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是雅趣,民藏道路崎嶇。
鑒定扭曲橫行,專家套路一堆。
若問春天何在,不如提高眼力。
審美放在第一,玩古自然得趣。
很多剛入門玩收藏的人,特別喜歡到處鑒定,張口就問這東西對不對,我們一看就知道,通常這種人肯定是初學者,他們不僅看不懂東西,還看不懂古玩江湖。初學者迷戀定結果,這是古玩學習成長史的一個過程,玩到高處的人,或多或少都曾經經歷過一樣的情況,大家都是越玩話越少,玩得通透了,甚至就不再喜歡說話。比如一般真正的高手,在跟你不熟悉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隨便給你提供一個鑒定結論。無論人家知道還是不知道,都不會提供任何個人觀點。說對了,人家覺得我沒有告訴你的義務,說錯了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古玩的十大禁忌里就有其中兩條:一是不鑒定;二是不教學。學術知識是人家用大量時間和金錢,以及個人的辛苦和每天積累經驗所得,不可能隨隨便便告訴你。每個收藏家的路都是需要自己走出來的,很多知識點用語言根本教不會。沒有人會主動給你供應知識,真正高手沒人會干這種事。
如果請別人鑒定之前,首先要先想明白三個問題:一是對方的水平你了解多少,人家是不是真的愿意和你講真話。二是如果價值連城的東西,你花了一點點的鑒定費,人家為什么要免費做你的背書。三是鑒定就是器物與器物的對比,鑒定者有沒有研究過此類窯口,能不能拿出真東西來讓你學習比較?如果以上三點都不符合,那么還是少折騰自己吧。
但是偏偏目前古玩圈有一種人,無論是專家還是行家,喜歡刷存在感。到處張口就來,半懂不懂的人很多,特別喜歡到處鑒定,其實在說話之前,最好搞清楚在跟誰說話。古玩這行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更多時候從話語中就會露出馬腳,學識漏洞,遭人恥笑。過去老江湖那些人,保守得很,不輕易傳授知識,也很少卷入江湖恩怨。
古玩有些來源準確,傳承有序的,放到市場上,仍然存在爭議,有爭議才是古玩江湖,等哪天真的沒有任何爭議了,那估計也沒有人玩古玩了,也沒人玩得起了。件件保真,沒地撿漏,國家收購,統(tǒng)統(tǒng)變現,古玩也就走到盡頭了。古玩鑒定從古至今靠的都是行家?guī)腴T,傳幫帶慢慢積累上手學習的。想要一躍而就,立馬掌握什么所謂的鑒定竅門,不好意思,這行沒有。所謂的眼力,就是長期積累出來的經驗。并且這種經驗還要具有包容性,沒有死理可認。瓷器在不同窯口,不同溫度,保存環(huán)境的不同都會產生最終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我們就經常見到一對一摸一樣的兩只花瓶,老化特征,釉上彩顏色都有不同,一定要用運用綜合的眼光進行鑒別判斷。
所以在古玩江湖走久了,自然就明白一個道理:市場上永遠不存在一件沒有任何爭議的東西。如果自己沒有把握沒有眼力,這個說三那個道四,那還怎么在古玩圈混下去?但是古玩圈,就是這么奇妙的一個圈子,所以人都在求真,但是絕大部分人分辨不了真?zhèn)危械男缕?,做舊品,都有它相對應的客戶群體,每件東西都會有他的接盤者,原因只有一個,跟了什么人,學了什么知識,練就了什么眼力,最終就得到什么樣的藏品。真東西看多了,眼清,自然看作舊貨覺得別扭,贗品看多了當作真品玩,眼濁,這就比較麻煩了,要恢復正常眼力,就沒那么容易,要過的了心里和口袋這關。畢竟裝睡的人永遠都是叫不醒的。
在當今這個年代,玩古玩的后來人正確心態(tài)不應該再以貪婪之心去追求一夜暴富的夢想了,改革開放30年來,全國各地建設改造,我們不否認真品出土,窖藏問世很多,但是也已經慢慢成為過去式了,當今的古玩圈,已經不能抱著這樣撿漏買真品的心態(tài)去玩收藏了。要知道,所有的古玩在以前都是新貨,現在的新貨在未來也將成為古玩,以審美為第一要素,畢竟目前景德鎮(zhèn)的現狀就是純手繪的人工費越來越貴,好師傅越來越難請地到,柴窯燒制越來越稀罕。如果我們能把藝術的價值放在首位,把年代的價值放在第二,以美為趣,以藏為樂。用合適的價格買到心儀的藏品,不也是幸事一樁嗎?何必再整天為了手中那些分不清對錯的東西糾結于心,乃至失去了玩古的樂趣。當你用好心態(tài)去面對古玩時,并且不斷吸取正確的知識和養(yǎng)分,不斷追求自身進步學習,以好心態(tài)扎根于地氣,相信此時古玩將給予你的回報一定是無限驚喜。
作者簡介:謝智敏,身份證號為35020319840512****,資深大藏家,國家高級藝術品評估師,《謝氏珍藏》線上平臺拍賣創(chuàng)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