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方句 靖西龍邦實驗學校 廣西靖西 533806
敘事散文是通過對人物的刻畫,真實經歷的還原來表達的一種文學體載,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以及事件的完整性是作者抒情的核心.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如何改革語言教學的方式,可以令初中學生更透徹的感悟敘事散文.
敘事散文是由事件描述構建的情感基礎,語言是事件情感的橋梁,脫離了文章主題的意境就是忽視了語言與情感的深層含義.常言道:"形散情不散."在這里指的就是借助語言文字看透文章主題的意境.若將兩者分開,僅僅以語言教學,而不是通過語言以情感教學,那么學生是無法體會到語言教學內涵的.文章意境的理解建立于語言本身,語言是理解文章內涵的基石,兩者不可分割,單拎出來過度理解就已與文章內涵相差甚遠.在敘事散文中,運用修辭手法提升文章情感是常見的表達手段,這樣的表達方式可以使文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令文章更具有藝術性和生動性.然而,若將"睛"單獨拎出解說,過度分析修辭的語言文字,那么"睛"也便不再是"睛".
優(yōu)質的解讀是給文章注入了靈魂,讓文章變得更有生機.不重視文章語言的解讀,在教學中只是對文字只言片語地泛泛而解,而不是深入結合敘事背景思考文章的內涵,就會讓文章看似乏善可陳,令文章明珠蒙塵.介紹文章的背景是輔助學生理解敘事散文的內涵,在課堂中教師為學生解讀文章的時候,若沒有重視到文章真正需要解讀的部分,而是一言帶過或者略過,學生別說是深刻體會文章,甚至對文章表達的主題還是處于懵懵懂懂之態(tài).結合文章的意境抓住文章需要解讀的核心,是考驗了教師對文章的理解,同時考驗了教師文化內涵的深度與廣度.了解文章的核心,是了解文章的藝術審美.文章中語言文字表達的技巧,是作者對此傾注的感情,同時也正是文章所蘊含的意境.
語文教學不僅是通過字里行間的文字表達來理解文章的內涵、明白作者的感情,更是借此發(fā)散學生自己的思維,以自己的角度去品味文章.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教師是課堂中的引導者,學生需要自己深度理解文章的深意,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自己去深度理解,而不是將這樣的過程淡化,為學生鋪好理解的路讓學生背誦,令學生形成依賴心,沖淡學生對文章理解的熱情與積極性.品味文章是要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教材書中的角度卻大相徑庭,教材書中對文章關注的核心是幫助學生應對考試,考試則是考驗學生對語法的應用理解,而非對文章的品鑒賞析,學生努力的重心不是為了品味文章,而是為了能如何在考試中得到高分.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趨于形式化,至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言素養(yǎng)就更是天方夜譚.
培養(yǎng)學生敘事散文的鑒賞能力,第一需要教師帶領學生結合文章的主題,分析文章關鍵詞的使用內涵,以及文章整體結構的表達用意 第二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通過文章的寫作技巧和社會背景體會作者暗藏的感情.
例如,《春酒》一文中,作者通過對春酒的回憶描寫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在文章中,作者從春酒的起始,喝春酒的過程,春酒后的家庭節(jié)目,現今自己泡酒這四個階段的細節(jié)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記憶猶深.文章中的點睛之筆是作者兒子的一句話,"你用的是美國貨葡萄酒,不是你小時候家鄉(xiāng)自己釀的酒啊."由這句話引出了作者對家鄉(xiāng)味的回憶,而春酒便是作為作者思念家鄉(xiāng)的寄情之物.
敘事散文,有著精煉優(yōu)美的文字和靈活多元的抒寫方式,敘事散文的語言文字建立在真實情感的基礎上.為表達情感的精準,作者的選詞用句追求獨一無二,除它之外任何詞句都無法替代.因此,在學生分析文章的內涵時,定要抓住文章中獨一無二的詞句,它是理解文章的關鍵.
例如,《藤野先生》一文有這樣的一句話,"也有解散辮子,盤的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fā)簪一般,還有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作者用"標致"一詞來形容清國留學生的渾渾噩噩、碌碌無為、以及忘國的姿態(tài),其諷刺之意展現的淋漓盡致.
敘事散文極具體現作者的個人風格,教師在引導學生品讀文章時,不僅需要通過文章的風格解讀作者的情感,還需要追溯本源結合作者的社會背景去體悟作者的感情.
例如,《背影》一文,作者將父親買橘穿鐵道的動作描寫地細致入微,若是將這段描寫單獨拎出來,學生對作者的感情共鳴并不會強烈.那么教師且將作者的背景融入到這篇文章中進行解讀,然后學生再結合文章去體會作者的感情,便能很快理解語言的意義,從而深刻的體會到作者對父親的懷念與愧疚之情.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當對敘事散文予以重視,從細致入微處分析,由淺入深體會作者的真實情感,從而實現學生語言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的雙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