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春
(福建省霞浦縣第七中學,福建寧德 355100)
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講學生聽,這種灌輸式課堂既不利于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制約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無法滿足當前教育工作的需求。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所有教學工作的開展都要以學生為中心,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為重點。結合高中政治學科特點,為更好地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開展教學時,實施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系列趣味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能夠更好地學習政治知識,增強政治認同感,從而創(chuàng)設有利于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環(huán)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越濃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強。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政治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但政治學科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較為枯燥與乏味。學生在學習政治知識時會接觸到大量的文字概念,需要背誦大量內容,這對學生提出較高的學習要求。當學生長時間處于固有的學習狀態(tài)時,就難以被激起學習興趣[1]。以趣味為切入點展開高中政治教學工作對于改善這種情況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符合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即改善傳統(tǒng)教學方法,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教師可以從課程組織、課堂氛圍和教學內容等方面改進教學,為高中政治教學注入活力,強化學生對政治知識和理論的學習,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同時實現(xiàn)教學相長,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對于提高高中政治教學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要想改善以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以趣味為切入點展開教學工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
愉悅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更快地進入課堂情境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高中政治教師要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課堂氛圍,調整和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促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輕松與愉快[2]。對具體知識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適當引入課外話題來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政治課堂的教學趣味性。
例如,教師可以將政治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對學生提出深層次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身思維加工相關信息,有效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充分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的生命力。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引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政治知識。如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區(qū)域性和民族性,教師在課前組織學生收集網(wǎng)絡上唐詩宋詞的中英文互譯,并在課堂中展示。在師生、生生互動中感受中外文化的差距,進而感悟中華文化獨特的豐富內涵,激發(fā)學生對我們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也營造了輕松、快樂的政治文化氛圍,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樂趣。
思想政治課堂時代感強,富有生活氣息。高中政治教學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將政治學科的方法論運用在時事政治中,并與其有機融合,從本學科角度來對時事政治進行分析,從而形成更科學的歷史觀、世界觀、人生觀。因此,政治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巧用鮮活而富有生命力的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例如,今年社會熱點問題之一便是中美貿易戰(zhàn)問題。該熱點與政治課程中的經(jīng)濟生活、政治生活都有很緊密的聯(lián)系,在教授新課《經(jīng)濟全球化》與《當代國際社會》或在高三復習中,教師可以將其作為很好的話題引用或進行知識串聯(lián)。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充分搜集資料,在課中辯論“中美貿易戰(zhàn),誰是贏家”,使學生明確在全球化背景下,應理性地看待這一行為背后的利益驅動,認識到中國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fā)積極應戰(zhàn)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學生在思辨中構建全球意識,樹立科學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認同,能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從而增強政治課堂的實效性。
高中政治教材內容具有明顯的系統(tǒng)化分布特征,在知識點上呈現(xiàn)出連續(xù)性內容,這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相關內容進行大量記憶,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學習能力要求。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在展開教學工作前,應先將要講解的內容進行整合,在其中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提高政治教學的趣味性,促使學生積極投入政治課堂學習中[3]。
例如,在對矛盾分析法的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引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內容。如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國的主要矛盾為民族矛盾,而次要矛盾則為階級矛盾;在抗戰(zhàn)勝利以后,我國的主次矛盾發(fā)生了轉變,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變成了階級矛盾。通過歷史事件的引入,學生對矛盾分析法的認識由抽象變具象,既可以提高政治教學的趣味性,又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精準把握度,學生將共性與個性有機融合,從而實現(xiàn)了教學目的。
現(xiàn)階段,我國信息技術越來越成熟,多媒體設備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對于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改善課堂教學效果等方面能產(chǎn)生積極作用。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通過多媒體開展教學工作,利用多媒體的影像功能生動展現(xiàn)政治知識和內容,能讓學生的感受更直觀,體驗更逼真,可以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過程變得豐富多彩,增強課堂的活力和感染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接觸更多信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不斷拓展自身視野,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讓其更好地學習。信息技術的應用使課堂教學模式變得更加多元化,使政治教學更具趣味性,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于政治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積極意義。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應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在教學中,教師要恰當?shù)厥褂枚喾N教學手段和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趣味為切入點開展高中政治教學工作,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為政治教學增添新的魅力,帶給學生更強的學習動力;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教師自身業(yè)務能力,實現(xiàn)教學相長,為提高高中政治教學實效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