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靜
鮑川運老師曾提到:“口譯教學應遵循口譯技能訓練的規(guī)律,圍繞技能進行訓練?!比祟惖挠洃浄譃槎虝r記憶和長時記憶。作為一名口譯員,無論是在交替?zhèn)髯g、陪同傳譯還是同聲傳譯中,都需要在短時間內(nèi)進行迅速反應。因此,口譯員在進行口譯活動時,都是應用的短時記憶。但是,人類的記憶是有限的,尤其是在高壓環(huán)境下,會受到極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口譯筆記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培訓譯員的口譯課堂上,老師需要尤其注意口譯筆記法的教學,提高教學水平,提升學生的筆記技巧。
1.輔助記憶,減輕記憶負擔。在正常的會談和國際會議中,發(fā)言人通常會連續(xù)講話三五分鐘,正常人一分鐘語速是120到150詞之間,這樣口譯員接收的信息量就是400詞到750詞左右。而實際上,口譯員在無條件儲存信息的條件下,大腦可以記憶的信息是1分鐘左右。超過這個時間點,口譯員的的記憶就會下降,正確率也會受到影響。
2.讓學生了解口譯筆記的原則。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記筆記,只有理解了講話人的意思,合理的將講話分為合適的意群,才可以做到三分筆記,七分腦記,準確的傳達講話人的意思。否則,只會導致誤記、誤譯。
3.口譯筆記具有臨時性、個性化和邏輯性的熱點。臨時性指的是,一旦口譯任務(wù)結(jié)束,口譯員的筆記就失去了價值。個性化則是,每個口譯員都有自己記筆記的風格和特點。邏輯性指的是,相同的意群和意思口譯員會有自己的邏輯框架,幫助他們輸出譯文。
在口譯筆記教學中,教師面臨如何講清楚,學生面對如何記好筆記的問題。下面,筆者將從口譯筆記的概念,口譯筆記的格式,以及口譯筆記的實踐三個方面分析口譯筆記教學中的幾點問題和解決方案。
很多初學者容易把口譯和速記搞混淆,作為老師首先應該幫助學生區(qū)分這一點。速記,是一種快速記錄口語的方式。速記員會用一些符號或者代碼把交際中的口語轉(zhuǎn)化為視覺形式。速記的竅門是每個字符都有一一對應,是一種單一的語言形式。但是,口譯實則不同??谧g筆記是根據(jù)自己聽到的源語的一種理解分化,作為輔助我們短時記憶的翻譯活動。
口譯筆記可以起到強化記憶的作用,口譯員可以利用筆記優(yōu)化記憶的結(jié)構(gòu)和效率,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從而完成口譯過程。這就需要有優(yōu)化筆記格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向?qū)W生強調(diào)形成自己的口譯筆記格式。第一種是豎向延伸,這可以將信息豎向排列,便于目光移動,節(jié)省閱讀時間。第二種是向右布局,這樣可以給信息留白,有利于看清各個單元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第三種是橫向分隔,這種筆記格式的好處是可以清晰的看出各個意群之間的關(guān)系,幫助口譯員迅速組織信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每一種筆記格式詳細地介紹給學生,并且讓學生大量練習,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形成具有個人風格的筆記格式。
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由于自身沒有口譯經(jīng)驗,習慣性照本宣科。很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筆記教學法,讓學生聽錄音、記筆記,再展示自己的筆記。其實離實際的口譯場景相去甚遠。筆者建議教師可以讓學生到臺前進行仿真口譯模擬訓練,并且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各自筆記的優(yōu)劣。這樣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緊張度,模擬現(xiàn)場口譯緊張的氣氛。對于學生而言,也應該增強自主性。三分筆記七分筆記,先理解后再記憶,這樣有利于意群的完整度,也利于后期口譯的輸出。在實際的口譯場景中,也是腦記為主,筆記為輔,教師也可以加大無記憶訓練,提升學生的腦記水平。
筆記教學是口譯課堂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高效的筆記教學口譯有效提高學生的筆記技能,提高信息轉(zhuǎn)化能力,從而更好的完成口譯活動。本文從口譯筆記的教學目的出發(fā),探索口譯筆記的原則和方法,梳理口譯筆記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希望能為提高口譯筆記教學盡一點綿薄之力。同時,在口譯筆記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與學生共同探索如何提高口譯筆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