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國需
十幾年前,認識丁列明的人都說,他是個“瘋子”。為什么這么說?喏,他居然放棄在美國打拼十年所得到的殷實生活,回國來創(chuàng)研抗癌新藥。創(chuàng)研一種新藥可是個燒錢的行當,曾有人說“10年時間、10億美元,還不一定成功”。你看,這不是“瘋”了嗎?
十幾年后的今天,認識丁列明的人都說,他是個巨人,是僑界精英、僑界領袖!全國人大代表!喏,他發(fā)明的“凱美納”抗癌藥,成了肺癌患者生存的福星。這一壯舉,堪比民生領域內(nèi)“兩彈一星”,摘下了中國工業(yè)科技大獎。你看,這不是個巨人嗎?!
那么在這十幾年間,丁列明是如何改變?nèi)藗儗λ挠∠蟮哪??喏,聽我慢慢道來…?h3>還是要回國
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腫瘤藥在殺腫瘤細胞的同時,把其他細胞也殺死了,就像機關(guān)槍一掃一大片。能不能發(fā)明一種專殺腫瘤細胞的靶向藥,成了不少科學家鉆研的課題。
2001年,靶向藥研究在治療白血病上得到了突破,這使得靶向藥研究出現(xiàn)了標桿,也給正在美國從事腫瘤研究的丁列明帶來了巨大的鼓舞。
丁列明是1992年赴美留學的,幾年的打拼,使他從一個留學生成為一個醫(yī)學博士,又從駐院醫(yī)生到了執(zhí)業(yè)醫(yī)師,生活已很不錯。但他心中一直有個夢,那就是要治療發(fā)病率最高的肺癌。肺癌,在所有的腫瘤中發(fā)病率最高,死亡率也最高,靶向藥在抗白血病上取得的成功,使丁列明看到了希望,堅信他所研究的抗肺癌的靶向藥也會成功。
2002年的初夏,他和同伴們研究的一款治肺癌的靶向藥物在實驗室獲得了出色的數(shù)據(jù),接下去怎么辦?搞新藥,開發(fā)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常說10年時間、10億美元。靠自己的力量,很難在美國完成其開發(fā)的全過程。充其量,在取得某個階段性成果時,找個大藥廠,賣個好價錢。
這個時候,丁列明想起了1997年回國的一段往事:他是在1992年離開祖國去美國留學的,5年后才第一次回國,可這次回國,他想不到的是僅僅5年時間,祖國的變化就這么大。他當時就想,如果條件成熟,我是得回國,他鄉(xiāng)再好,怎比故鄉(xiāng)呀……
如今一晃又是5年了,祖國正在召喚海外學子學成歸國,再加上中國每年有六七十萬的肺癌患者,市場大呀。于是,丁列明就向幾位合作伙伴提出回國創(chuàng)業(yè)的設想:“我們回國去,回祖國去研究我們的抗癌新藥。改革開放后的祖國,一定會有我們的用武之地!”
一席話,說得幾位伙伴紛紛點頭:“對,還是要回國!”
沒過多久,丁列明就放棄了在美國的富裕生活,登上泛美航空公司的班機,回國創(chuàng)研新藥,成了許多人眼中的“瘋子”。
丁列明回到國內(nèi),選擇了自己的家鄉(xiāng)浙江,于2003年1月7日在杭州的高新區(qū),現(xiàn)在的濱江區(qū)注冊了一家公司,定名“貝達”,其英文的含義是“更好”!他辦的公司定位在要做更好的藥品,要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好!
但是創(chuàng)業(yè)難,研制新藥更難!當時的國內(nèi),做的都是仿制藥,沒有一家藥企研制新藥。丁列明和他的團隊進出于一間租來的實驗室,被人家所不理解,稱他們?yōu)椤白鲂滤幍摹薄?/p>
丁列明認準目標不放松,以不懈的努力換來了可喜的進展,2005年,新藥在動物身上試驗獲得了成功,臨床前的研究全部結(jié)束了,并于2006年6月獲得臨床試驗的批文。2006年底,丁列明把公司落戶余杭,在余杭生產(chǎn)自己研制的這種新藥,他把藥定名為“凱美納”,這個來自拉丁文的詞語含義是:肺的健康食品。丁列明希望,這顆小小的藥片面對癌細胞能嫉惡如仇,還給病人一個健康的肺。
臨床到了三期,采用的是雙盲試驗,也就是說醫(yī)生和病人都不知道服的是什么藥。當時在全國選400個患者,200個服用“凱美納”,200個服用對照藥。對照藥當時選的是市場上最好的抗癌藥“易瑞莎”,一顆就要550元。丁列明豁出去了,光買對照藥就花了2600萬……
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資金鏈斷了,有意向風投的公司也因國際金融危機而撤了。怎么辦?丁列明滿世界找錢,把好抵押的全押上了,伙伴們也把資產(chǎn)全抵上了,可錢還是不夠。就在這時,余杭區(qū)委、區(qū)政府伸出了溫暖的手,拿出了1500萬元,解了丁列明的燃眉之急……
由于是雙盲,誰也不知道臨床結(jié)果,揭曉的日子定在2010年6月15日,將由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孫燕院士來正式揭開。
對于自己一手參與研制的“凱美納”,丁列明是有信心的,他知道絕對不會比“易瑞莎”差。但沒去現(xiàn)場的他,心里還是有幾分緊張,他讓前去現(xiàn)場的團隊同仁譚芬來在第一時間給他電話。
掐著點,該來電話了呀,丁列明手持手機,可那鈴聲就是不響。突然,鈴聲響起,丁列明一劃屏幕,手機中傳來了譚芬來爽朗的笑聲:“哈哈,列明,你可以開瓶紅酒,可以慶祝了!”
興奮的丁列明果真開了瓶酒,平常不太喜歡喝酒的他喝了個痛快。這一晚,他醉了……
當“凱美納”還在進行臨床三期實驗的時候,一個國際生物巨頭就派出一個團隊悄悄地來到了中國,死死地盯著這個項目。他們關(guān)注這個項目很久了,項目一旦成功,他們想以重金拿下。他們對丁列明的現(xiàn)狀也研究得很透,此時的丁列明,為了“凱美納”,已負債1.5個億。在他們看來,這個時機出手,丁列明似乎沒有反對的理由。他們沒看錯,“凱美納”果然成功了。但他們也看錯了,丁列明不是他們想象中的那種人!
他們的代表走進丁列明的辦公室說:“丁總,我們總部想以20億人民幣收購你的‘凱美納……”可沒等他把話說完,丁列明就擺起了手:“免談,我的‘凱美納,不賣!”對方還想努力:“丁總,這個價格嘛還可以再……”又是沒等對方把話說完,丁列明斬釘截鐵地告訴他:“不必再說,我是為中國人做藥,你就是搬座金山來,我也不換!”
“凱美納”在各方面超過了進口藥,服用“凱美納”的肺癌患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神話”。在廈門,一位已經(jīng)被宣告不治的肺癌患者,根據(jù)當?shù)亓曀祝呀?jīng)從臥室搬到了廳堂。干啥?等死嘛。然而,當他服用“凱美納”后,沒過多久就重新站了起來,而且還重新搬回了臥室,開啟了正常生活……
盡管“凱美納”定價比進口藥要便宜百分之三十,但每年十幾萬的價格對普通患者來說還是難以承受。丁列明為了讓普通患者吃得起“凱美納”,大膽做出個決定,凡服用六個月“凱美納”后,之后所需的“凱美納”全都免費贈送。至今為止,丁列明的貝達藥業(yè)所送出的“凱美納”,市價已達80億人民幣。丁列明成了肺癌患者的福星,肺癌患者心中的“丁菩薩”……
丁列明成功了,從“丁瘋子”變成了“丁菩薩”!
丁列明成功了,從“科學家”變成了“企業(yè)家”!
但丁列明的“中國夢”還在繼續(xù),他要把貝達藥業(yè)做成一個跨國公司,一個總部在中國的跨國制藥公司!
(發(fā)稿編輯:朱虹)
(題圖、插圖:陸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