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道大題無從下筆,眼看考試時間快到了,我急得直跺腳,轉眼望見隔窗的廚房里木頭已做好了飯菜,青翠可人的香蔥發(fā)出醉人的呼喚,我使勁地咂巴咂巴著嘴,醒了。夢里總能縱情凌空飛越,剛剛還是豆蔻少女,眨眼工夫已然為木頭婦。莫非纖麗細長的蔥管原來是一道隱秘的時光隧道,我藏身期間,少女情懷觸手可及,成年風景拈花微笑?蔥花是蔥管的片段,一段青澀,一段醇熟,段段皆是歲月修剪的悅人秀色。
猶如無法理解自己當初為何不能接受蔥花等調味品一般,料想當年的我也無法理解今天我對香蔥的熱愛。
嫁作木頭婦之前,飲食于我而言僅僅是生命本能,作為一項不得不做的任務敷衍式地應付了事,全無動感和誘惑,更無樂趣可言。有次母親做菜時放了點香蔥,我馬上厭棄地用筷子挑開,任性地拒絕那一道菜。奇怪的是家里人好像都有類似壞習慣。從此以后,香蔥自我家餐桌上消失了。
與木頭走到一起后,看著他興致盎然、有條不紊地準備著飯菜,有時候不免會想,不就是果腹嗎,至于投入那么大熱情么?后來我才領悟,這個不擅表達的人,其實做菜就是他最好的表達方式。一個冬瓜湯,一條鯽魚,一碟青菜,簡單樸素,卻細微精致。實際上他年少時也沒做過飯,但時常會在父親下廚時偷偷瞄上那么幾眼。大約正是這幾眼,在木頭心里落地生根,日后竟繁花似錦。據(jù)說大學畢業(yè)后即使在集體宿舍,只憑一只電飯鍋,他就可以隨心所欲地變出各種花樣來。不得不叫人嘆服:天賦與興趣,委實是最好的老師。
這根粗糙的木頭,再簡單的幾碟小菜都可以做得熱情洋溢,教我不敢冒犯地撥開那湯上的蔥花,只好微微皺了皺眉頭,把湯喝了,蔥花留在碗底,剛想悄悄棄之,他看到了旋即奪過我的碗:“不能倒,這么美味的東西你不吃我來吃?!彼旖舆^來用筷子細致地把一顆顆蔥花往自己嘴里送。這一舉動讓我看到了木頭的可愛之處,對天地自然生靈的憐惜和敬畏,只因他的內心無比良善和質樸,這是一根被粗糙樹皮包裹住的極品木頭,他擁有我所欠缺的生活情趣。感動之余,我把心一橫,果真嘗試去感受蔥花之美,慢慢地,慢慢地發(fā)現(xiàn),香蔥的確有著雖不張揚卻妙處橫生的奇效。
生活角色在不停變換,從妻子升格為母親后,千頭萬緒、事無巨細需自己揣摩學習,包括廚房里的無休止忙碌。流水般的日子已經教我自覺接過木頭手里的魔棒,笨拙又虔誠地開始煮婦生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當我某日有所頓悟后終于學會轉變思維,努力把廚房的程序化變成一種生活樂趣時,蔥花優(yōu)雅轉身為畫龍點睛的壓軸出場,鮮亮了視覺,喚醒了味蕾。這時候整個身心是舒展的,毛孔打開,呼吸均勻,放松而貪婪地與蔥花及其它美食產生信息對接,齒頰不再是簡單的機械運動,而是承載著輸送愉悅的光榮使命。進餐從簡單的物質基礎上升至精神享受,同時產生唯美的哲學意味。
我同時釋放禁錮的飲食偏見,接納并喜歡上了芫荽(香菜)、芹菜等輔料特殊而輕悠的淡淡香味,可以令普通的菜肴在激發(fā)食欲之余,舒暢你的感官。如同一個相貌平平的人,懷揣著與生俱有的淡雅氣質,令其在百花爭艷的群體中擁有獨自芬芳的定力。
當然,盛碟擺盤時,搭點香菜或薄荷那是必不可少的,綠了眼眸,開了心花。
蔥花,雪花,心花。一個“花”字之用,皆顯出其形之美、其趣之妙,倏然有了形而上之道?!八蜁陨?、一壺蔥茜,才知花夢準?!眳俏挠⒃~意在水仙,在這里請允許我把它當作純粹的蔥茜。一壺蔥茜,那是怎樣的品質格調?
我終于明白,蔥花于我而言,高妙地激活了自我修正功能。它改變了我某些原以為牢不可破的生活習慣,增加我對飲食文化的多彩認知力與接受度,豐富了我的視覺、嗅覺、味覺體驗,并且從中獲得審美追求。
人們總愛說婚姻多數(shù)是湊和著過日子,與愛情無關。那是因為許多人喜歡通過改造、消耗對方來滿足自己,以愛的名義互相折磨,那樣的婚姻最終的走向或許真的就是愛情的墳墓。美好的兩性關系應該是彼此能激發(fā)出雙方身上更好、更優(yōu)秀的潛質,而絕不是在猜疑或冷戰(zhàn)中耗盡曾經的溫情。也有人說再美的愛情也敵不過柴米油鹽的侵蝕。恰恰相反,我倒認為最是人間煙火方可考驗愛的韌度。健康和諧的婚姻,應當是精神的共同成長,彼此努力成為對方的陽光。你讓一步我退三步,你愛吃蔥花我就摒棄偏見嘗試接受,平凡日子最需保持感情的溫熱。每個家都有不足為外人道的酸楚苦辣,放下偏執(zhí),放低姿態(tài),生活姿態(tài)的低緣自精神領域的高,給予和付出的過程何嘗不是收獲?步調協(xié)和的努力若能使庸常的煙火婚姻開出鮮花來,自有其樸雅、別致、恒久的芬芳。
木頭本無意于改變我,倒是我自己,借著香菜蔥花自覺地進行了一番深刻的自我改造。
世間事大抵如此,當你擁有豐盈、飽滿的幸福感時,某些不如意便顯得渺小,不足掛礙。蔥花清奇之香讓我的精神世界有了豐華富足之感。我希望在自己能把控的生命里,純粹地回到生命應有的軌道,安靜地自我和解,放過自己,原諒他人?;仨幰恍〉悴耸[花,清香中宛如伸出手輕柔地拍拍我的外衣,引領我走進觸目生翠、晶薄透亮的愉悅中。在貌似吃虧的表象上獲得自我治愈、自我修復的能量,我要感謝他們。
奇怪的是,從此以后,我再也不羞赧于素食與獨處的偏好。我不是純粹的素食主義者,但餐桌上可以無魚無肉,卻不可以無菜蔬。素食是飲食的靈魂,我對它們的熱愛甚于其他,但這種偏好有時候會影響其他人的興致,所以常常自覺主動地悄然收斂藏起。而獨處時,內心是鮮活的,它延伸了我對世間萬物的感應和感知。礙于種種顧慮以往時常得硬著頭皮做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應酬,不敢把自己的喜素食、愛獨處示人?,F(xiàn)在不了,我把更多的時間給了它,它是我更值得依賴和直面的知己。獨處的時光里,是最豐富的自我完成和自我修復。挫傷使人苦痛,但很少有人將這種挫傷的經驗修補自己的生命,白白浪費了這份傷痛。聰明的人總在估算沉沒成本、計較勝敗得失,內心鮮有快樂。我很糊涂,傷過痛過之后,仍然沒學會讓自己聰明一點清楚一些,只有在獨處時自我舔傷,無論內心經歷怎樣的驚濤駭浪,臉上卻波瀾不興。日益增強的自愈能力,使我于獨處中獲得豐盈而廣袤的精神天地,讓我在自我修復的同時依然心懷悲憫。
寂靜是一株植物,比如蔥茜,可滋養(yǎng)脾性開闊胸襟。孤獨是一種能力,越來越多的人甘愿被手機牽著鼻子走,一刻也離不開,偶有忘帶手機時便六神無主、焦躁不安。他們喜歡呼朋喚友地喝酒、唱K、泡夜店。還有一類人,擅長到處演講、趕場、作秀,工作與生活混為一談,處處光怪陸離。看看那些人手一部手機低頭把自己困在某一角落(地鐵、機場、車站)的人吧,他們看似孤獨,拒絕融入現(xiàn)實世界,寧愿把自己置身于虛無的網(wǎng)絡,實則他們失去了孤獨的能力。許多人已經喪失了孤獨的能力,不敢與孤獨對望,不懂如何與孤獨相處,就連發(fā)呆都已經成為奢侈。天地萬物其實是一本打開著的書,而人們卻情愿低下頭深埋在虛擬世界里。
我喜歡獨處,因而內心始終有豐美的花園和陽光。
倘若不是蔥花,倘若不是青蔥的高妙啟蒙,我需要借助哪種契機、哪種方式打開自己,自覺修正自己、擴大自己,讓自己日漸理性和溫和?
責任編輯:楊 希
作者簡介
柯粉玲,70年代人,2017年5月出版散文集《山是山,水是水》,小說處女作刊發(fā)于《作品》2019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