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淦
西漢永光元年秋天,元帝劉奭準備去宗廟祭祀,出了長安城西南邊上的便門后,就想下車,改乘樓船沿渭水而往。
這時,御史大夫薛廣德迎上前來,跪伏于地,并摘掉烏紗帽,磕著頭說:“陛下應該乘馬車去,從西渭橋上走?!痹郯迪耄何颐看瓮獬觯际浅塑?,顛簸得夠嗆。今天去宗廟,乘船也能抵達,就換一種走法,從水路去又何妨?哼!這個老頭兒,才當了幾個月的御史大夫,管得倒真寬。不過元帝從小愛讀儒家經典,還是很有涵養(yǎng)的,心中雖然不滿,嘴上仍然委婉地說:“御史大夫,你快戴上帽子,站起來吧?!毖韵轮庾匀皇牵何医裉煲呀洿蚨ㄖ饕獬舜チ?,你不必多說了。
薛廣德當然明白皇上的意思,就大聲說:“陛下不聽臣的勸諫,臣就當場自刎,將頸中鮮血濺在陛下的車輪上,陛下就進不得宗廟了!”進宗廟祭祀祖先可是個非常重要的禮節(jié),皇帝預先得齋戒沐浴,以示虔敬之心。有人自刎于御車之前,鮮血又濺污了車輪,不但今天進不了宗廟,而且得重新齋戒沐浴,遷延好長一段時日,不就把祭祀的大事給耽誤了嗎?元帝非常尷尬:不依他吧,這個倔老頭兒說得出做得到,當真死在這兒,不但可惜,還連累我承擔個逼死直臣的惡名;依了他吧,我的面子往哪里擱?
正當元帝很不高興、薛廣德準備拼了老命阻擋皇上,局面一下子僵住了時,為御車作前導的光祿大夫張猛出來打圓場了:“微臣聽說君主圣明,臣子就耿直。乘船可能會遇上風浪,有點危險;而從橋上走則安全得多了。圣明的君主不宜輕易蹈入危險的境地,因此,御史大夫的意見還是可以考慮考慮的?!?/p>
張猛的爺爺就是漢武帝時因出使西域而開創(chuàng)了“絲綢之路”的張騫,這番話既嘉許薛廣德耿直,又贊美漢元帝圣明,更說明有皇帝圣明之“因”,才有臣子耿直之“果”,元帝聽了自然頗為受用,臉色也和緩下來,贊許地對張猛說:“勸諫別人,難道不該像你這樣,既詳細說明,又循循善誘嗎?”于是打消了乘船的念頭,坐著馬車,從西渭橋上向宗廟去了。
請以“好好說話”為話題作文
【就事論事】
看來,表達一個同樣的意思,要收到較好的效果,還真得講究一點說話的藝術呢,難怪人們常說“一句話惹人笑、一句話惹人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