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武漢城市空間形態(tài)與城市格局的歷史演變

2019-11-23 12:34陳小斐熊晶晶
藝術科技 2019年13期
關鍵詞:空間形態(tài)演變

陳小斐?熊晶晶

摘 要:城市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而產(chǎn)生,古代城市的形成與其所處的環(huán)境密切相關,從依存到適應,有其一定的規(guī)律,在不同的歷史分期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性。武漢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上其三鎮(zhèn)各分屬不同的行政區(qū)劃,并形成獨特的城市空間格局,構筑了武漢三鎮(zhèn)鮮明而典型的城市空間特色。本文試以封建時期的武漢為例,從武漢城市城邑文明的興起,封建鎮(zhèn)邑時期歷史空間形態(tài)的演變,河道與沙洲港埠的變遷,社會空間過程的角度來認識歷史上武漢三鎮(zhèn)的空間演變歷程與其城市空間格局。

關鍵詞:城邑文明;空間形態(tài);演變;河道變遷;沙洲港埠

0 引言

中國古代的城市大多都有一個特點,城市的空間格局在建城之初就形成了,大多因為軍政的原因而筑城。武漢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也不例外,起始于軍事堡壘的建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武漢地處中國華中地區(qū),長江中游,江漢平原東部,河湖眾多,丘陵起伏,獨具江城特色。長江與漢江貫穿市境中央,三分武漢,形成隔江鼎立的格局。城中的自然山體和湖泊形成了山水環(huán)繞的地域環(huán)境,其中的“龜蛇鎖大江”的地域形態(tài)尤為壯觀,其景觀構想和聚居形態(tài)形成了武漢獨有的空間形態(tài)和文化基調,是武漢這座名城城市風貌中的空間骨架。一直以來,漢口、漢陽以及武昌這三座城市獨立發(fā)展,各自形成了獨有的城市文化,相近的三個城鎮(zhèn)擁有這各異空間格局和迥異的城市行政職能,在國內外城市中獨樹一幟,頗具特色。

1 武漢城邑文明的興起

武漢市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早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居住。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經(jīng)發(fā)掘的有武昌放鷹臺等屈家?guī)X文化遺址。而真正體現(xiàn)武漢城邑文明發(fā)端的是公元前15世紀前后的商代盤龍城。盤龍城作為武漢城邑文明的起點,距今約3500年,是極少數(shù)已發(fā)現(xiàn)并保存完整的商朝古城之一,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已發(fā)現(xiàn)最早的古城遺址之一。

春秋戰(zhàn)國時代,武漢屬于楚國范疇,留下了一些遺跡傳說。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所記載的俞伯牙與鐘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就發(fā)生在這里。

漢末三國時期,武漢地區(qū)曾是魏、蜀、吳三方鏖戰(zhàn)之地,也是現(xiàn)代武漢城市的起源。東漢末年,軍閥劉表命江夏太守黃祖在今漢陽月湖附近建“卻月城”。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于223年在今武昌蛇山筑“夏口城”,即今武昌。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武昌、漢陽興起,兩城隔江相峙,各自獨立發(fā)展。

2 雙城時期至漢口鎮(zhèn)形成期的城市空間形態(tài)演變

從漢末到明清,武昌城的營建經(jīng)歷了3個大的時期,分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夏口城,唐宋時期的鄂州城與明清時期的武昌城,總體趨勢是城池規(guī)模逐漸增大,自西向東擴展。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赤烏二年(239年)修筑舊壘,謂之夏口城。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①形容夏口城:“依山傍江,開勢明遠,憑墉藉阻,高觀枕流,對岸則入沔津,故城以夏口為名。”此時期的城池規(guī)模,城方6公里左右,兩重城墻,設兩城門。

唐宋時期,鄂州城得到較大規(guī)模的擴建。北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知州李堯俞增修城池,此后的鄂州城面積是原夏口城的兩倍,城方12公里,設三城門,元代沿襲了唐宋的格局。

明清時期,明初將領周德興增拓武昌城,在宋、元時鄂州舊城的基礎上,城區(qū)范圍大為擴增。黃鵠山被城墻整個圈入城中,城防的功能由城墻來承擔,橫亙在城中的黃鵠山則衍生出城市景觀的功能。明《湖廣圖經(jīng)志》載:“城周圍三千九十八丈,城垣東南高一丈闊二丈五尺,西北高三丈九尺闊九尺。壕塹周圍三千三百四十三丈……”武昌城的護城河與長江一體化形成了早年完整的水域防護系統(tǒng)。在明清兩朝多次維系,足見古代人們對這類水域城市防護系統(tǒng)的重視。這種獨特的近水城市防護體系早在洪武年間就已經(jīng)基本定型(如圖1)。

漢陽城的情況與武昌有些不同,漢陽前身是三國時期漢與吳的城堡,分別經(jīng)歷了卻月城和魯山城。三國之后的魯山城,因其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其后約400年不安定的時期,主要發(fā)揮軍事城堡的作用。漢陽今址則是唐武德年間所遷,《大清一統(tǒng)志》②“魯山城”條記載:“唐武德四年,蕭銑鄂州刺史雷長潁以魯山來降。蓋蕭銑置州于魯山也?!痹邙P棲山下,北宋宣和三年被江水崩毀,直至南宋咸淳十年重筑城垣。舊城詳情已無從得知,后來遺留下來的城池已是明初所建,城跨鳳棲山而筑,設城門4座。漢陽城東南為大江,北為魯山,魯山以北是漢水,月湖城在其西北方的山水之間,整個漢陽城的山系水脈互相獨立管理,獨樹一幟,在城郊環(huán)繞城池形成一圈園林景觀。漢陽城的變化與水密切相關,漢水原在漢陽城之南匯入長江,匯入口客商云集。唐宋時期,漢陽南紀門外的南市極為繁盛,明成化年間漢水突然改道,從魯山背面入江,于是商業(yè)中心向北遷移,形成今日之漢口。

由于地理條件的限制,歷史上的武昌與漢陽分別屬于不同的州府,城市的發(fā)展也相對獨立,各有特色。武昌城與唐寶歷初年有大唐王朝改建為磚筑城市,于大明洪武年間擴建,此后城市基本定型,沒有出現(xiàn)過較大的形式變換。漢陽城則是幾廢幾興,歷盡滄桑,直到南宋度宗南澗才再次大修漢陽城,自此以后漢陽城基本定型。兩城的修建基本上都遵循了中國傳統(tǒng)的城垣方形、街巷棋盤式的布局原則。四周以高墻,方位接近正南北,以城門為入口組成經(jīng)緯道路。

3 鎮(zhèn)邑時期的城市商業(yè)格局與沙洲港埠變遷

長江水流攜帶很多泥沙,伴隨著水勢的變化和人類的生活,河中出現(xiàn)了嚴重的泥沙沉積,形成了硬質的河灘,在特定的時機匯聚成江中沙洲。沙洲的形成使得沙洲與江岸之間的江灣處水流流速穩(wěn)定而緩慢,形成了天然的船舶??扛?,為港口的建立提供了先決條件。不但如此,這種水勢還能很好地防止風浪,有效地使港灣避免風浪的沖擊。因此,因江中沙洲形成的港灣地帶往往成為天然港口。武漢長江水域在歷史上形成諸多沙洲,例如武昌鸚鵡、漢陽劉公州、武昌金沙洲、漢陽鸚鵡洲,這些沙洲最后都發(fā)展成為盛極一時的港埠。

3.1 武昌南市興衰——武昌鸚鵡洲至武昌金沙洲

武昌在唐代已是重要港埠,到了南宋初年(1133—1279年),武昌江岸至鸚鵡洲一帶,更發(fā)展成鼎盛的商都。南宋范成大在他的《吳船錄》③中記載,“鸚鵡洲前南市,在城外,沿江數(shù)萬家,廛甚盛,列肆如櫛,酒壚樓欄尤壯麗,外郡未見其比,蓋川廣荊襄淮浙貿(mào)遷之會,貨物之至者無不售,且不問多少,一日可盡”。南市又名南草市,在武昌南門外,大致位于文昌門至今鲇魚套一帶的江水之濱。至明代,此城一直是商業(yè)中心。古代武漢一直以水上交通為主,依靠沙洲形成的江灣興建停泊船只的港口。繁華的武昌南市就是依靠鸚鵡洲而存在的。唐宋年間,內陸貿(mào)易大興,大量人口被吸引到商業(yè)重地江漢交匯的重港。從大唐到明朝這千年的發(fā)展,南市一直都是商業(yè)中心。到了明末,長江改道,鸚鵡洲被淹沒于滾滾江水之中。船只沒有了天然的避風港,全都轉停至北岸漢陽江口,南市隨之衰落。南市的再度興起得益于金沙洲的興起,但伴隨著明中葉白沙洲的形成,金沙洲受到白沙洲的庇護,兩洲之間風浪小、水流平穩(wěn),成為商船理想的避風處,逐漸形成繁華港市(如圖2[1])。洲上有八道長街,沿江建有防波堤,堤外停滿大大小小的漕船、鹽船和各類貨船。正德年間,金沙洲迅速發(fā)展成為萬船輻輳、百貨云集的著名商市。雍正年間,白沙洲沉沒,江流直接沖擊金沙洲,失去屏障的金沙洲港埠也每況愈下;嘉慶后,金沙洲與武昌江岸間的水口逐漸淤塞,最后連成一片,港口也隨之轉移到新興良港——漢口。

3.2 漢陽南市興衰——劉公洲至漢陽鸚鵡洲

宋元時期的漢陽極為繁盛。宋代詩人胡寅在《登南紀樓》中描述:“平時十萬戶,鴛瓦百賈區(qū)。夜半車擊轂,差鱗銜舳艫?!?/p>

漢陽南市的興盛與漢水、劉公洲、新鸚鵡洲有關。在漢水沒有改道之前,于南紀門外入江,形成匯流,船只繁盛,所以在南紀門外形成了商貿(mào)市場,也就是漢陽南市。其形成很早,但是歷經(jīng)多年,直至宋末才繁盛起來。漢水劉公洲約形成于宋元佑八年(1093年)間,從漢陽三里坡直達漢陽城南紀門外,在漢陽一側形成夾江,與北岸的夾江水流平直,形成許多港灣,商賈蟻聚兩岸貿(mào)易,居民相聚為市(如圖3[2])。公元1566年以后,漢陽一岸的劉公洲被沖沒。劉公洲的崩陷使江水直沖漢陽城,繁華一時的漢陽南市葬身江中。公元1769年,繼劉公洲沉沒200年之后,南紀門外再次形成沙洲。起先命名為補課洲后更名鸚鵡洲,后因水利設施攔江堤壩興建,鸚鵡洲被隔絕在外,漸漸形成沖積平原。良好的港口條件再次使鸚鵡洲繁盛起來,但也只是曇花一現(xiàn)。由于洪災的侵襲與自然條件的限制,漢陽也逐漸蕭條,最終因漢口的興起而衰落了。沙洲的消長,長江岸線的變遷,使得鎮(zhèn)邑雙城時期的商業(yè)中心相互更替,同時也使得城市的形態(tài)不斷地發(fā)生變化。

3.3 漢水改道——漢口的迅速崛起

與歷史悠久的武昌漢陽比,漢口成型晚,僅有500年左右的歷史。但漢口發(fā)展速度奇快,曾經(jīng)的千戶小鎮(zhèn),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武漢市的重要經(jīng)濟中心。明朝初年,漢水改道,漢口因其得天獨厚的江水環(huán)境,引得商船漸來停泊,商人上岸居留,市場始露端倪。明正德以后,隨著漕運港口的變更,武昌、漢陽的航運貿(mào)易逐漸向漢口轉移,漢口市場蒸蒸日上,約在嘉靖初漢陽縣置漢口鎮(zhèn)。漢口江河沿岸商船匯集,泊船常在千艘以上,時人稱漢口鎮(zhèn)“并雄財貨,甲于全楚”。入清后,康熙年間(1662~1722年)趨向繁榮。此時,武昌金沙洲、鸚鵡洲已沉入江底,大批商船客舟便泊于漢口沿岸,漢口成為武漢港市中心。乾隆、嘉慶年間(1736~1820年),漢口成為了“居奇貿(mào)化之賈,比廛而居,轉輸搬運,肩相摩,踵相接”的“楚中第一繁盛處”。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武昌塘角發(fā)生大火,導致塘角港市的衰敗,三鎮(zhèn)貿(mào)易集中在漢口。此后,漢口穩(wěn)定發(fā)展,成為四大名鎮(zhèn)之首。到晚清時,漢口成為了長江流域僅次于上海的大都市。

4 結語

武漢地處江河湖泊密布,地勢低洼的河湖沖積平原,地勢相對高,地面成為原始居民點的最佳選址。從歷史上的武漢市發(fā)展歷程可以看出,城市的歷史形態(tài)、城市格局、經(jīng)濟貿(mào)易都受到地形地貌、河流變遷等的密切影響。

魯山(龜山)與黃鵠山(蛇山)作為夾峙兩江的高地,為軍事上的防守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所以在漢末至三國初期成為各割據(jù)政權的搶奪之地,從而成為武漢市城市雛形的選址——軍事堡壘卻月城與武昌城,同時也開啟了武漢雙城時代的發(fā)展。雖隋唐之后,全國政權統(tǒng)一,但直至晚晴之前,武昌、漢陽南北兩岸分別隸屬于兩個不同的政區(qū),封建時期武漢雙城三鎮(zhèn)的發(fā)展實際上是各自獨立存在,且相互競爭的。這種競爭關系實際上伴隨著沙洲與河道的變遷、城市岸線變化,地方政府對于港口商業(yè)貿(mào)易的招攬、新淤洲歸屬的爭奪等。

這些競爭的因素也影響了城市空間格局。明清時期,武漢是航運中心,以軍政為主導的“禮制”格局,逐漸讓位于有經(jīng)濟價值的港埠地帶與傳統(tǒng)城垣區(qū)并立的城市格局。在這一過程中,武漢城市地理格局重大的改變來自漢水的改道。這一改變促使?jié)h口到15世紀中后期,發(fā)展成為中國四大商業(yè)名鎮(zhèn)之一。在形成城市空間的基礎上,碼頭、運輸河道成為了武漢城市文化的空間載體。這些對近現(xiàn)代武漢城市的格局、形態(tài)以及文化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注釋:①《水經(jīng)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②《大清一統(tǒng)志》,又稱《嘉慶重修一統(tǒng)志》,為清代官修地方總志。

③《吳船錄》,宋范成大著。上、下二卷。書中對沿途名勝古跡如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佛、長江三峽、洞庭湖、赤壁、黃州、廬山等記載尤詳,且時有考證。

參考文獻:

[1] 《武漢歷史地圖集》編撰委員會.武漢歷史地圖集[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877.

[2] 《武漢歷史地圖集》編撰委員會.武漢歷史地圖集[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522.

[3] 吳薇.武昌古城之環(huán)境營構發(fā)展特征[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8(7):94-96.

[4] 杜瑩,王曉丹,張澤玉.古代城市選址與環(huán)境關系探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2).

[5] 王肇磊.論明清時期河道變遷對武漢城市發(fā)展的影響[J].江漢學術,2013,32(1):108-113.

[6] 尹玲玲.明清時期長江武漢段江面的沙洲演變[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7,22(2):14-23.

[7] 金鋒.歷史上的武昌商埠[J].武漢文史資料,1994(4):157-162.

[8] 楊果.宋代的鄂州南草市──江漢平原市鎮(zhèn)的個案分析[J].江漢論壇,1999.

[9] 伍新木,羅琦.交通與武漢城市空間形態(tài)變遷[J].現(xiàn)代城市研究,2003,18(4):65-70.

[10] 《武漢歷史地圖集》編撰委員會.武漢歷史地圖集[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8.

[11] 唐靜.武漢城市空間歷史演變初探[J].華中建筑,2004(B07).

[12] 于志光,趙冰.理想空間與城市形態(tài)演變——兼論近代武漢城市理想空間模式演化[J].土木建筑與環(huán)境工程,2008(6).

作者簡介:陳小斐(1979—),女,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景觀設計,環(huán)境藝術設計。

熊晶晶(1977—),女,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景觀設計,環(huán)境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空間形態(tài)演變
我國農(nóng)村職業(yè)教育政策的演變
石河子市| 章丘市| 鲁山县| 那坡县| 瑞金市| 茌平县| 治县。| 定远县| 临潭县| 个旧市| 黎川县| 班戈县| 壶关县| 南召县| 报价| 随州市| 峨边| 临泉县| 西华县| 长宁县| 新和县| 彰化市| 辉南县| 根河市| 科技| 武定县| 洱源县| 揭阳市| 鄢陵县| 横峰县| 昭苏县| 廉江市| 永定县| 三都| 吉林省| 凤翔县| 桑植县| 云林县| 寻甸| 云龙县|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