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89年的袁點,第一眼看到他,會讓人產生一種文弱書生的感覺(他的微信昵稱還真是冷面書生),個子不算太高,但非常瘦,幾乎不敢想象就是這樣一副身軀的他日復一日與測試試驗中心的射手們“混跡”于一起,完成了無數(shù)次槍械試驗,在“槍林彈雨”中成長為所在科室的一名骨干。
袁點(右三)與射手們在一起
生于農村家庭的袁點,讀初中時開始接觸軍事雜志,但又因為經濟不夠寬裕,所以每次都是去縣城新華書店或報刊亭上淘舊雜志,這樣一次可以買好多本,后來,他的整個房間便堆滿了各種軍事期刊,有《現(xiàn)代艦船》、《艦船知識》、《航空知識》……當然其中也少不了《輕兵器》,他如饑似渴地閱讀著,想象著未來如果可以成為一名戰(zhàn)斗機設計師、一名武器設計師,可以設計出什么樣的作品……正是在這些啟蒙讀物的影響下,袁點萌生了獻身國防的遠大志向。
最初,他希望可以參軍,但因為身體較瘦弱,遂與軍旅生活無緣。他大學本科學的是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與軍工行業(yè)尚有距離,但因為胸中有目標,行動有方向,他在報考研究生時選擇了兵器發(fā)射理論與技術專業(yè),為他后來從事輕武器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礎。
袁點創(chuàng)辦的軍事愛好者協(xié)會制作的手抄報,圖中右側寫有協(xié)會成立的年份
大學期間,袁點與軍事愛好者協(xié)會的同好到北京軍事博物館參觀學習時留影
讀研期間,他在導師的影響和帶領下,已經參研了一系列槍械項目,如某模塊化步槍項目、某沖鋒槍項目、某鏈式槍械項目等。甚至,他的求職簡歷,都是在項目進行期間于合作單位完成的。
這些項目對于讀研時期的他,是巨大的挑戰(zhàn),但導師放手讓他去完成,極大地調動了他自身的潛質和主動性,也為他今后參與某新型槍械項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實,袁點走上軍工研發(fā)之路,還跟他在本科時期的一段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讀大二時,他經過調查,了解到學校尚沒有“軍事愛好者”方面的社團,就主動向校團委提出申請,由他及另外兩名軍事愛好者共同發(fā)起了一個全新的社團組織——軍事愛好者協(xié)會,初始,只有他們3人,后增加到100多人、200多人,影響力逐漸擴大,他帶著大家一起籌辦軍事沙龍,組織觀看愛國主義電影,與同齡人暢談國際形勢,帶著協(xié)會成員去54集團軍軍部與軍人開展聯(lián)誼活動……縱橫捭闔間他對軍事對武器的理解已經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當他把接力棒交給下一屆協(xié)會的會長時,他已經在謀劃著更遠的志向——獻身軍工,就讀與武器研發(fā)相關的專業(yè)。
“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也許正是因為袁點從少年時期就樹立了獻身國防的志向,所以才使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實而穩(wěn)定!
袁點于2014年7月1日正式入職二0八所,他清晰地記得,入職當天,他上午按照研究所的要求去辦理了工資卡、拍攝了1寸照片,下午即進入項目組,連常規(guī)的實習流程都省略了。
也就是從這一天起,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攻克一個又一個科研課題上。
不到5年的時間,他參研了2項型號項目、1項專用技術項目、2項集團基金項目,申報專利15項,編寫行業(yè)標準3篇,獲得集團級獎項1項。
這一項項殊榮的獲得,都是他立足崗位,傾心付出的結果。
他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寫道:“團隊的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數(shù)不清的困難瓶頸煎熬時刻,多少次大手筆、大氣魄,扭轉乾坤,攻堅克難……不負青春不負韶華”。
與團隊成員一起鉆研課題
與科室其他科研人員一起分析數(shù)據(jù)
這是一段他記錄自己參研某新型槍械項目的文字,每一個字,對于外人而言,僅是文字,而對于團隊中的每一位親歷者而言,則都是力透紙背的信念和力量。
問及工作的強度,他回答說:“整個2018年,是項目最緊張,也是試驗任務最繁重的一年,這一年,我全部的休息時間不超過10天?!?/p>
他說:“120多天的攻堅克難階段,我們項目組的人總是在沒日沒夜地干,每晚都是22:30以后下班,沒有周末,沒有節(jié)假日。我們不斷推翻、不斷重來,只為達到一個最滿意的結果?!?p>
與射手“ 混跡”在一起,比較國外槍械的各種性能
他說:“有時因為項目進度所需,就會通宵熬夜,感覺當時就像瘋了一般,無論吃飯、走路、睡覺、上衛(wèi)生間……每天腦袋里都在想如何實現(xiàn)方案,現(xiàn)有設計怎么就不夠好,自己不滿意,領導不滿意,到底哪里出了問題?結構如何能更巧妙一點?怎么提高槍械的可靠性?……有些突破還真是睡覺時想出來的,仿佛醍醐灌頂一般想清楚了?!?/p>
他說:“在測試試驗十分集中的階段,一天之內就會戴廢好幾雙手套,手上還滿是槍油,洗都洗不掉,吃饅頭都不敢用手掰……”
他說:“無論嚴寒還是酷暑,在一輪又一輪試驗中,連續(xù)幾個月‘泡在試驗場地成了工作常態(tài)。北京夏天最熱的時候,做高溫環(huán)境試驗,別說高溫室了,室外氣溫都讓人倍感焦灼,室內就更是揮汗如雨了,何況,試驗階段的樣槍性能還不穩(wěn)定,會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那就只能室外室內不停穿梭,以查看故障原因,最快時間予以解決。但是做高溫試驗是汗水浸透,雖不舒服,但尚可忍受,做低溫試驗呢,身著單薄的短袖T恤,直接沖進49℃的低溫室,當時不管不顧,只想盡快解決問題,但等從低溫室出來時,頭痛就襲來了……”
他說:“零下十幾度的冬天在室外試驗,就算射手穿著棉服,呼嘯的寒風一吹,很快身上的暖和氣就吹沒了,臥姿打幾發(fā)彈,腳和手就凍僵了,起身活動一下,趴下去接著再打……”
他說:“冬天做淋雨試驗和浸河水試驗,動作稍微慢一拍,槍身就結滿了冰碴子……”
他在講述這些時,語氣平靜,回首經過的苦,嘴角卻掛滿了甜,但他談及對家庭的虧欠時,表情和聲調都有了變化……
妻子懷孕了,他從未陪她去醫(yī)院做過產檢,科研項目離不開他,妻子理解他的難處,從未抱怨過一句,而這,更增加了他對妻子的愧疚。
女兒出生后,他也只是陪伴了7天,僅此7天,遂后他便義無反顧地返回項目組,談及此事,這個年輕父親的臉上寫滿了抱歉,盡管他壓抑著自己的情感。
這些歷歷在目的經歷,組成了他的科研生活,也使他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迅速成長為一名可以獨當一面的科研工作者。
他的妻子這樣評價他:“從一個懵懵懂懂的軍事愛好者,成長為輕武器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員,一腔熱血為國防,滿懷熱情愛軍工……”
他的大學同學這樣評價他:“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負重前行,欣賞你默默奉獻的那股勁兒”
淋雨試驗中
而他自己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這樣寫道:“2018年并不是輕松的一年,拼盡全力,總嫌它漫長難熬,因為經歷了太多忙碌、痛苦、堅忍、失望、彷徨……又傷感它短暫易逝,因為收獲了生命、精細、溫暖、柔情、理解、欣慰……又那么不甘心,因為既定的目標還沒全部實現(xiàn),夢想已經打了折扣,承諾的遠方仍在心中不在腳下……”
而通過一份文檔,我們可以更直觀地了解這位年輕人有多自律,目標有多明確,在這份文檔中,他從工作、學習、生活、為人處事、精神等各個方面對新的一年做了全面的規(guī)劃。關鍵是歲末回顧總結時全部實現(xiàn),這樣努力的青年兵工人,最終能取得一系列讓同齡人嘆服的成績,也就不出意外了。
戶外射擊體驗區(qū)地面上的彈殼,這只是“冰山一角”
靜態(tài)試驗之外,應該多做一些戰(zhàn)術試驗
寒區(qū)試驗現(xiàn)場
此處分享他在工作和學習兩個層面的一些目標:“熟練掌握UG三維設計和二維投圖功能,用于槍械結構設計,成為一名熟練的槍械設計人員;參與完成配套器材項目,完成手上其余項目;參與新一代重點項目,能負責一個較大的獨立項目,能更多地參與項目并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自動武器相關的扎實的基礎知識;研究槍彈發(fā)射原理、提高自動武器精度措施、大威力自動步槍低后坐高精度技術研究、新型步槍自動原理研究;補習槍彈方面知識;翻譯國外自動武器資料,了解最前沿的自動武器技術,經常瀏覽國外網站及國內外雜志;繼續(xù)學習動力學及有限元分析軟件,結合工作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加強Hm和Fe-safe軟件的學習;學習高等數(shù)學、碰撞學和摩擦力學知識……',
對于輕武器的設計與研發(fā),他必然有一些獨到之處,不然也不能年紀輕輕便擔任主任設計師,但通過上述文字,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對于輕武器科研工作,他一直在努力,由少年時期萌生獻身國防事業(yè)的夢想,到青年時期將這份夢想投身于實際工作,每一步都堅定執(zhí)著,每一步都勇往無前。
揚塵試驗室推門而出的射手
低溫環(huán)境試驗進行中
高溫環(huán)境試驗進行中
體驗師團隊為在研項目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他一遍遍記誦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辈⒁源俗鳛樽约呵靶械闹改?。作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他在榮獲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青年標兵頒獎典禮上作了這樣的演講——“每一代青年部有自己的際遇和夢想,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chuàng)造歷史!我們新時代的青年胸中依舊涌動著‘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的激情!我們必定以百分之百的責任和忠誠,為國鑄就精品裝備,追逐富國強軍之夢,爭做國之棟梁!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問及他演講中提及的體驗師團隊是否某新型槍械項目的首創(chuàng)時,他回答說:“我們國家的武器研發(fā)有著具體的國情,如何在具體的國情下,又有創(chuàng)造性地做一些事情呢?在研項目中設置體驗師團隊這樣的組織機構大概就是這樣一種嘗試吧。”
這個體驗師團隊的常任專家有4~5人,臨時專家則非常多,最多時全體成員有十幾人,這里面有部隊院校、武警特警學院及常規(guī)部隊和特種部隊的資深專家,有對國外輕武器了若指掌的輕武器情報專家,有特戰(zhàn)部隊的優(yōu)秀隊員,有參加過國際射擊比賽的優(yōu)秀射手……他們在某新型槍械項目的原理樣機、初樣機、正樣機的每個研制階段,與設計團隊一起為在研槍械把關,把“五高一長”作為共同的使命和目標(五高一長指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精度、高舒適性、高系統(tǒng)性、長壽命)。
如果加上研究生期間跟隨導師一起做設計項目,袁點從事輕武器科研工作快滿8年時間了,近8年的時間,他由最開始的熱衷參與大型項目、重點項目,到今天開始慢慢思索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
怎樣才算一名優(yōu)秀的槍械設計師?你搞槍械研發(fā),但你懂槍嗎?如果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樣的槍才是好槍,那些被網友們視為好槍的槍好在哪里,如何才能設計出真正的好槍呢?
科研一線工作者,如果只是會畫圖,會拆槍,卻鮮有實射經驗,又能研發(fā)出真正適應戰(zhàn)爭需要的現(xiàn)代武器嗎?
體驗師團隊在戶外體驗某新型槍械
戶外射擊試驗進行中
檢驗一支槍到底好不好,僅通過靜態(tài)射擊試驗,比如精度試驗、壽命試驗,雖可以反映槍本身的一些性能,但人槍合一后的使用性能我們是不是更應該考慮呢?我們的射擊試驗能否多做一些戰(zhàn)術射擊、動態(tài)射擊?臥姿有依托條件下的靜態(tài)射擊槍支的精度很高,動起來跑起來時的射擊精度又是什么樣子呢?不少戰(zhàn)士反應現(xiàn)役槍械的人機工效差,那么我們這一代輕武器設計者——輕武器事業(yè)的傳承人如何才能打破窠臼,將接力棒抓穩(wěn),設計出人機工效更優(yōu)的新型武器?這些思考即便稚嫩,卻又那樣真誠!
袁點說:“作為青年科研工作者,我們有不足,比如經驗不夠豐富,能力也有欠缺,但我們也有最大的優(yōu)勢,那就是敢拼敢干,敢作敢為。在研發(fā)的起點與終點,我一直都在努力辨別哪些是自身能力不足的問題,哪些是產品自身存在的問題,哪些是體制方面的問題,有的問題不在自己能力可以改變的范圍,那就努力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提升那些通過學習,通過攻關可以提升的。通過整個團隊共同的努力,最終為士兵設計出他們需要的好槍,畢竟,槍是士兵的第二生命啊。”
他參與了那么多型號項目(應用研究),關注的焦點卻開始轉向基礎科研項目(基礎研究)。“的確,型號項目容易出成績,所以大家往型號項目中扎堆非常能理解。但輕武器發(fā)展的基石是基礎科研,比如發(fā)射藥、彈頭、試驗方法、標準化等等,這些基礎科研需要付出的時間更久,或許從青年時期便開始投入,到耄耋之年也未必能有產出,但要不要去做,要不要去投入?答案顯然是肯定的。搞基礎科研的人要能坐得了冷板凳,要有“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胸襟,我不敢說自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我已經在努力做準備,而且我啃高等數(shù)學、碰撞學、摩擦力學,看似與輕武器研發(fā)的關系不夠緊密,這些基礎學科卻可以使我對輕武器的理解更為全面、系統(tǒng)?!?/p>
“2018年,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中國的科技由此迎來轉折:由過去的以技術創(chuàng)新為主轉向技術創(chuàng)新和科學發(fā)現(xiàn)并重。也是在這一年,我們的新型槍械項目取得重大進展,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也越發(fā)感覺到基礎科研的重要性,我現(xiàn)在所做的工作,會影響到下一代輕武器,所以,研制世界先進的輕武器應是我們每位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擔當,我們需要?;仡櫡此歼€有哪些地方有欠缺,有哪些基礎性研究還做得不夠扎實?!?/p>
他對輕武器情報工作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認為目前我國的輕武器情報搜集工作做得還遠遠不夠,研究所與社會上那些輕武器資深大牛還沒有搭建起通暢的橋梁,還沒能集更多優(yōu)秀人才之力,共同為中國的輕武器事業(yè)奮斗拼搏。
對于輕武器人才培養(yǎng),他亦談了自己的見解,未來引領式人才的培養(yǎng)、伏筆式人才的培養(yǎng),和當下即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一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實習編輯/劉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