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秀玲
看著周妙文的作品,一幕幕的美好紛紛涌起,是來自女性優(yōu)雅恬靜的古典形象,是花開葉茂的繁榮景象,也是秋收時節(jié)大地溫暖的色彩;而那一派嫻靜的韻味,是退下繁華的自在,是掌聲不再的自信,是生命歷練過后的真實富饒。
1971年出生于臺中清水鄉(xiāng)間的她,自大甲高中美工科陶瓷組、臺南科技大學二專部商業(yè)設計科畢業(yè)后,再進入陶藝家李幸龍的工作室學習,1995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迄今專職于陶藝創(chuàng)作超過20年。作品以茶器和女性頭像雕塑為主,承傳了李幸龍的化妝土裝飾技法,并融合漆藝的堆漆法與獨自摸索的打磨技巧,獨創(chuàng)屬于個人的風格特色。
作品特色之一,是她將傳統(tǒng)寫實的仕女形象抽象化,并以花草為主題的紋飾為裝飾,整體外形模糊了寫實與寫意、立體與平面的距離,展開既非現(xiàn)代也非古典、既非現(xiàn)實也非夢幻的視覺感受,而美感就在這樣的拉距之間鋪陳開來,猶如童話插畫般,給人一股既新奇又熟悉的感覺。對于女性角色的定位,她以生命力旺盛的小花草圖騰,暗示了女性堅毅的韌性與富饒的生命力。鄉(xiāng)下長大的她,墻角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小花、小草或藤蔓植物常是她速寫的主角,說明了她對于植物的情感、對大地的眷戀,也傳達她順應天性的踏實人生觀。古典仕女所代表的是上層階級社會的文化形象,而墻角的植物圖騰則代表下層社會里旺盛的生命力,兩者在此處的結合并不沖突,反倒是賞心又悅目,因為周妙文讓陶瓷表面的質地細膩、豐富,又有一番溫暖的氣息,猶如母親的懷抱、大自然的懷抱,令人安心又舒暢。
作品的另一特質是她獨特的化妝土裝飾技巧。她先于作品表面拍上化妝土,干燥后才再上第二層色彩,通常每件作品都使用2至4種釉色,工序耗時且重復;之后,再以菜瓜布或海綿等工具,施力均勻地打磨,細心地磨掉部分釉料,訣竅是讓釉彩的顆粒自行崩落,自然地顯露下層的釉色,讓敏感的眼睛感受到細微的色彩變化,這即是她作品耐人尋味之處。因為她所用的色彩偏灰色調,是令人放心的沉穩(wěn)色彩,加上色彩細膩豐富的層次變化,常常猶如秋天季節(jié)變換的色彩、豐收的熱鬧氣氛,給視覺帶來富饒的感受。這技法并無特別之處,除了熟練還是熟練,正是如此的耐心和毅力,展現(xiàn)了陶瓷獨一無二的永恒色彩。
此兩大表現(xiàn)特點源自周妙文生命情調中務實的人生哲學;她的作品看似樸實無華卻細致迷人,充滿撫慰人心的魔力。將她的茶器抱握在手心上,除了植物圖騰上淺淺的立體觸感外,光滑的表面中也隱約感受到細微的顆粒觸覺;而其如盛秋風中搖曳的溫暖色彩,也讓心情沉靜了下來,彷佛親臨一場秋天豐收的盛宴,外在世界的紛擾就在此刻安靜下來,一股幸福感的涓涓細流,就此綿延、悠長。
周妙文作品里所散發(fā)的沉穩(wěn)與溫暖氣質,著實展現(xiàn)了屬于臺灣原味的美學風貌。這位臺灣土生土長的陶藝家,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低調又踏實地走著,安靜且自在地往前進;這是一條往內深掘的道路,是與傳統(tǒng)、與大自然、與內在的自己的連結方式,沒有厚實的生命底蘊是難以安心于此的。我們在她的身上看見了臺灣女性特有的堅毅與柔情,在她的作品里感受到臺灣女性特有的自信與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