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華
對于特級教師肖培東的書《教育的美好姿態(tài)》,起初是被書名所吸引,為封底的一段文字所打動:“我們在鋼筋水泥的教室里識字讀文,春光在窗口等候,微風從走廊掠過;我們在花草云湖的教室里讀天讀地、讀自己,小鳥飛進了我們的書本,小蟲子爬成了我們的標點。那隨風送來的芳香、絢爛與牧歌,都是我們的篇章;那書聲瑯瑯的唐詩宋詞、小說散文,都被折成一只只紙船,在青春的吟唱中漂向遠方……”然后進入書中,開始了真正的美好之旅。
一
肖培東的文字恬淡、情真意切,可以看到他對日常生活中人和事細致的觀察與深深的體悟。在數(shù)字化閱讀、碎片化閱讀、淺層閱讀、快餐式閱讀流行的今天,真的已經(jīng)讓學子無法靜下心來讀經(jīng)典了嗎?學生離經(jīng)典越來越遠,成為課堂上的看客,這是語文的傷痛,也是教育的傷痛。肖老師大聲疾呼:“在這個閱讀品質(zhì)和感動情懷逐漸消逝的時代,具有穿越時空魅力的經(jīng)典作品,是每一個關(guān)心人類精神歷程和自身生命意義的人都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我們是在與這個浮躁時代的流弊爭奪學生。”這樣的觀察與呼召,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在這本書里,有作者諸多關(guān)于教育教學的思考,給人很大的啟發(fā)。其中,我第一次讀到了語文教學的感覺包括“教感”和“課感”的相關(guān)論述。
教感是指教師在備課中找到曲徑通幽的入口,銳眼看出小處隱藏的大天空來。教師能于一瞬間抓住現(xiàn)象的本質(zhì),然后架起課堂教學的橋梁;細讀文本,捕捉教學靈感,才能培養(yǎng)教感,成就簡約而豐厚的課堂。教感的培養(yǎng),與教師平時的讀書、鉆研、汲取密切相關(guān),因靈感觸發(fā)頓悟,這就是知識經(jīng)驗、思想境界的升華。
什么是課感呢?王崧舟老師說:“課感就是你對教學現(xiàn)場的一種直覺,一種當下的把握,一種敏銳而別出心裁的駕馭?!薄霸诮虒W過程中,對于那些突如其來的偶發(fā)事件,你能不假思索地、迅速地、果斷地做出反應,而且這樣的反應是高效的、是巧妙的?!毙だ蠋熡涗浟俗约涸谏稀犊滓壹骸芬徽n時,因?qū)W生的一句漏讀,推翻了原來的教學設計,進行了課堂創(chuàng)新的過程。在這種突變中調(diào)整創(chuàng)新,課堂容量和師生的思維容量得到拓展,課堂的精彩不期而遇,使人欣喜。這樣的課感,得之在俄頃,積之在平日。教師必須沉潛到文本里,浸潤在課堂里,才能積淀自己的教感與課感。
在肖培東老師的文字里,更有著對現(xiàn)今語文教學的清醒認識和真摯發(fā)聲?!罢Z文教學,走異路,總不會遠的?!毙だ蠋熣劦搅诵陆處煹某砷L與賽課。有些青年教師不想囿于傳統(tǒng),急于證明自己,于是積極開拓創(chuàng)新,但往往只換來場面上的熱鬧,卻遺失了語文教學的本真。要知道,課堂無論多么繁花似錦,如果沒有朝向語文學習的路徑,都是沒有生命力的。語文教學始終要回到語言這一原點,凸顯語文學科特色,絕不應迎合功利的目光,為求新而走異路。于漪老師多次提醒我們:“為什么我們的課不能刻骨銘心?不能震撼學生的心靈?不能打動他們心靈深處的一隅?就是因為我們往往是泛閱讀,是在文字的表面游移?!闭Z文的能力,實在是在多讀、多寫、多思中慢慢獲得的。
二
吳非老師說:“教育上的‘慢是客觀規(guī)律,必須遵守,不能繞過去。就拿上課來說,教師能一躍十步嗎?有時看到一些教師的教學,就像是在拼命趕路,總是急匆匆的?!睂τ谌缃竦囊恍百愜嚒笔劫愓n現(xiàn)象,肖培東認為是不正常的。教學要講究容量,要講究節(jié)奏,這些講究就是教師水平的體現(xiàn)。他認為,教師應教得真實,學生學得真實,真實才是教師在教學時應持守的底線。
書中說,語文怎么教不重要,只要你教的是真實的語文;怎樣教語文很重要,我們要回到語文的“岸上”。李鎮(zhèn)西老師說得很在理:“一個有學問、有情趣的老師,無論他怎么教,哪怕有時候‘滿堂灌,都叫素質(zhì)教育。”語文教學似山,求一種厚實;語文教學似水,講一種靈動。務本切題的解讀、靈活適切的教學方法,以及真誠的態(tài)度和睿智的思考,都是教師要努力追求的。
“沒有難上的課,只有不悟的心?!庇袝r,“這課不好上”是老師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稍僖幌耄裁凑n好上呢?李白的《靜夜思》好上嗎?五言絕句,太短了吧!一節(jié)課,你能讓孩子們感悟用詞的精妙和濃濃的思鄉(xiāng)情嗎?《祖父的園子》好上嗎?散文,不長,一節(jié)課,你能讓孩子們感受詩一樣靈動的語言和童年的美好嗎?……看似容易教的文章,名師大家珠玉在前,聽課者也是熟門熟路,反而最難上。我們要追問自己:是否能夠透過文本文字與自己內(nèi)心對話?自己的課堂教學,是否還是不完整的、支離破碎的、膚淺的,甚至虛偽的?
沒有哪篇文章天生好上,也沒有哪篇文章注定難上,每篇課文要想上得精彩都需要細心揣摩,苦心鉆研,抓住它的文氣、文脈、文意。我們不該,也不能用“不好上”來搪塞、遮掩我們的淺薄與浮躁。有提升的空間,就有努力的機會,就有成長的可能。
肖培東老師寫道:“卓越的教師如何修煉?他要有深厚的學科素養(yǎng),要有堅定的教育理想,要有自覺的教育反思,要有融化理論的教學實踐,要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意識,要有儒雅的教學氣質(zhì),要有強大的教學磁場?!毙だ蠋熓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讀與寫的過程里,在思與行的實踐中,肖培東形成著自己的氣質(zhì)風范。
他鼓勵廣大教師勤于閱讀,勤于反思。因為課堂就是教師閱讀狀態(tài)的生動展示,干癟空洞的內(nèi)心,滋養(yǎng)不出意蘊高遠的語文課堂。你讀了什么,你的課堂就呈現(xiàn)什么;你讀了多少,你的課堂就承載多少。春天的大地上,留下了犁鏵深深的印痕,秋風就會為你搖曳動聽的歌曲。
閱讀《教育的美好姿態(tài)》,與美好結(jié)伴而行。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景蓮小學)
責任編輯 萬永勇
E-mail:jxjywy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