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揮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杰出的劇作家、表演藝術家和電影導演。他在話劇領域卓有建樹,被譽為“話劇皇帝”。在電影創(chuàng)作上,石揮也有很深的造詣。石揮導演的電影作品中,代表作《我這一輩子》《天仙配》《雞毛信》《關連長》都受到了學術界較為廣泛的關注,但對改變石揮命運的《霧海夜航》,學術界卻研究甚少,相關文獻寥寥無幾?!鹅F海夜航》是石揮留給世人的最后一部作品,代表了石揮最后一時期的藝術水平,因此具有頗高的研究價值,值得進行深入探析。
本文從電影源起、電影技法和電影浮想三個方面介紹了電影的創(chuàng)作背景、大致劇情和藝術特色,提出了“海燕”的相關聯(lián)想,試圖挖掘藝術形象和石揮的內在聯(lián)系,品味表象之下的深刻內涵。
1957年,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攝制電影《霧海夜航》,影片故事并非虛構,而是根據(jù)1955年“民主三號”海難事故改編。上海港務局“民主三號”輪船原名“江泰輪”,該輪船1952年首航,固定航線為上海往返寧波?!懊裰魅枴笔且凰椅鍖?500噸級的客輪,在當時算是豪華客輪。1955年4月16日傍晚,“民主三號”載1308人、3207件貨物由上海駛往寧波,17日凌晨,輪船在航行中觸礁沉沒。通過船上300余名軍人共同維持秩序和中國海軍等單位的大力救援,1300余人化險為夷,無一人遇難,“民主三號”事故因此成為海難史上的一個奇跡。
這一海難事件吸引了上海電影制片廠的目光,導演石揮隨即被派往“民主三號”體驗生活進行創(chuàng)作。不久石揮就寫成了劇本并于1957年攝制而成《霧海夜航》。影片基本上還原了事件原委,“海燕號”代替“民主三號”,照樣是從上海開往寧波,船上也有一百多名回鄉(xiāng)參加農業(yè)建設的復員軍人。民主三號”事件中,由于霧雨天氣和失誤判斷,凌晨3時輪船在鎮(zhèn)??谕馊喙锏奶缴礁浇|礁,海軍政委李長如和300多名解放軍一直在船上維持秩序,保護旅客,直到路過的帆船前來營救。
在尊重事實的同時,導演進行了戲劇化再創(chuàng)作。首先石揮在電影中融入了更多富含人情味的元素和情節(jié)——到寧波去結婚的新娘子在眾人的圍觀打趣下羞澀不已;雙目失明作醫(yī)學研究的劉教授偶遇因公出差的王姓海軍政委;照料教授的女學生何美娟與海軍少尉周大海萌生出了青澀純真的愛情;老農的孫女在船上誕下一對龍鳳胎,船長特意取名為“海兒”和“燕兒”;新來的服務員小辮子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成天追著在海上生活了50年的服務組大組長刨根問底;兩位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船上的美好瞬間……人物設置多樣化且具有典型性,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主義特色。人們素不相識但卻不論出身和睦相處,談笑風生,其樂融融。其次,石揮在事件發(fā)展上加入了更多戲劇性的情節(jié),使情況更加危急,過程更加曲折。人們在歡聲笑語的熟絡后酣然入睡,出發(fā)時晴朗的天氣到了午夜變得惡劣,海面升起了濃霧并伴隨小雨,視線及其不佳。船長依仗自已多年的經(jīng)驗,沒聽勸告繼續(xù)原速前行。輪船不幸觸礁,船身開始進水。睡夢中的旅客驚醒失色,紛紛涌上甲板,頓時引起騷亂。發(fā)報機忽然損壞,無法和外界繼續(xù)聯(lián)系尋求救援,船頭受損嚴重不得已拋錨,情況十分不妙。船上的復員軍人在這時挺身而出,在王政委的指揮下穩(wěn)定了秩序,并保持住船體平衡。可偏偏又適逢漲潮,眾人命懸一線。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王政委率領幾個軍人乘風破浪劃救生艇去找最近的海軍基地求援,途中遇上巡邏偵察的炮艇,“海燕號”終于獲救,無人傷亡。影片沒有詳細交代船上人員的獲救過程,“民主三號”事件中船上的1300余人從婦女老幼開始分幾個階段陸續(xù)被多條船只救走。
《霧海夜航》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巧妙設置了諸多飽含人情味的情節(jié),在敘述上詳略得當,強化戲劇沖突,以電影的形式使“民主三號”的先進事跡廣為人知,長久流傳,實現(xiàn)了紀實性需求和藝術性追求的統(tǒng)一。
石揮的話劇生涯奠定了他的藝術功底,雖然電影和話劇在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思維邏輯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差異,但從舞臺走向銀幕的石揮憑借非凡的天賦和多年的積淀,依然駕輕就熟,很快即嶄露頭角。1941年步入影壇后,石揮主演了十余部電影,1950年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我這一輩子》,1955年執(zhí)導的兒童片《雞毛信》和戲曲藝術片《天仙配》都獲得了高度評價。這些經(jīng)歷都為石揮儲蓄了深厚的實力,在此基礎上,1957年石揮著手編導《霧海夜航》。
《霧海夜航》的拍攝和剪輯技法精湛成熟,景別豐富、角度多樣、構圖講究、鏡頭調度表現(xiàn)力強。
由于故事發(fā)生在大海上,圍繞的主體是大型客輪和上千人員,所以要求導演盡可能還原場景的浩大。石揮對大場面的把控能力很強,他在《霧海夜航》中運用大量遠景賦予了影片宏闊的基調。旅客們登船前的遠景完整展現(xiàn)了“海燕號”雄偉的外觀,同時交代了港口環(huán)境。“海燕號”航行時的多個遠景充分體現(xiàn)了海面的壯闊無垠。遇險后解放軍和船員們筑起“人墻”保護旅客,救援船只趕到后甲板上人群沸騰,抵達寧波后眾人迎接等場面也都運用到了遠景。人們在候船室以及船艙內的活動采用全景和中景,讓觀眾們看到了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觸礁后全景、中景的運用顯示了人群的騷亂。面部表情、機器齒輪、航海日志、新郎照片、告白情書等特寫又刻畫出一個個生動的細節(jié),使影片更加真實細膩,強化現(xiàn)實主義色彩。石揮能夠抓住大量細節(jié)逼真還原,與其提前在輪船上體驗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演員生動的表演也為細節(jié)加分,即使是老太太、胖子這樣的小配角,也把角色詮釋得入木三分。
除了景別,影片的拍攝角度也相當多樣。仰拍桅桿和飛鳥,俯拍波浪和人群,體現(xiàn)出場景的高遠及宏大,增添了影片的層次感。
《霧海夜航》中,石揮在電影構圖上的造詣也充分展現(xiàn)。人物交流對稱構圖,桅桿繩索三角構圖,送別背影十字構圖,海上航行黃金分割構圖,水手觀察窗外垂直構圖,嬰兒降生和旅客熟睡對角線構圖等等常規(guī)構圖技巧隨處可見,同時不乏從舷窗外拍攝思念未婚夫的準新娘的框景式構圖和通過“人墻”形成的透視構圖等新穎的構圖方式。
另外,鏡頭組接調度也自然流暢。開篇一個30秒長的搖鏡頭從碼頭停泊的“海燕號”緩慢左搖,中途搖過一個黑色的集裝箱,配樂一轉進入候船室巧妙完成轉場,整個過程一氣呵成。軍樂隊奏樂送行、“人墻”挺立在海水中的場景內部的特寫、中景、遠景切換得當,豐而不亂,增強了節(jié)奏張力和藝術表現(xiàn)力。解放軍們筑起“人墻”后高唱《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向解放的戰(zhàn)場,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向祖國的邊疆,向前,向前……”,歌聲淡出,運用聲音蒙太奇進行轉場,鏡頭轉換至大海上王政委鏗鏘有力地指揮救生艇“向前,一直向前”。剪輯連貫自然,情緒拿捏到位,富有感染力。
《霧海夜航》給輪船命名為“海燕號”,這其中是否受高爾基《海燕之歌》的啟發(fā),是否與同在上海電影制片廠旗下,天馬制片廠的孿生兄弟海燕制片廠有關系,均不得而知。
《海燕之歌》又名《海燕》,是高爾基1901年所創(chuàng)作的不朽名篇。這篇散文詩不僅在俄國革命歷史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也仍被奉為文學經(jīng)典被人們誦讀。文中,蒼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閃電,不懼驚濤駭浪、狂風烏云,以預言家的姿態(tài)疾呼——“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霧海夜航》中,海燕這一形象在輪船上復員解放軍、政委等人物身上也得到了具象化的表達。“海燕號”上的解放軍就像是海燕的化身,他們訓練有素,幫扶安撫旅客穩(wěn)住局面,不懼危險,戮力同心,搏擊風浪,保衛(wèi)群眾。他們把外套脫給受凍的旅客,肩并肩筑起層層人墻,把旅客們圍在中間防止落水。此時海水已經(jīng)淹至膝蓋,海浪拍打在身上,他們不僅沒有絲毫退縮,反而高唱《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歌聲整齊嘹亮,響徹夜海,解放軍的英勇無畏盡顯無遺。
在這些軍人當中,又以王政委的形象最為典型。王政委身體抱恙,挨過的子彈遺留胸腔,距離心臟很近,肋骨被子彈打斷,不能受大的震動,不能做激烈的動作,需要按時服藥。在“海燕號”觸礁后,王政委鎮(zhèn)定自若,從容不迫,主動組織船上復員軍人集合,進行安排部署,指引“海燕號”向駱駝山淺灘航行,把自己的警衛(wèi)員調配去保護失明的劉教授。解放軍們將旅客全都護送到了甲板上,船上斷電后,甲板上的人們陷入混亂,船體失去平衡,王政委立即指揮全體軍人圍護住旅客。漲潮以后,王政委為了挽救船上一千多條生命,不顧自身安危決定劃小艇尋找最近的海軍基地,派軍艦來救旅客。波濤洶涌,大霧彌漫,小艇搖搖晃晃,王政委忍住胸部劇痛,指領水手不斷劃行。此時王政委和小艇,就像搏擊風浪的海燕,不畏艱險,奮力前行。最終,王政委沒有辜負全船人的期望,如約帶來救援的炮艇,“海燕號”在一片歡呼聲中獲救。
“請大家相信我們,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我們首先都會保護你們的安全。就是軍艦來了,也總是讓你們旅客先上,最后才是我們,不全部脫險,我們絕不離開你們!”《霧海夜航》毫不吝嗇地歌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舍己為人、英勇頑強、團結奮斗的崇高品質,通過全船軍人的集體描繪和王政委的細致刻畫,點面結合,充分詮釋。同時也熱情贊揚了危急關頭人們互幫互助,互相信任,戰(zhàn)勝災難的事跡。
沉沒中的“海燕號”得到了救援,“海燕號”上的軍人奮勇頑強,高爾基的海燕在海面上歡快地號叫,只有石揮真正沉入大海,永遠逝去。相似的處境,卻是不同的命運?!鹅F海夜航》點燃了石揮厄運的導火索,改變了石揮的命運走向,但卻也將石揮凝結在作品中的藝術才干以影像的形式留傳下來,讓后人研究石揮最后一時期的藝術成就有跡可循。
注釋:
①朱超亞.論石揮在1935年至1940年間的戲劇觀念與演劇理論[J].文化藝術研究,2015,8(03):116-123.
②民主三號[N].錢江晚報,2013-11-12(8)
③安全管理網(wǎng).上海港務局民主三號輪觸礁沉沒千余人落 水 [EB/OL].http://www.safehoo.com/Case/Case/Drowned/200810/4639.shtml,2008-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