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有一個很火的話題: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yàn)?很多人只是在下面的留言區(qū),發(fā)表自己旅途中的所見所聞。然而,有一位中年男子的回答卻引起了很多人的強(qiáng)烈共鳴。
他是這么回答的:“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以及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p>
一個人最大的成熟,是學(xué)會尊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價值觀。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不同的活法,往往更能凸顯出一個人的氣度和胸懷。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會遇到很多三觀不合的人。很多人一言不合就會去爭辯、去指責(zé),甚至惡言相對,詆毀對方。最后,總是落得兩敗俱傷,雙方勢不兩立。但其實(shí),這樣的做法不僅損人不利己,更讓人對你敬而遠(yuǎn)之。
遇到三觀不合的人,學(xué)會以退為進(jìn),接納對方的不同,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莊子和惠子在池塘邊欣賞魚兒。莊子突然興奮地說:“魚在下面游得多么悠閑自得?!被葑訂柕溃骸澳阌植皇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回答說:“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上并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就像知魚之樂這個故事一樣,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每個人的答案也不盡相同罷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zhì)樸、最美麗,也最高貴的花朵就是人的教養(yǎng)。”而懂得尊重他人的不同,是一種修養(yǎng),是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