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萌
對于80后、90后來說,家譜似乎已經(jīng)是個陌生又遙遠(yuǎn)的詞,但在老輩人的生活里,它卻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而說到家譜,不得不提一下福建人的家譜,因?yàn)樗鼈儗?shí)在是太長了……
擁有超長家譜的第一大優(yōu)勢,自然就是“凹造型”。
作為福建八大姓氏之一的“林”姓,人才輩出。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民國“女神”林徽因就根系福建閩侯林氏,而她的祖父林孝恂是光緒年間的進(jìn)士,身列翰林之選,父親林長民參與草擬《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堂叔林覺民在辛亥革命中英年早逝,寫下《與妻書》,林長民堂弟林尹民,與林文、林覺民同年為革命獻(xiàn)身,并稱黃花崗“三林”,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福建陳氏現(xiàn)代最具影響的家族——福州臚峰陳氏,“一朝二部長”:海軍部長陳紹寬、教育部長陳可忠;“二代兩將軍”:海軍上將陳紹寬等;“三世雙院士”,最著名的是“陳氏定理”陳景潤。而長樂陳氏則還有現(xiàn)代著名導(dǎo)演陳凱歌。
家譜素來與國史、方志并稱為三大歷史文獻(xiàn)。一本沒有斷檔、記錄詳細(xì)的家譜,內(nèi)容上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最基本的自然是“姓甚、名誰、家里幾口人,人均幾畝地、地里幾頭?!?。除此之外,則有全族墳?zāi)购挽魪R等的方位、數(shù)量、管理使用辦法、族訓(xùn)、撰寫家譜的原因,以及各類合同契約文書等。比較詳細(xì)的族譜,還記載有家族歷代的重大事件、光宗耀祖的著名人物。
有家譜的人家,取名也不能隨隨便便。
對于很多福建人來說,他們需要論名字排輩分,同一輩的人,姓名的第二個字需要用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字起頭,后面的字才能自己發(fā)揮,同族之人,即使素未謀面,只要互通姓名,便可以通過名字中間的排譜字相認(rèn)是否同宗,并確定彼此的輩分高下。
《文史通義》中有言:“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但福建歷史上算是“文明開化較晚”的地方,為什么現(xiàn)在反而成了族譜最厚、保存最好的地方之一?這還得追溯到歷史上的“移民入閩”。
南朝開始第一次入閩大移民。宋、齊、梁、陳四朝更替間,不斷有漢人遷入福建。隋唐兩朝,朝廷開始重視東南沿海,進(jìn)行有計(jì)劃的移民開發(fā)。等到宋元時期,因?yàn)楹I腺Q(mào)易繁榮,越來越多的人因?yàn)樽錾舛x擇留在福建。
作為外來人口,想要在當(dāng)?shù)匕l(fā)展,必須依靠強(qiáng)大的宗族勢力,修撰族譜則是一種拉攏族人的好方法。另一方面,因?yàn)樾逻w入的基本都是曾經(jīng)生活在中原地區(qū)的漢人,修族譜也算是保留了原有的習(xí)慣。
因?yàn)楦=ㄈ藢易V格外重視,差不多每三十年甚至更短就要翻印一次,比如閩北浦城的季氏、李氏、房氏家族,均規(guī)定族譜三十年一修,“一世不修譜為不孝”。這還“觸發(fā)了隱藏技能”——無心插柳柳成蔭,讓福建寧化木活字印刷技藝得以在這里流傳下來,主要就用于印制宗祠族譜。
翻開厚厚的家譜,字里行間都是血脈傳承的力量,一本家譜,一部家史,千百年的榮耀滄桑皆匯聚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