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媛
三月,旅行至雙廊。傍晚獨(dú)自在洱海邊行走,但見黃色的曼陀羅開在街邊,擠擠挨挨;閃爍在黑夜的燈火,連綿卻又錯落,如同星星。我像個失心的人,所有一切只是背景,內(nèi)心越發(fā)寂寞。
走在我前面的兩位老人像是來度蜜月的。我想到自己的母親和父親,眼角含淚。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怪怪的感覺,不像是感動,更多的是委屈。
起風(fēng)了,海面微波起伏,一層一層皺起推進(jìn)。海的盡頭,夕陽沉在山后,給山鑲了金邊,仿佛山那邊是另一個世界,那里的光亮也是另外的光影。而近處的山,全黑了,山下的房子也成了灰白,整個世界都沉靜了。
幾時起,我會對一些陌生的事物有著這般的情分?我不記得了。它們可能會是沿途遇見的一朵花、山澗的一彎水、田間的一畦菜,又或是那個認(rèn)真干活的匠人。興許是我對熟知的人事倦怠已久,而這些遇見給了我鮮活的氣息和支撐我前行的力量。
不知從何時起,我慢慢失去了好奇心,這是一種讓我害怕甚至惶恐的心態(tài),仿佛青春一夜之間棄我而去,又或是某些與青春相關(guān)聯(lián)的憧憬都不再屬于我了。不知不覺中,我厭倦一切,萬物于我索然無味,如同墜入沼澤,周遭都是陳腐。
那日在束河古鎮(zhèn),沿著溪水行走,有個納西族男人蹲在三眼井邊剖魚,他的女兒在玩水。水不是用來玩的,知道嗎?說得很輕很溫柔。小姑娘三歲左右,嘴里不停地問,你說什么呀,你說什么呀?手卻是一刻也沒離開水。父親提高了聲音,并無斥責(zé),卻也是擺明了要讓女兒知曉其意的執(zhí)著。
在納西人的心目中,水是吉祥之源。納西東巴文化和民間的傳統(tǒng)祝福語中,都少不了說“愿流水滿塘”這句祝詞。想必,父親是想告訴女兒:懷著敬畏之心去對待水。
原本只是不經(jīng)意的一瞥,所見,也只是平凡生活里的某一刻,為何我會著迷,甚至駐足呢?
只是粗淺的生活,卻懷著真心去過,不焦慮,不怠慢。原來,是他們的態(tài)度吸引了我。
海邊行走的人,越來越多。我躲到僻靜處,倚在一棵榕樹上,看向前方,目光越過南詔風(fēng)情島,投向遠(yuǎn)處。無法再向前了,蒼山被夜色籠罩成屏障。想到白日去蒼山時的光景,我輕嘆一聲,許是失望了,轉(zhuǎn)而望向天空。
好美!我?guī)缀跻俺鰜砹???粗瞧?,如同知己那般對視。云,成葉狀,沒有一絲雜質(zhì),懸在空中,沉靜得如同墨玉。而天空,像塊淡藍(lán)色的幕布,襯托它,成就此刻的驚艷。
這等喜悅,我自然懂得,如同伯牙之遇子期。內(nèi)心真正的懂得,興許就在最初的對視,心與心交融,直至成為永恒的獲得。
王朔一定是喜好如此“光影”的,不然他怎得“最好的愛情是驚鴻一瞥,從此不知下落”這樣的文字。
那般自然,無需爭寵,亦不必獻(xiàn)媚,只在恰當(dāng)?shù)臅r候表達(dá)自己。于我,只是那一眼的光影,便獲得了這般的心思,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