚其長,一任思緒蔓延開來,將頑石點化為精靈。

《我那樹一樣的少年》是散文詩的筆法?!拔铱匆娔阆褚魂囷L,穿過懶散的街道,驚起迷蒙的樹,把閑人們的目光拉長?!痹姷恼Z言,詩的節(jié)奏。不知有意還是無意,前四節(jié)還押尾韻,“長”、“望”、“上”、“光”,很響亮的ANG韻。我想,應(yīng)該是無意的,母愛的深情鼓蕩胸懷,自然而然地流淌而出。這份感情,泛濫開來,已經(jīng)漫溢到了“桌角的臺燈”、“深夜的星光”,不是刻意地尋覓意象,而是紛至沓來的意象簇擁著撞向筆端。作者落墨于兒子中考那天,這是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一個個細節(jié),一個個片段,以密集的鏡頭呈現(xiàn),閃回著,跳蕩著?!澳恪?,第二人稱更便于傾訴,這也是自然地呼喚,而非商販經(jīng)營似的掂斤播兩;“兒啊,每一天,你在媽媽的視線里,每一天,你在媽媽的心頭上。”熱烈的抒情,不加斂抑,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土豆》,一般俗套的寫法,會從對爺爺?shù)母爬〝⑹鲩_始,她卻從爺爺?shù)暮浅饴晫懫?。一番鋪陳之后,又在爺爺?shù)挠H切的罵聲中落筆,呼應(yīng)了開頭。沒有直接說出對爺爺?shù)乃寄睿瑤こ酝炼沟募毠?jié),卻讓這份感情隱含在字句里了。

歷來推崇“孝”,卻未見有多少孝子。人親人,往下親,才是我們的國情。寫親子關(guān)系的作品可謂夥矣!也俗濫成災(zāi)?!秾懺谀赣H節(jié)》有異于同類題材之處,在于它更真實,更有層次感,特別是更精悍。人取我棄,作者沒有膩膩糊糊地堆砌一般人眼里的亮點,印證所謂“孩子總是自己的好”的俗念,而是寫兒子的小小的叛逆,寫兒子的羞于表達對媽媽的愛,寫那些看上去乖謬的、不和諧的瑣屑,卻那么真實,給讀者留下深刻烙印,而又絲毫無損于母子親情。作者沒有笨拙地去交待兒子的年齡段,那體現(xiàn)不同年齡心理的行為特征,清晰而明了。省卻了冗長的敘述,疊加密致的細節(jié),不斷強化,短小的篇幅里蘊藏著并釋放出巨大的容量?,F(xiàn)在沒人提“典型化”了,似乎成了陳舊、老套的同義語,殊不知,藝術(shù)加工和提煉,永遠都不會過時。“簡練是才能的姊妹?!保ㄆ踉X夫語)過濾掉那些可有可無的雜質(zhì),精準采擷動情點,這是一種能力,了不起的能力?!熬溆锌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保▌③恼Z)“刪繁就簡三秋樹,領(lǐng)異標新二月花?!保ㄠ嵃鍢蝾}書齋聯(lián))前人精警的總結(jié),發(fā)人深思。創(chuàng)作用形象思維,這已成為盡人皆知的常識。而抽象,也是必須的。這里所說的抽象,當然不是邏輯推理,不是說教味道的東西,正如繪畫里有蒙德里安、康定斯基那樣的抽象的形象,文學創(chuàng)作,也要走出形而下的低徊,讓思辨挑起文字,讓文字飛揚起來。《老是一件很陰險的事》,表達的意趣與朱自清的《匆匆》接近,但比《匆匆》老到、厚實。在作品的抽象度上,即對材料的篩選,取精用弘,做得很完美。

寫“老外”的幾篇,因為是非虛構(gòu),所以不能稱小說。但其小說的筆法,小說的意味,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她寫小說,也一定是高手。布萊恩、伯妮、愛麗,一個個性格那么鮮活,仿佛就在讀者的身邊走動著,隨時可以與之攀談。敘述那么圓熟,毛茸茸的細節(jié),舉手可掬。布萊恩生活在社會的邊緣,有些落魄,有點無厘頭,又有幾分可愛。恕我直言,有些小說作者,使盡渾身解數(shù),也做不到這樣的立體、圓融。

济宁市| 黄石市| 舞钢市| 惠州市| 西丰县| 城市| 成安县| 醴陵市| 张北县| 潮安县| 施秉县| 高安市| 涿州市| 建平县| 台州市| 盐城市| 嘉鱼县| 丽水市| 平谷区| 革吉县| 曲水县| 天全县| 开化县| 泽普县| 清水县| 同德县| 万盛区| 郯城县| 霍山县| 梧州市| 基隆市| 涡阳县| 海南省| 盐山县| 宣城市| 石台县| 福州市| 牡丹江市| 夏邑县| 四平市|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