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立
(和縣農業(yè)機械管理局,安徽 馬鞍山 238200)
首先將待播的“德油5號”油菜種子中取出3份(樣本),每份按3g進行測定破粒、破皮、裂紋,從中找出破種子,稱其質量,求出種子自然破損率平均值B1為3%;其次對種子經排種器后再進行測定,樣本仍為三份,(每份3g)。方法是將待播種子放入種子箱,按相當于播種機行進長度50M折算地輪圈數41.6圈,勻速地旋轉地輪,分別接取6個排種器的種子,并混合成三份,每份隨機取3個種子作為樣本,分別稱出樣本質量和破損種子質量,求出種子破損率的平均值B2為7%(詳見附表)。
播種深度測量按每20m2選一個測算,選取10個點,檢測點位置避開地邊和地頭隨機選取,以播后地表為基準,量至種子所在位置的垂直高度即為播種深度,實測10個點分別是1.95cm、2.1cm、1.7cm、2.3cm、2.1cm、1.9cm、1.8cm、2.2cm、1.85cm、2.15cm(詳見播種深度測定表)。
求出:H=h/h0*100%=90%
播種深度測定表
X:每一位置斷條率;C1:36cm段內無種的段數段;C:每一位置總測斷數(10)段。
在播種后的田塊中按對角線方法取5點,隨機取單行檢測長度5cm,詳見斷條率測定表
斷條率測定表
種子機械破損率測定表
播種環(huán)節(jié)的純工作生產效率(機械因素排除不計)
(1)撒播機開溝,一臺播種機需要三個人作業(yè),一人操作機械,一人清理三溝,二人播種施肥,四人一天(8h)可完成0.8hm2地的播種作業(yè),需要工時費(每個農工按90元計算)30元/667m2。而人點播約需2個工日/667m2(整地1個工日、種1個工日)180元,相差180-30=150元/667m2,主要表現在節(jié)約勞力費用上。
(2)機直播,機直播集旋耕、開溝、施肥、播種于一體,工作效率顯著提高,一人操作機械,一人供應肥料及種子,每天可完成3.33hm2地作業(yè),平均地需工時費3.6元/667m2,相差180元-3.6=176.4元/667m2,勞動力費用表現是比較顯著的。
(1)機直播,采用武漢黃鶴2BFQ-6復式作業(yè)機具,一次性完成,機直播苗期播種半個月后,經測定莖粗0.12cm,苗高5.5cm,根長2.36cm,長勢基本一致。試驗田油菜前茬是水稻田,種植品種用“德油5號”,2018年10月1日機播250g/667m2,免耕機直播150g行距35cm,健全三溝。
(2)免耕機直播,除稻茬無殘茬爛草。用2BFQ-4B型手扶拖拉機配4行油菜專用播種機作業(yè)。
(3)撒播機開溝,播前淺旋耕,使地表平整,土壤松碎,無殘茬,無漏耕。溝寬一般為20cm,溝深一般為18~20cm,做到中溝、腰溝、圍溝三溝相通,溝壁堅實,溝底清潔,溝渠相連,開溝拋士均覆蓋田面。
(1)施足基肥,撒播機開溝均施用復合肥30kg/667m2,尿素5kg/667m2,均勻撒在地表后立即旋耕播種,并開溝覆土。機直播由于屬條播,肥料和種子下落在一條直線上,用肥相對節(jié)約,相對于撒播機開溝每667m2田大約節(jié)約肥料30%,而且肥料的利用率較高。
(2)除草寒防凍,間草結束及時進行化學除草,用“高效蓋草能”,45mg/667m2,“精克草能”60mg/667m2,大草人工鋤除。加強冬前培育,促壯苗早發(fā),保護根基,在寒流到來前澆水濕潤土壤,杜絕寒氣襲擊。
(3)防治病蟲害,苗期有少許菜青蟲、蚜蟲,用“敵殺死”1000倍,液稀釋噴防,防治菌核病,在花期發(fā)病前及時摘除中、下部老葉、黃葉和病葉。
今年5月20日對試驗田油菜籽產量進行了實際核定,機直播產量155kg/667m2,免耕機條播機均產量150kg/667m2,撒播機開溝均產量140kg/667m2,與我縣油菜籽均產量150kg/667m2相比基本持平。
(1)全程節(jié)省工日:均節(jié)省2個工日/667m2,機直播、免耕機直播和撒播機開溝比傳統(tǒng)油菜生產可節(jié)約成本分別是207.4元、166元、140元。
(2)撒播機開溝覆土產量和我縣油菜籽產量基本持平,能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且降低生產成本十分明顯。
(3)機直播、免耕機直播、由于遇到陰雨天播種期推遲,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時間偏短,主要試驗結果顯示產量低于我縣平均產量。
機直播、免耕機直播和撒播機開溝比傳統(tǒng)生產人工移栽可節(jié)本增效(產量增減)分別為221.4元、166元、116元。若按此額度計算,和縣全年推廣1.33萬hm2,平均可節(jié)本增效3356萬元。油菜機械化生產向規(guī)?;⒓s化發(fā)展,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減輕勞動強度,緩解農忙季節(jié)農村勞動力緊張的矛盾,使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yè)轉移,為促進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