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尚尚?乙常青
“系”字入詩,能傳神、表情、達意,顯示出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系”出英俊奮發(fā)的形象——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王維《少年行》)
前句寫游俠們陌路相逢,新交之間一見如故,于是為彼此的意氣相投盡情痛飲。這里的“意氣”指的是重義疏財、輕生報國、使酒任性等游俠們所共同具有的非凡氣度。后句由馬、高樓、垂柳組成的一幅畫面。柳下系馬,柳之飄拂,馬之駿健,從旁襯托系馬之人少年游俠的“意氣”,使少年游俠英俊奮發(fā)、神采飛揚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人們稱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這幅“系馬高樓垂柳邊”圖,又會引發(fā)人們對少年意氣的多少聯(lián)想!
“系”出真摯的愛情——系我一身心,負你千行淚。(柳永《憶帝京》)
詞句包含著多么沉摯的感情:我對你一生一世也不會忘記,把你永遠系在我心上??磥硎虑橹荒苋绱?,也只應(yīng)如此,這樣離別滋味會好受些。雖如此,卻仍不能相見,那么必然是“負你千行淚”了。他對她情深似海,義重如山,大有“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意味。
“系”出恬靜、平和的景象——籬外誰家不系船, 春風(fēng)吹入釣魚灣。(崔道融《溪居即事 》)
“誰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因為“不系船”,船便被吹進“釣魚灣”。“春風(fēng)”二字,不僅點時令,也道出了船的動因。春潮上漲,溪水滿溢,小船才會隨著風(fēng)勢,由遠至近,悠悠蕩蕩地一直飄進釣魚灣來。不系船,可能出于無心,這在春日農(nóng)村是很普通的事,但經(jīng)作者兩筆勾勒,溪居的那種恬靜、平和的景象便被攝入畫面,再著春風(fēng)一“吹”,整個畫面都活了起來,生機盎然,饒有詩意。
“系”出思歸心切——系得王孫歸意切,不同芳草綠萋萋。(溫庭筠《楊柳枝》)
柳枝緊緊地系住游子,使他思歸心切。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xí)俗,“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正是為了加強對方對己的系念。又加上柳枝形態(tài)在人心理上所喚起的感受,就讓人覺得柳枝似乎真有此神通,能系住歸心了。后句借說芳草沒能耐,反襯柳枝神通之廣大。
“系”出悲涼——未信此情難系絆,楊花猶有東風(fēng)管。(蘇軾《蝶戀花》)
愁情將不會一無依托,楊花尚有東風(fēng)來吹拂照管,難道自身連楊花也不如嗎?楊花似花非花,在花中身價不高,且隨風(fēng)飄蕩,有似薄命紅顏,一無依托。這里即景取喻,自比楊花,悲涼之情以曠語出之,愈覺凄惻動人。
“系”出惜別——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范成大《橫塘》)
詩句直抒別情,以“年年”一詞表明送客頻繁,橫塘路春意勃發(fā)人卻分離,寓有傷感之意。后句并未用任何離恨相思之詞,而是寫橫塘景中的與離情別緒更直接相連的景物上來:那蒙蒙的細雨,那系于垂楊上下的畫船,似乎使人感觸到了惜別雙方那種“蘭舟催發(fā)”,何日重逢之情。這是因為雨絲風(fēng)片,垂楊輕舟,象征著依依惜別之情。以抒情之筆寫景,頗具風(fēng)神情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