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璟/山西大學
在《罪與罰》即將完結(jié)的第六章,隨著斯維德里·加依洛夫“放了一槍”,本書迎來了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自首之前最動人心魄的高潮。這個煙酒為伴、放縱淫欲、卻偏偏纏上了杜尼雅的瘋子,選擇以自殺結(jié)束他的人生,仿佛拉斯柯爾尼科夫之前問他的那句“您會用手槍自殺嗎”一語成讖。
加依洛夫從來不是應該被簡單粗暴扔進地獄的人物。當我們想到他的種種惡行,險些入獄、殺妻卻逍遙法外、情人無數(shù)、不斷騷擾杜尼雅,似乎這已經(jīng)是個罪無可恕的淫魔、惡棍了。但當他追隨杜尼雅來到彼得堡,資助她錢財以使她不再必須與愚蠢的未婚夫結(jié)婚;當他向拉斯柯爾尼科夫傾訴他時常見到逝去妻子的鬼魂;當他為拉斯科尼科夫一家安排好了一切,只消杜尼雅一聲應和就舉家遷去美國,結(jié)束混亂痛苦的生活;當他親吻著十幾歲的未婚妻,為她留下一筆數(shù)目不小的錢財才離去,正如杜尼雅的母親所言,“我甚至對它起了憐憫之心,加于這個狂妄的人的罪名未免太重了”,我們知道這不是一個扁平的惡人。
他問拉斯柯爾尼科夫:“總之,我也能被迷住和墮入情網(wǎng)(當然,這不是決定于我們意志的事),那么,一切只能說成是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了。我是個惡棍?還是個犧牲者?假如我是個受害者呢?”面對不可壓抑的欲望,清醒而痛苦著的加依洛夫發(fā)出了這樣的疑問。他的靈魂充滿矛盾和煎熬,透過肉體表現(xiàn)出來;在這些可見的表面上,我們要盡力探索出深層的東西,即走近他的靈魂。
本文主要結(jié)合茨威格《三巨人傳》中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篇,期待通過對陀氏及其創(chuàng)作的了解,找到關于斯維德里·加依洛夫的“真相”。
既然不是徹頭徹尾的惡人,加依洛夫是怎樣的人呢?要怎樣解釋他的行為?
“可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他們并不節(jié)省自己,而是盡情自我揮霍,他們并不盤算,永遠捉摸不定。他們想要感覺自己和生活,……感覺宏偉而神秘的原始力量,宇宙的偉力,生存的感覺?!痹诩亦l(xiāng)時,加依洛夫雖然已經(jīng)成婚,仍不停地光明正大地“偷歡”;到彼得堡之后,他更是憑借大筆遺產(chǎn)盡情揮霍、放縱欲望。在對欲望不加節(jié)制的發(fā)泄中,他感受到了自己的生命力和存在感。
但杜尼雅讓他清醒并痛苦,在她展現(xiàn)出的善良和智慧中,加依洛夫似乎找到了人間包容他的角落,為此他竟然違背與妻子的契約,直接向杜尼雅求婚。杜尼雅走后,他再一次犯罪,殺妻追隨,費盡心思地想得到杜尼雅的愛。他一直是社會法度和自我底線的破壞者,無論做什么事都無所不用其極。但他的行為自從遇到杜尼雅之后就有了指向性,那就是獲得這位圣女的愛情?!耙粋€異乎尋常的東西,一個陌生的東西必須走來,把他們解放出來,某一種力量必須在他們最艱難的時刻成為他們的產(chǎn)婆,善心,那最富人性的愛必須幫助他們”。種種“極力感受生存”的放蕩行為中,他漫無目的地橫沖直撞,終于在杜尼雅這里找到了出口,看到了希望:獲得這位善良而憐憫他的女士的愛,就能得到生命的拯救。
加依洛夫由此成為一個“開始的人物”,在他的身上,世界重新開始一次?!八械膯栴}在我們這里已經(jīng)僵化成冰冷的概念,而在他們身上海依然在血液里熾烈燃燒”。按部就班地、靠壓抑和框定過活,并不是加依洛夫期待的,他接受自己的天性,對瘋狂和性從不拒絕,他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著存在的意義。愛上杜尼雅之后,他的世界已經(jīng)重新開始,他期待著與自己和解。自殺的幾個小時前,他將杜尼雅鎖在房間內(nèi),一遍又一遍地問她“你愛我嗎,你會愛我嗎”,只收到一次又一次斬釘截鐵的回答:“不會,永遠不會”。這期間他的淫欲仍在涌動,他一把攬過杜尼雅,卻又在得到“永遠不會”的答復后緩緩地放手。“他露出可憐的、傷心的和無力的微笑,絕望的微笑”,和解失敗,最期待的生存可能已經(jīng)行不通,他因此萬念俱灰,選擇自殺。
在告別杜尼雅、來到河邊自殺前的夢中,他走進美麗的圣地,卻看到棺材里少女的尸體;他救起可憐的小女孩,卻發(fā)現(xiàn)她在用妓女般的眼神勾引他。有太多女性只是他發(fā)泄欲望的工具、甚至是他獸性的犧牲品,只有杜尼雅一人,讓他愿意開啟新的生活,以愛和尊重繼續(xù)生活。既然不能回到舊的生活,新的生活也已經(jīng)不愿接納他,在絕望中,他“消滅了自己”。“他們越想消滅自己,就越早贏回自己。他們悲哀的酒神節(jié)歡宴只是一系列痙攣,他們的罪行只是自我分娩時的抽搐。他們的自我摧殘只破壞了這內(nèi)在的人的外殼,是最高意義上的自我拯救?!?/p>
陀氏不同其他作家一樣尋找某種和諧,而是擴張兩極?!拔覑郜F(xiàn)實主義直到他達到光怪陸離的水平為止”。“超人”拉斯柯爾尼科夫與加依洛夫都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著生存,也給世界以包容的彈性,擴張著它的兩極。兩個人的發(fā)燒狀態(tài)、不可思議的思想和經(jīng)歷,吸引著我們理解和思考。
加依洛夫這個人物在敘述上的作用是突出的。(1)他“自殺式”的生命意義探索方式和索尼婭的真誠開解一起,使拉斯柯爾尼科夫接受了上帝的救贖,用自首的方式結(jié)束痛苦的精神懲罰,回到有愛的世界。(2)他在小說中認真地解說了“超人”在拉斯柯爾尼科夫心中的定義(第六章),為我們理解它提供了很大的幫助。(3)兩個同樣殺人而通過機智逃脫法律懲罰的人“惺惺相惜”,有許多相同之處,但同時也形成了對比:一個因為被杜尼雅拒絕而只能選擇脫離肉體解放靈魂;一個雖試圖通過“拿破侖”式的舍一得百證明其“超人”理論合理性且失敗,但仍然因為上帝的接納,獲得了新的生命。在這樣的對比中,關于“上帝”究竟是什么的問題似乎在探索中變得清晰。
“所以他一直是西西弗斯,永遠把石頭推到認識的高坡上,石頭又一而再地滾落坡下。這個永遠努力接近的人,永遠也未能達到”。最高信仰或許是難以為陀氏和我們清楚認知的,但我們可以確定,他的確存在,并且是我們生命混沌狀態(tài)的拯救者。他包容我們的錯誤,允許我們對生命的探索,并且會指明我們的方向。加依洛夫的自殺,不是背叛了最高信仰,而是奔向了最高信仰,他用肉體的損毀換來了靈魂的安寧。在杜尼雅和最高信仰的指引下,他雖未開啟新的生活,卻結(jié)束了舊生活帶給別人痛苦的可能,這樣無私的選擇,讓我們對他充滿同情。
總之,加依洛夫是在關于人性和人生的探索過程中看到了彼岸的曙光的。他犯下罪孽,期待杜尼雅給他贖罪的機會、使他有機會踐行對生活和人性的新的理解,卻遭到了拒絕,最終結(jié)束了生命,接受了懲罰。但最高信仰是充滿愛的,他將接納加依洛夫的靈魂,接受他的朝圣,承認他是自己的子民。所有掙扎著企圖找尋生活價值的人,都會得到最高信仰的愛,這讓人類深陷泥淖也充滿希望——這就是我眼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信仰觀的一面。加依洛夫在死亡中誕下了新的自我,拉斯柯爾尼科夫在愛情和親情的接納中放棄了“超人”、找到了最高信仰,陀氏在他們身上書寫著人性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