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睿
立于曠野大地之上,仰頭觀星: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歲在星紀,熒惑守心。對照古人的記錄,看那些仿佛不會因時間流轉(zhuǎn)而改變的明亮又遙遠的恒星、閃爍的行星……別有一番滋味。群星或密或疏,或絢爛或迷離,流轉(zhuǎn)于宇宙星河之中,真叫人心向往之。
星空雖離人類萬里之遙,卻以各種形式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我們看它,寫它,唱它——
古人愛觀星。6000年前仰首望天的人頭壺意蘊深遠、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甘石星經(jīng)》劃定星宿分野、漢代的渾天儀完備圓融、明代的《授時歷》精確先進……無一不說明仰望星空這個動作是如何貫穿古今,深入人心。不信,且看古詩十九首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杜甫有“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王勃作成“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辛棄疾吟詠“七八個星天外”,蘇軾笑說“西北望,射天狼”……不勝枚舉。直到6000年后的現(xiàn)在,還有大劉等一批科幻作家,用自己的筆寫下自己對星空的想象,希望用好的科幻喚起現(xiàn)代人仰望星空的熱情……
抬頭觀看這天穹巨幕的,并非只有我國古人。遙遠的古埃及人發(fā)現(xiàn)天狼星掌控著尼羅河的潮汐;古希臘人已根據(jù)星座的形狀創(chuàng)造出了豐富的神話;伽利略改進望遠鏡發(fā)現(xiàn)了木星的四個衛(wèi)星……無一不彰顯仰望星空這個動作是如此不約而同。看,凡·高的《星月夜》將夜空之星化作一團團光輪,唯美妙曼;圣·??颂K佩里筆下的小王子就住在一顆小行星上;古歐洲的建筑也常以星為模板,甚至歐盟旗幟上的成員國,也是由星為代表……
我也觀星。
我曾在草原之上觀星。在草原上,我才感受到什么是“星垂平野闊”,什么是“長河漸落曉星沉”。在這廣闊的天地間,我還體會到“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他望見春天,望不見自己的渺小”——不入草原,不知人之渺小,天地之博大。
我曾在城市的夜幕下仰首。可我只聽到街道上的車流轟鳴,公園里人聲喧鬧;我只看見被人造光照得微亮的天幕,鱗次櫛比的高樓遮擋了視線;落入眼中的星不過寥寥幾顆,令人失落嘆息。
我曾在鄉(xiāng)村度過星夜?!扒屣L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毙杏邴湹乐?,蛙蛐相鳴,螢蟲相和,仿佛遁入仙境。抬頭,星漢燦爛,兒時在星空下聽過的歌謠與童話,趁著星夜,一齊涌上心來。
仰望星空,這個簡單的動作,卻蘊含著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的探索思維與好奇心。仰頭、觀看、思考,這是人類最原初的、最自發(fā)的探索,而探索的步履仍未到達盡頭。先驅(qū)者號、旅行者號、哈勃空間望遠鏡、天眼FAST……一代又一代的“眼睛”走向宇宙深處,一雙又一雙童稚的眼把目光投向天幕,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不變的仍是那些在夜空中忽閃忽閃的,與我們對視的眼睛……
我想,我仍會觀星。有朝一日,我也許能在空間站、在月球與火星基地、在更廣闊的天地,觀更多的星……
點評
文章從中國古人觀星、外國古人觀星,寫到“我”的三次觀星經(jīng)歷,再到現(xiàn)代天文學用各種望遠鏡和天文設(shè)備探索宇宙的奧妙,最后以“我也許能在空間站、在月球與火星基地、在更廣闊的天地觀更多的星”結(jié)尾,既是一篇天文學史概覽,又是一篇立志宣言。文章引用的素材貫通古今中外,令人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