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前段時間,我和老張一起參加一個小聚餐。席間,有個長年走南闖北的朋友感嘆說:“南方人做生意都比較靈活,北方人做生意都比較死板……”
沒想到,老張當(dāng)場反駁:“南方人也不全會做生意吧?北方人也不全是死板的吧?”那朋友嫌老張不會說話,老張則振振有詞地說:“是你自己說話太絕對,無論南方北方,都有服務(wù)好的商人和服務(wù)不好的商人呀!”最后聚餐也被他們吵得不歡而散。
如果非要按標準語法來說,朋友的話確實是不妥當(dāng)?shù)模^對的口吻有時候不過是一種語言情緒。有情緒的語言往往更具生命力。
科研需要嚴謹,但文學(xué)和日常聊天的生命力卻在于情緒。如果非要說成“有百分之幾的南方商人很會做生意,有百分之幾的北方商人不太會做生意”,這樣的語言就失去了生命力,只能算是正確的廢話了。
如果老張說的是“確實有些北方商人比較死板”,而不是“北方人也不全是死板的吧”,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最重要的是,“確實有”和“不全是”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同一個意思,但這兩句話的屬性截然不同?!按_實有”給人的感覺是你和他產(chǎn)生了共鳴,“不全是”給人的感覺是你在反駁他。所以,在生活中遇到這類有情緒的語言,我們可以考慮多用“確實有”來代替“不全是”。
做人處事,說話確實是個大學(xué)問,然而說在很多時候是從聽開始的——你會說什么話,是基于你用了什么方式去聽別人說的話。
(海棠無香? 摘自《演講與口才》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