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因為老舍生于陰歷立春,父母便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后,自己改名為舒舍予,含有“忘我”的意思。他是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shù)家,也是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等。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著,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最后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人物軼事】
一次,老舍家里來了許多青年人,請教怎樣寫詩。老舍說:“我不會寫詩,只是瞎湊而已?!庇腥吮闾嶙h,請老舍當場“瞎湊”一首。
“大雨冼星海,長虹萬籟天;冰瑩成舍我,碧野林風眠。”老舍隨口吟了這首別致的五言絕句。寥寥20字,就把8位人們熟悉并稱道的文藝家的名字“瞎湊”在一起,意境開闊,余味無窮。大家聽了,無不贊嘆叫絕。
這首詩中提到的“大雨”即孫大雨,現(xiàn)代詩人、文學翻譯家。“冼星?!奔促呛?,人民音樂家。高長虹是現(xiàn)代名人。萬籟天是戲劇、電影工作者?!氨摗奔粗x冰瑩,現(xiàn)代女作家。成舍我曾任重慶《新蜀報》總編輯。碧野是當代作家。林風眠是畫家。
【經(jīng)典掠影】
大明湖之春
北方的春本來就不長,還往往被狂風給七手八腳地刮了走。濟南的桃李丁香與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黃風吹得一干二凈,地暗天昏,落花與黃沙卷在一處,再睜眼時,春已過去了!記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開的時候,也就是下午兩三點鐘吧,屋中就非點燈不可了;風是一陣比一陣大,天色由灰而黃,而深黃,而黑黃,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兩株紫丁香,花已像煮過一回,嫩葉幾乎全破了!有這樣的風在這兒等著,濟南簡直可以說沒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無從說起。
濟南的三大名勝,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多么響亮好聽!一聽到“大明湖”這三個字,便聯(lián)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現(xiàn)出一幅美景來。事實上,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現(xiàn)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壩劃開的多少塊“地”?!暗亍蓖饬糁鴰讞l溝,游艇沿溝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無波。東一塊蓮,西一塊蒲,土壩擋住了水,蒲葦又遮住了蓮,一望無景,只見高高低低的“莊稼”。艇行溝內(nèi),如穿高粱地,熱氣騰騰,碰巧了還臭氣烘烘。下有黑湯,旁有破爛的土壩;風又那么野,綠柳新蒲東倒西歪,恰似掙命。所以,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話雖如此,這個湖到底得算個名勝……
北方的城市,要找有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濟南城內(nèi)據(jù)說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還非有個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備,這才顯出濟南的特色與可貴。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這個湖是少不得的。設(shè)若我們游湖時,只見溝而不見湖,請到高處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則見城北灰綠的一片——大明湖;城外,華鵲二山夾著彎彎的一道灰亮光兒——黃河。這才明白了濟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這樣多呀。
…………
濟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無風,處處明朗。這時候,請到城墻上走走,俯視秋湖,敗柳殘荷,水平如鏡;唯其是秋色,所以連那些殘破的土壩也似乎正與一切景物配合:土壩上偶爾有一兩截斷藕,或一些黃葉的野蔓,配著三五枝蘆花,確是有些畫意?!扒f稼”已都收了,湖顯著大了許多,大了當然也就顯著明。不僅是湖寬水凈,顯著明美,抬頭向南看半黃的千佛山就在面前,開元寺那邊的“橛子”——大概是個塔吧——靜靜地立在山頭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還生著短短的綠葉。往南往北,往東往西,看吧,處處空闊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這時候,我們真得到個“明”字了。桑先生那張畫便是在北城墻上面的,湖邊只有幾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藍色,柳葉兒半黃。湖外,他畫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聯(lián)成一幅秋圖,明朗,素凈,柳梢上似乎吹著點不大能覺出來的微風。
(選自《中國散文鑒賞文庫》)
賞析
老舍的這篇散文揮墨流利,性情行文。他曾補充說自己的這篇散文有點“離題”,即意在春而言不在春,然而,寫文章的高明即在于此。在寫大明湖的春時,作者的用筆似乎多有貶抑,但筆鋒一轉(zhuǎn),又寫“到底算個名勝”,清新素淡的敘述中包含作者的深情,全無“貶春”之意。婉轉(zhuǎn)流暢的文字背后,一個微風拂柳的春已然呼之欲出。
思考
題目是“大明湖之春”,那為何作者還要用不少筆墨去描繪濟南的秋景呢?請結(jié)合時代背景及上下文語境,談?wù)勀愕目捶ā?/p>
【寫作之道】
1.要學習寫作,須先摸摸自己的底。自己的文字若還很差,就請按照我的建議去試試——有什么寫什么,有多少寫多少。同時,連寫封家信或記點日記,都鄭重其事地去干,當作練習寫作的一種日課。文字的學習應(yīng)當是隨時隨地的,不專限于寫文章的時候。一個會寫小說的當然也會寫信,而一封出色的信也是文學作品——好的日記也是!
2.一個問題怎么來的和怎么解決的,必與別的問題的來龍去脈不同。同樣的問題又因為人物的性格不同、時間不同而有特點。我們要細心地看,看問題,看人物,看地點,看時間,把有關(guān)的事物都看了,自然會寫出一篇與眾不同的東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