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金鑫
摘 要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教師與學生有效地溝通是“教”與“學”的重要保障,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應遵循安全、尊重、理解、寬容的原則,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應注意公正、傾聽、共情、啟發(fā)、建議、期望等的技巧。
關鍵詞教師;學生;溝通;原則;技巧
中圖分類號:G443,D43,DF711,G8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5-0202-01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好的溝通是兩個信息溝通者完全順暢、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認真傾聽對方觀點,進而跟對方進行平等、有效討論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堅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敗告終的學校內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在于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笨梢?,教師與學生有效地溝通是“教”與“學”的重要保障。下面就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原則和技巧加以闡述。
一、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原則
(一)安全
安全的環(huán)境、人和事物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前提,更是師生溝通的關鍵。每個人都有自我保護和防范的意識,只有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人才會找到認同感、歸屬感和信任感,才會在在溝通中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理解,在溝通中化解矛盾和誤會。
(二)尊重
學生是有獨立思想與人格的人,教師應當給予他們平等和尊重。只有尊重學生,教師才能被接納,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才會良性發(fā)展。教師與學生溝通時,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切忌使用不當?shù)难孕?要尊重他們的想法,并加以正確的引導。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信任教師,教育的目標才會得以實現(xiàn)。
(三)理解
理解是對他人的思想、情感、言行、需要等的了解、體諒和重視?!袄斫鈱W生”能讓教師更好地體驗學生的真實情感,促進師生產生共鳴,讓學生產生“親師行為”,使師生之間的溝通事半功倍。
(四)寬容
寬容,不僅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理智。教師面對的學生人人有異,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弱點。教師要用客觀面對、坦然證實的態(tài)度看待學生成長每一步所面臨的問題,用情、用愛和學生溝通,理解他們的夢想、恐懼和痛苦,采用不同方式給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改造的機會和時間。只有這樣,才會對各種各樣的學生都能順利實現(xiàn)溝通。
二、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技巧
(一)公正
公正是師生良好溝通的重要因素。教師是否公正,是學生評判教師是否值得信任的前提條件。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和獎懲,一定要做到實事求是,賞罰分明。賞罰本身是次要的,學生更加在意的往往是老師是否能秉公處置,以及老師對他們的態(tài)度和評價。如果教師的言行無法踐行公正、做到無私,就會傷害學生對老師的美好感情,破壞師生關系,導致溝通不暢。反之,公正的教師形象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師生關系,最后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二)傾聽
傾聽是一種重要的非語言性的技巧,溝通中“聽”比“說”更重要。如果我們無法從聆聽中獲取對方真實傳遞的信息,這將會導致溝通失敗。教師要學會傾聽,盡量多讓孩子說,進而了解真相、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站在學生的立場去為他著想,幫他們解決問題。
(三)共情
共情是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是影響溝通進程和效果的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與學生共情,學會換位思考,了解學生的感受。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教師的真心與真情,教師才會被學生接納,師生間從語言到心靈的溝通自然會順利達成。
(四)啟發(fā)
啟發(fā)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一種特殊的交往方式。有時候,教師巧妙地運用啟發(fā)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比教師對學生進行言語批評的效果要好得多。教師要學會科學、恰當?shù)剡\用啟發(fā),以增強師生之間的默契,使師生溝通步入良性的軌道。
(五)建議
師生溝通的目標能否達成,教師的建議尤為重要。每次溝通之后,教師可以對討論的觀點進行總結,然后給學生建議。切忌急于教育(我像你這么的時候……)、下結論(你這么做可不對?。⒒蛘呱暇V上線(你應該……),讓孩子獨立思考和自我反省,達到“我要這樣做”的效果。
(六)期望
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證明:只要教師真正地愛學生,對學生寄予較高期望,這些學生的成長就會隨老師的目標前行并達成。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就要通過教師的特定行為方式,將各種期望有意識地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在期望中努力超越自己,接近教師的目標。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弊屛覀冇谜嫘?、誠心、愛心與學生溝通,讓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教書育人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