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發(fā)玲
(烏龍中心學校,云南 昆明 654111)
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提出很多年,但是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還是以考試成績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只看重教學結果,依照自己的授課習慣和思路進行教學,對學生作文過程并不重視,與學生溝通的太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仍然是教師講解、學生記錄筆記、教師提問和布置作業(yè)的單一過程,課堂上鴉雀無聲,同學之間沒有相互交流的機會,教師為了維護課堂環(huán)境,甚至不讓學生討論問題,這樣學生思維很容易定勢,學生作文的目的不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書面語言寫作能力,而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提問和考試,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慢慢消磨,作文題目和內容千篇一律,沒有生活的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沒有達到小學作文的具體要求,課堂效率很一般。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他們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喜歡將自己的情感毫無保留的與朋友分享,因此培養(yǎng)學生情感表達對提高作文水平特別重要。傳統作文教學中教師沒有刻意的去教學生如何表達真實情感,教學過程過于標準化,存在大量的模仿式作文,學生在作文中只是將別人語句中的個別詞語和標點符號進行更換,這樣使得學生無法將自己童真的個性表現在作文中,寫出的作文語句不通,存在大量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教學生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并用生動的書面語言寫出來,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寫作能力才能體現出來。
小學生由于認知水平還不高,日常學習需要教師進行示范和引導,教師是一天中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他們了解不同學生的個性和作文水平,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的學習產生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包括心理狀態(tài)、家庭狀況和學習情況,在作文過程中要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糾正,比如標點符號的使用、詞語之間的搭配,教師也要提高自己的綜合作文素質,平時不斷的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從而給學生一個好的榜樣,學生樂意跟著老師學習。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要緊密聯系社會實踐,要讓學生體驗生活的樂趣,將語文知識最大化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但是,現在的教學基本都在課堂進行,教師講解作文要領,然后讓學生坐在課堂中進行寫作,作文沒有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這樣的過程使得學生頭腦中的素材很少,他們不愿意主動去動腦,很多學生存在抄襲現象,作文內容像是學生的口頭表述,沒有體現出書面語言的美,因此重視作文與社會實踐的結合,才能讓學生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
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應該轉變思路,將作文教學變成以學生為本,教師成為整個作文教學過程中的策劃者和引導者,增加學生表達自己感情的機會,提高課堂活躍性,讓溝通交流成為課堂教學中的常態(tài)。
作文素材來源于生活,最終也服務于生活,古今中外很多成功的文學家都是對生活很大感悟才寫出了優(yōu)秀的作品,比如莫言,他從小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的生活生產特別的了解,特別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人和景象,從而寫出了優(yōu)秀的表現家鄉(xiāng)美的作品。
閱讀能增加學生的心靈美,是一種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作文素材、認識周圍事物,發(fā)展自己的思維,并獲得與別人不一樣的審美體驗活動的途徑。課外讀本的選擇很重要,教師要根據學生個性和年齡段特點,幫助他們進行一些課外讀物的選擇,比如有的學生喜歡散文,教師就要給他們介紹一些優(yōu)美的散文文章,有的學生喜歡敘事性小說,教師就要搜集一些小說信息,漫畫也是小學生喜歡的讀本,漫畫結合圖片形式,學生讀起來更有樂趣,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對漫畫的閱讀。教師也要教學生總結歸納讀本中的知識點,將一些優(yōu)美的語句摘錄下來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分享給別的學生。因此,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些寫作能力不好的學生,只要平時加大閱讀量,作文水平也會慢慢的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學生正是語言和寫作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可以為他們以后的寫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作文中要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多進行有效的提問,調整他們的注意力,以培養(yǎng)他們的作文興趣為主要目的。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從而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有利于作文水平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