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宇
【摘 要】論語作為珍貴的歷史古籍,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不僅在古代是治國安邦的重要典籍,放在今日再讀,也受益頗多?!墩撜Z》言淺意深,其中之“道”,慧通古今,筆者選取一些有感片段,通過自己的理解,并結(jié)合自身專業(yè)衍生出一些行政管理學的思考。
【關(guān)鍵詞】《論語》;管理學;行政管理
一、領(lǐng)導當以美德垂范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p>
子貢的意思是君子,既然一心向著仁義道德,恪守禮儀之道,就會在社會上發(fā)揮著如同太陽月亮一般的作用:。照耀人指引人,發(fā)揮光和熱,不分晝夜四季,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和價值。而人無完人,即便是君子也有犯錯的時候,而當君子犯了錯,就會如同太陽月亮進入到了日食和月食的時刻,光芒被遮蔽,人人都可以看見那一塊黑暗陰影;但一旦將這些錯誤修正更改,就像日月食散去,太陽月亮重新光耀大地,每個人都可以抬頭仰望,重見光明投去目光注視,感受君子賢良美德的指引。
古往今來,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故事比比皆是,古今中外的賢德才人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又一個好的榜樣。沈從文先生小時候好動貪玩,雖然聰敏過人卻耐不住性子讀書,直到有一次在學塾上學的時候,學舍外搭的戲班子要唱的戲是沈從文先生喜歡的神話故事,卻又與學塾的課時沖突,他便偷偷翹課,溜出學舍只為看戲。第二天回來時老師惱怒地當著全學塾學生面教育他,讓他與楠木做比,道:“這楠木天天向上如今比屋頂還好,你身材矮小卻不思進取,你難道連棵樹都不如嗎?”沈從文先生羞愧難當,自此刻苦學習奮發(fā)向上,著成《長河》、《邊城》等文學名作,并輾轉(zhuǎn)西南北京任教,為中國的文學進步、教育和歷史文化發(fā)展作出了非凡的貢獻。
2010年,時任巴拿馬總理里卡多因為覺得本國的護照設(shè)計制作不夠精致美觀,下令重新設(shè)計改進護照,并由其親自審批。新護照很快選好了精美的樣本并印制出版投入使用,可幾個月后,里卡多空閑時拿出新版護照觀賞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護照上的國徽樣子出現(xiàn)了重大錯誤:原本國徽上的鐵锨和丁字鎬變成了鐵锨和長柄方錘!國徽樣子的錯誤對于國家來說簡直是一個巨大的羞辱,里卡多立刻下發(fā)指令重新印制護照,并通過管理局改正、收回護照。但此前的時間里經(jīng)調(diào)查已經(jīng)有超過四萬份新版錯誤護照發(fā)放并使用,也就是說有超過四萬的民眾使用了錯誤的護照出境。里卡多決定發(fā)表電視講話,向著四萬多個民眾道歉。十月四日晚七點,里卡多走上臺宣讀道歉信,隨后開始念四萬多個民眾的名字...而民眾從電視臺和統(tǒng)計處那得知,要念完這些名字需要花掉足足50小時!總統(tǒng)為了民眾的受到傷害的尊嚴和國家歉意的表達不惜自己身體的做法深深感動了人民群眾,最終在人民群眾的勸阻下,里卡多在念了近四小時的名字后結(jié)束了自己的道歉。而不僅是他也是整個巴拿馬,都得到了人民的原諒和理解。
這些錯誤都像是偶發(fā)在日月之上的陰影,人人得以見之仰之,但只要修正改錯,就可以重新恢復光明,也會在人民群眾的見證下再度為社會貢獻力量。
二、治理應當注重人文倫理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痹唬骸百n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p>
這段話意思是說:子貢問孔子說:”君子也有厭惡的人嗎?“孔子回答說:”有的。厭惡四處宣揚他人缺陷的人,厭惡身居下流又喜歡諂媚傍上的人,厭惡有勇氣卻無禮的人,厭惡太過執(zhí)拗一意孤行的人?!翱鬃咏又謫枺骸辟n,你也有厭惡的人嗎?“子貢回答說:”厭惡把剽竊他人成果當做自己知道的人,厭惡將不謙遜的品德當做勇氣的兒呢,厭惡把告密當做直率的人?!?/p>
在孔子的思想中,他認為君子是仁德的,對萬事萬物都有仁愛之心,但這不等于君子是對任何人或事都溫和而沒有意見的,君子同樣有自己厭惡的品行,畢竟世間萬物相互依存,有黑才有白。在孔子所厭惡的品行里,我注意到排在首先位置的是”惡稱人之惡者“,這和后來子貢所說的 訐以為直者其實是有一定聯(lián)系的,都是在講他人的不好之處,區(qū)別在于后者將范圍縮小到“告密”這個意義上來。其實在很多人的認知里,”告密“似乎并不是一個那么嚴重的事情,很多時候會把這個詞和”揭發(fā)“、”舉報“混為一談,甚至”大義滅親“在很多語境中也并非一個負面意義的詞匯,從字面上看”滅親“就是符合”大義”的舉動,我們能想到的事例也有很多,發(fā)展程度最高的告密甚至能導致社會倫理的崩壞。
自然法是優(yōu)先于實證法的,先有生而為人自然就有的源自人類本性的行為規(guī)范,同時也當然屬于和諧的宇宙真理的一部分,是無需言說的。而后才有更多為了適應這個世界的運轉(zhuǎn)而產(chǎn)生的實證法,讓現(xiàn)代文明社會更好地運轉(zhuǎn)。按照正當性的優(yōu)先順序,與自然法相悖的實證法應該是無效的,但是當國家大政方針出現(xiàn)問題時,便會產(chǎn)生這樣的荒謬。
三、治理之道當遵從規(guī)律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p>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敬畏天道命運,敬畏德行修養(yǎng)高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論。小人不了解天道命運所以沒有敬畏的心情,對德行修養(yǎng)高的人態(tài)度輕慢,對圣人的言論也很輕侮。”孔子這里提出的要敬畏的三件事,敬畏天命我理解為一種天然的信仰,敬畏道德修養(yǎng)高的人我理解為重視道德,敬畏圣人之言我理解為敬仰引領(lǐng)的力量。一個逆天而行的人,或是一個蔑視道德引領(lǐng)的人,是會做出很多不可挽回的荒謬之事的。生而為人,自私是多少難免的,缺乏對于天道的自然信仰和道德引領(lǐng),很容易釀成大禍。前段時間,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世界上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順利誕生,一時間新聞輿論甚囂塵上,短時間內(nèi)各大門戶網(wǎng)站紛紛打出“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shù)領(lǐng)域?qū)崿F(xiàn)歷史性突破”。但很快,輿論風向急轉(zhuǎn)直下,矛頭紛紛指向這項技術(shù)應用于基因編輯是否符合科技倫理,到底是誰給予賀建奎這樣的權(quán)限可以讓基因編輯嬰兒順利降生,甚至有人提出是否應該將兩名嬰兒人道毀滅等等,令人痛心。
單就這件事本身來說,兩個孩子中只有一個目前確定對HIV多種毒株的抗性,另一個孩子連抗體都沒有獲得,而且兩個孩子無端承擔了對另外的病毒更易感的風險,這不是其他任何人有權(quán)利為他們選擇的風險,況且HIV在防治、阻斷、治療等多方面都已經(jīng)有了成熟的常規(guī)的安全的做法,為何還要冒這樣不必要的險?而且這兩個孩子都是女性,我們不得不懷疑更多或被利用或沒良心的科學家是否會對其生育過程進行人為干預,或者這兩名女嬰要是有幸長大,她們是否擁有像別的女性一樣平等的生育權(quán)利,這一切都是未知數(shù)。當然還會有更多的問題,比如說有更多非法機構(gòu)進行這個方面的非法嘗試,中國的基因編輯發(fā)展進程會不會因為這件事受到重創(chuàng)等等問題。賀建奎的成果顯然不是突破,這樣的違背自然規(guī)律和人道倫理的所謂科技只是危險的定時炸彈,且看它帶來的連鎖效應,這就是不知天命的后果。
四、治理應當分清輕重緩急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痹唬骸拔慈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p>
子路說:“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殉主,但是管仲卻沒有自殺。(反而轉(zhuǎn)投原本的政敵齊桓公名下)。管仲這樣做是不是不仁?”孔子回答說:“齊桓公多次聚集眾多諸侯國商討議事,從來沒有動用軍事武力,這都是管仲的功勞啊。這就是管仲的仁德,這就是管仲的仁德啊?!边@里孔子并沒有像常理那樣認為,管仲在自己原本輔佐的人被殺之后,轉(zhuǎn)投殺掉他的人這樣的行為是不仁德的,相反地,贊許了管仲對于眾諸侯國和平議事作出的卓越貢獻,并認為這樣管仲也是算得“仁”的,這跟我們大多數(shù)人心目中的“事君以忠”是不一樣的,我們大多數(shù)人會本能地認為管仲是背叛者,甚至說是見風使舵的茍且之輩。那么孔子這里對他的贊許我理解為是以大是大非為準則而談的,管仲雖然沒有跟隨公子糾殉死,但是卻用他的才華和智慧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齊國大治,國力大增,管仲功不可沒,也許對于君主個人來說,管仲并不是一個從一而終的輔佐之士,但從齊國民眾長遠利益來看,管仲無疑對此做出了重大貢獻,就算是叛君,也從未叛國。
人無完人,我們評判一個人的標準不應該局限于在一件事上短時間的表現(xiàn),而是應該著眼于大是大非,分得清輕重緩急,在一些問題的思考上,更不應該想當然站在“正確”的一方,因為某種做法(或說法)看起來更“體面”一些,就不假思索認為這樣做是對的,這樣才不會被別有用心的煽動者所欺騙。成華區(qū)人民法官張炎彬在一次由家暴引發(fā)的離婚案中宣判:“第一次起訴離婚原則上是不準離的,這是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币簿褪俏覀兌炷茉?shù)摹皩幉鹗鶑R,不毀一樁婚”。這位法官還稱自己的判決書用詞十分嚴謹,認定事件屬于“肢體沖突”而非“家庭暴力”,且男方已經(jīng)提交悔過書,所以認為妻子應該給丈夫一次機會,不予離婚處理。而此次事件中妻子耳膜被打穿孔,年僅十八歲的小孩也被父親狠狠摔在地上猛踩。但是法官的判決于法規(guī)是不存在錯誤的,也維護了一部分心目中婚姻的神圣性。一個耳膜被打穿孔的女性竟然連離婚的自由都被剝奪,法官作出這樣荒謬而“正確”的判決僅僅是因為認為妻子也有動手的行為,“家庭暴力”認定存在爭議,有人評論,這是“寧添十座墳,不毀一樁婚”,這樣的黑色幽默背后,是糟粕文化的勝利,也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五、治理社會應當放眼長遠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闭堃嬖唬骸盁o倦?!?/p>
子路問孔子如何管理政治??鬃诱f:“要做在老百姓之前(樹立榜樣),要慰勞百姓?!弊勇氛埱罂鬃釉俣嗾f一些,孔子又說:“這么做要不知疲倦?!边@句話說了孔子認為做好一個國家的管理,領(lǐng)導者需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不然當你描繪了一個美好藍圖給百姓的時候,希望人人都出一份力建設(shè)國家的時候,自己卻做了不仁不義的事,那么老百姓還如何相信你的規(guī)劃,就更別談安居樂業(yè)了。當被委以重任后,應該如何領(lǐng)導好眾人,我覺得事必躬親也許過于苛刻,領(lǐng)導人如果大小事都親力親為,那么組織內(nèi)的層級會被破壞,組織效率也會受到負面影響,那這里講的“先之”是什么呢?一方面,我覺得是讓自己的下級看到自己至少圓滿完成了領(lǐng)導職位對自己的要求,也就是做好了自己分內(nèi)的事,用這樣的方式引導大家在各自的位子上將能動性發(fā)揮到最好;另一方面,當某一領(lǐng)域大家都有所顧忌,或比較陌生,一時間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做時,領(lǐng)導者可以親力親為,率先嘗試,給民眾樹立信心。
我去查閱了很多關(guān)于脫貧攻堅的案例,其中成功的案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有一個率先垂范并長期不倦怠的領(lǐng)導人,當人民看到領(lǐng)導人本身也在為目標不懈奮斗并有成果展示在眼前的時候,自然會相信之前領(lǐng)導人規(guī)劃好的藍圖都是真心的可實現(xiàn)的愿景,而“不倦”意義在于,如果只是一日兩日,表面功夫誰不會做呢?但路遙知馬力,如果十年如一日做好榜樣,民眾自然會信服。先之或許還容易點,無倦?yún)s不是人人都有的覺悟,尤其是任期制前提下,許多官員會想著自己在某個官位上的時間不會太長,不求長遠,只求眼前自我利益的實現(xiàn),當一些長遠的有意義的事情卻不能在自己的任期內(nèi)獲得收效的時候,又有多少領(lǐng)導人愿意率先垂范為了長遠的未來而努力呢?
六、選人用人無需求全責備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弊釉唬骸吧迫耍岵坏枚娭樱靡娪泻阏咚箍梢?。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乎。”
孔子說:“圣人,我是無法見到了,我能見得到君子,也就可以了?!笨鬃佑终f:“良善之人,我是見不到了,我能見到可以持之以恒的人,也就可以了。如果無裝作有,虛空裝作盈滿,窮困裝作康泰,也就很難恒久了?!?/p>
孔子從不以完美無缺的標準來要求世人,他所提出的做人之道,是普通人也可以達到的,這里孔子說自己不求得以一見圣人和善人,只是希望能見到品行端正的君子和持之以恒做事的人而已。領(lǐng)導用人也該如此,只要選擇符合崗位要求和特質(zhì)的人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吹毛求疵。前幾天看到某視頻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了一個幽默視頻,視頻的主要情節(jié)是公司內(nèi)部選拔季度業(yè)務(wù)骨干,評議組人員聚在一起商議此事,他們按照季度業(yè)務(wù)績效最高到最低排序,對名單上的人一一進行審核,但卻用“人際關(guān)系不好”、“長得難看有損公司形象”、“剛離過婚影響不好”等總之和業(yè)務(wù)水平全然無關(guān)的因素淘汰掉了名單中的前三甲,最后將“業(yè)務(wù)骨干”稱號頒發(fā)給了績效最差的人,選出了一個除了業(yè)務(wù)不好,哪里都好的“業(yè)務(wù)骨干”。這個視頻的諷刺意義非常明確,領(lǐng)導選人用人,其標準過于嚴苛,就會走向類似視頻中這樣的荒謬結(jié)局。領(lǐng)導用人最應該遵循的宗旨就是人崗匹配任人唯賢,要看一個人的專業(yè)水平和技能素養(yǎng)是否和相應的崗位的核心要求適配,也許這個人不善人際交往,也許相貌平平,這些都不該是領(lǐng)導不選擇他的理由,在組織中,每個崗位都被最適合的人占有,那么組織的運行效率便能達到最高,而不是選擇一個無功無過的“廢人”。后半句說不要以無充有,這樣是無法長久的,作為下屬,在用人單位進行審核的時候,要視自身情況和自身發(fā)展?jié)摿闇?,不要因為渴望一個崗位就對用人單位承諾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因為撒了這一個謊之后就要撒一百個謊來自圓其說,這樣一來會給單位和自身都帶來許多麻煩。
總之,作為領(lǐng)導不要以過于苛刻的標準來選人用人,作為下屬也不要以無充有,前者這樣很難求才得才,后者的謊言過不了幾日就會被拆穿。
【參考文獻】
[1]趙帥旭. 《論語》與管理學[J]. 科學與財富, 2015(21).
[2]葉士舟. 《論語》中的管理思想摭論[J]. 教育與教學研究, 2004, 18(12).
[3]李強. 《論語》“樂”辨及其管理思想研究[D]. 青島大學, 2004.
[4]王耀華. 《論語》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J]. 中外企業(yè)家, 2017(6).
[5]董麗. 人文精神在管理學中的體現(xiàn)與思考[J]. 現(xiàn)代商業(yè), 2012(7).
[6]戴黍. “治身”與“治政”——試析《論語》中所見的自我管理思想及其意義[J]. 學術(shù)研究, 2017(5).
[7]彭紹發(fā). 論語中蘊含的行政管理思想例析[J].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1,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