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復林
2007年上半年,吳倩向前夫柴育南提出離婚。柴育南提出,3歲的女兒柴苓跟他生活,但住房產權得全部歸他。
他們居住在上海浦東新區(qū),房子由兩人結婚時共同出資購買,建筑面積102平方米。吳倩斷然拒絕了柴育南的提議:“必須把另一半產權折價給我?!彪p方僵持了三個多月,最終,吳倩與柴育南簽署了《離婚協(xié)議書》,協(xié)議約定這套房柴育南及柴苓各半。此外,兩人還約定了柴苓初中之前由柴育南撫養(yǎng),她初中畢業(yè)后再另行商定撫養(yǎng)方式。
父母離婚后,柴苓主要住在爺爺奶奶家。吳倩每周五下午將女兒接到自己的住處團聚。2012年下半年起,柴育南從事投資理財業(yè)務,獲利頗豐。為了獲取更多的收益,他打算賣掉浦東新區(qū)那套房,利用房款加大投資。于是,他對柴苓說:“爸爸要做投資,賺大錢,以后換更大的房子,你不許跟媽媽說。”柴苓答應為父親保密。
2013年3月15日,柴育南賣了房。關于當時房屋出售的具體價格,年幼的柴苓全然不知。
2017年7月,柴苓即將上初中,吳倩為女兒落實了浦東新區(qū)的中學,她打算親自照顧女兒,向柴育南提出把浦東新區(qū)的房子讓給她和女兒居住。柴育南告訴她,房子早已賣了。
柴育南竟擅自處理了與柴苓共有的房產,這讓吳倩始料未及。吳倩追問賣房款的下落,柴育南冷冷地拒絕說:“我是女兒的監(jiān)護人,在她成年后,我自會對她有所交待。”
2017年12月,吳倩作為柴苓的法定代理人,將女兒寫的民事訴狀遞交到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要求柴育南返還房屋出售款的一半,并賠償相應的房屋差價損失。法院根據柴苓的書面申請,要求對房屋買賣時的市場價格及起訴時的市場價格進行評估。上海某評估公司出具的意見為:2013年3月15日的房屋市場價值為211萬元,截止2017年12月11日,涉訴房屋的市場價值為465萬元。
柴育南不接受評估意見,他亮出了稅收繳款單及房地產買賣合同,“賣房是經過女兒同意的,所得房款只有145萬元,我已全部進行投資理財,也實現(xiàn)了收益,并沒有損害柴苓的實際利益?!彼蟀磳嶋H賣房所得,返還屬于女兒的財產,并拒絕賠償評估確認的差價損失。雙方未能達成調解協(xié)議。
2018年5月,此案不公開審理。柴苓沒有到庭,吳倩代表女兒提出訴訟主張,要求柴育南返還一半房屋出售款105.5萬元及賠償房屋差價損失127萬元。吳倩表示,柴苓未成年人,對買賣房屋不具備判斷能力,柴育南在賣房時應該經過法定代理人同意。賣房款歸柴育南控制和處分,所作的信托投資也記入他個人名下,柴育南明顯具有侵占女兒財產的惡意。柴育南所稱實際賣房價格為145萬元,明顯低于當時的市場價格,顯然與事實不符。
一審法院審理后認為,監(jiān)護人除為維護被監(jiān)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柴育南在未征詢柴苓的意見及未得到另一監(jiān)護人吳倩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將父女兩人共有的房屋出售給案外人,顯然侵犯了柴苓的合理利益。因此,原告的訴訟請求于法有據,應予支持。
2018年7月,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柴育南返還柴苓房屋出售款105.5萬元,并賠償柴苓房屋差價損失費127萬元。
柴育南不服,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二審期間,法院認為,柴育南將出售涉案房屋的錢款用于信托投資,并記入其個人賬下,實際占有了全部售房利益,其在主觀上存在過錯,客觀上損害了柴苓的財產權益。
2018年12月31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維持一審對柴育南返還柴苓105.5萬元的判決,柴育南另賠償給柴苓房屋出售后的基本損失74.5萬元。(因涉及隱私,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