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對榫卯的嚴(yán)苛要求,讓他成了遠近聞名的木匠。憑借木工這門手藝,父親硬是在全家只有一畝地的情況下,養(yǎng)活了我們一家五口人。父親對榫卯的精益求精,也延伸到了對子女的教育上。吃飯時,如果我們坐得不端正、掉菜剩飯,就會遭到他的嚴(yán)厲呵斥??荚嚂龅念}因為馬虎大意寫錯了,我們的屁股就會迎來鞋底的“問候”。
——牛軍芳(濮陽)
坐在疾馳如飛的車?yán)?,看著車窗外的風(fēng)景,父親仿佛又回到了意氣風(fēng)發(fā)的青年時代,滔滔不絕地向我們講述著屬于他們的時代和那時發(fā)生的事情。在旅行中,好像病痛也隨著滾滾車輪遠離了他們。
——張冬梅(周口)
當(dāng)官即不許發(fā)財,這是黨的性質(zhì)、宗旨決定的,是職業(yè)要求決定的,也是家庭教育必須遵循的。事實說明,家財越多越有可能滋生懶惰心理,扼殺創(chuàng)造精神,這對家庭對社會都是極為不利的。真正高明的父母,是把優(yōu)良思想和品德操守留給子女,這樣才能為家人贏得長久的榮譽和尊敬,為家庭帶來長久的歡樂和安詳。而我的父親就是這樣。
——劉自勝(焦作)
兒子在讀書中一天天成長,越來越聰明、善良和幽默,與我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多,對我也越來越感恩和體貼。
——楊軍勝(汝州)
十幾年來我們推掉了很多應(yīng)酬和聚會,忙完工作就回家陪伴母親。2017年母親95歲壽誕,我們?nèi)遗e辦了一場以“我與老壽星的故事”為主題的宴會,家人們爭先恐后地上臺分享,感恩的親情故事說不完,道不盡。
——崔喬生(三門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