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會新
父親是個木匠。
小時候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坐在洋溢著木材清香氣味的刨花堆里玩耍,看父親在木屑翻飛中做他的木工活。父親做木工時,總是在腰間別一個卷尺,耳朵上夾一支鉛筆,眼睛斜視木料,一眼便能望出哪些地方不平或粗糙,“嗤”的一聲,刨子飛速掠過,木料上便刨花飛揚,留下一個光滑的平面。
他用墨斗畫線時,常會喊我?guī)兔Τ蹲∧返囊活^,他拉住墨斗的另一頭,然后用力把墨線一彈,一條黑線便印在了木頭上。畫線之后的木頭要用手鋸鋸開,用刨子刨平、修飾木材表面。
父親的手藝好,曾獨自做成一輛人人稱贊的牛車。
那還是我小的時候,土地承包到戶后,爺爺買回來一頭牛,就要父親打一架牛車套牛。不用說,誰都知道難度大。
當(dāng)時爺爺吧嗒吧嗒抽完一鍋煙,父親仍不作聲,就磕著煙鍋撂下話:“只會割家具,可不算好木匠?!备赣H仍舊沒有回應(yīng),只是一直低著頭,像在沉思。誰也沒想到,第二天,父親不聲不響地行動了。沒有圖紙,沒有樣板,父親只好照貓畫虎,依架子車為模板,耳后夾上木工鉛筆,刺啦刺啦地拉著卷尺,寫寫畫畫,又展開一張白紙細細地繪起圖來。
選好料,然后就鑿子、鋸子、斧子齊上陣,每天叮叮當(dāng)當(dāng),乒乒乓乓,連廈房下的麻雀都不作聲了。半個月后一輛透著木香的牛車做成了,挑剔的爺爺前前后后打量著,一邊用手撫摸著車轅、車幫,一邊說:“這照貓畫虎的木匠還真不賴!”
此后,這輛牛車成了小村一景,每到一處都有人圍著看。
父親用他墨線一樣的人格魅力打造出了良好的聲譽,用他純熟的木工技術(shù)鑄造出了一個金字招牌,十里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家里有木工活都是請父親去做的。在那個拮據(jù)的年代,父親的木工曾為我們掙得一些零花錢或米面,以貼補家用。
故鄉(xiāng)的老房子里,至今還保留著一張寫字桌,那是父親親手設(shè)計和制作的,樸實干凈,簡單結(jié)實,我們兄妹三人從小就是在那張寫字桌上發(fā)奮學(xué)習(xí),走出農(nóng)村。
如今,家具店的新潮家具早已取代了傳統(tǒng)制作的實木家具,再也沒有人請木匠做木工活了,父親的手藝也被擱淺了。
已經(jīng)七十多歲的父親,常常一個人在農(nóng)具房,一待就是一大晌。農(nóng)具房的角落里,擺放著整齊的木匠工具。墻上斜掛著大小寬窄不一的各種鋸子、鉆子和大小方尺。地上擺滿著各種刨子、墨斗、斧頭、錛、丈桿等,工具箱里插滿了各種鑿子和鐵銼、木銼、三棱銼。每一件工具的把子都是用結(jié)實耐用的槐木或棗木做成的,紅里透黑,油光油光,閃耀著黑黝黝的光亮,那些如古董一樣的工具都是父親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