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李淞
己亥元月,晚生試填《水調(diào)歌頭》一詞,贈畫師張守堂先生:
相遇山城地,有幸作望年。深交尤佩高雅,君畫動心弦。墨筆清純遨志,色彩均勻圖趣,國粹自生箋。描盡好山水,四季有新顏。入軍旅,勤藝術(shù),走書山。為情北上,仙鶴棲處兩纏綿。旭日東升起舞,皓月西臨裁幅,不惑夢何圓。矚望風云錄,畫展最當詮。
國之粹,族之魂,唯國畫是。
我與張守堂先生相識是在去年全市文藝界碾子山區(qū)大型采風創(chuàng)作活動中。方寸之間,幾番言語,數(shù)次交流,便覺其尤為謙和大氣,獨為出眾。張守堂先生不僅僅是中國美協(xié)會員,同時,更是一位純粹的畫家。
國畫以墨筆、線條為骨,寫實與抒意相合,以畫之神韻為重,簡明大略而又深邃悠遠,形成了國畫之特有風采。線條,為中國畫的精髓所在,它是表達物象結(jié)構(gòu)的骨架,是中國繪畫中極具概括性的藝術(shù)語言,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而留白,更有虛實相生之奇效,于細節(jié)處見真章。
笪重光于《畫筌》中語:“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慧開禪師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庇纱耍憧梢姷媒o心靈留白,做到專心致志,便可在得失之間,寵辱不驚,這實乃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國書畫極其注重藝術(shù)與自然的關(guān)系,講究以形寫神,強調(diào)意境,與書法更是密不可分、淵源頗深,即書畫同源、書畫同法。中國畫與詩有相通之處,因而推崇畫中有詩,以添韻味之美。
在與張守堂先生見面前,早有耳聞其畫作集靈氣、功夫、才情于一體,畫中形體、布局和自身修養(yǎng)自然融入,創(chuàng)作基調(diào)獨具特色。當日一見,果不其然,其每幅畫作都仿佛“獨有得靈氣”,每一點水墨揮灑都透露出恰到好處的功夫。
我與張守堂先生進行了深入友好的交談。于交談中,我對張守堂先生的敬佩之情愈來愈深,混雜嘆服。
張守堂先生的習畫之路并不輕松。于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初次學習,得恩師言傳身教,使他受益終生,也奠定了其繪畫基調(diào)。畢業(yè)后在部隊、文藝創(chuàng)作室,進行一系列早期創(chuàng)作,之后在魯美深造進修,對國畫認識加深了,探求到了藝術(shù)上更深的東西,知曉了如何才能走得更遠。
勤奮為一。
早期的張守堂先生,為了創(chuàng)作,不顧身體,十二點之前鮮有休息,而是筆耕不輟。此外,張守堂先生還喜愛寫生,大量找速寫,曾深入高寒地區(qū)實地寫生來積累素材。他以為,勤奮是作為藝術(shù)家的基本,有時間就要用于創(chuàng)作,放下塵勞和喧囂,方能有所突破。
情感為二。
張守堂先生說道:“藝術(shù)有感而發(fā)”,他強調(diào)追求自由的狀態(tài),一種情感表達的自由,唯有自由,方能生動、感人。一個藝術(shù)家,情感到了,山水花鳥人物,便也無所謂了。如白石先生所言:“似于不似之間,便是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碑嫯嫷哪康暮苊鞔_,投入了情感,使作品不再空洞,而是顯得飽滿,便可躍然于宣紙之上。這樣每一次落筆,所表達的都有自己的真情實感。
內(nèi)容為三。
在作畫的過程中,內(nèi)容比技法更重要,重要的是內(nèi)容的飽滿,包含著許多惟妙的東西。沒有內(nèi)容,空有情感,畫便會顯得空洞,沒有神采,沒有靈魂。
若要重點介紹張守堂先生之代表作,便是其應(yīng)邀為市博物館繪制的長十一米寬四米的大型壁畫《老卜奎風情圖》。該畫傳神刻畫了老一輩人記憶中的市井模樣,使得大家興致勃勃回憶往昔,參觀者不絕如縷,被譽為“老卜奎的清明上河圖”。筆墨間,傳遞的是深厚的情感和機敏的洞察,附加極為細膩的刻畫,使人嘆為觀止。張守堂先生更有作品在全國美展頻頻亮相,其作品《稻子熟了》獲第五屆青年中國畫年展金獎,《長海九月》獲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優(yōu)秀作品獎,作品《朝陽》入選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全國美展等。
2017年9月15日,“向人民匯報”系列書畫作品個展——張守堂中國畫作品展在鶴城藝術(shù)宮開幕。齊齊哈爾市政協(xié)原副主席王小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畢肅生等領(lǐng)導出席了開幕式。此次畫展展出了張守堂先生近期創(chuàng)作的國畫作品,更加顯示出張守堂先生在書畫界的地位。不僅如此,此番展覽除了向市民展示其高超的技法、深厚的情感,同時也可展露出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常人難以望其項背。
深入了解之后,我以為張守堂先生實乃當代大家。他生活簡譜,不尚虛華,將日子過的緩慢而簡單,在靜中求真意,其作品也透露出他的人格魅力,灑脫、真誠、不浮躁。國畫畫者中,不乏泛泛之輩,而張守堂先生卻于其中脫穎而出。張守堂先生不僅于畫壇聞名,于為人處事也是受人仰慕。相近時親師信道,相處時敦厚溫柔。我以為這個時代已是娛樂至死,浮躁至極,于畫壇更是如此。走穴淘金、囿于名利場,真正可謂“畫師”者已寥寥無幾。而張守堂先生卻勤于創(chuàng)作,筆耕不輟,遠離名利場。不僅如此,先生還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畫作記錄生活、表現(xiàn)生活。真正做到不辜負自己,也不辜負社會的德藝雙馨的畫師。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畏將來,不念過往,于畫筆間見真章,生活如此便好,生活這樣就好。
“越畫越覺得自己欠缺的東西多,今后要讓自己變得更厚重?!边@是張守堂先生對自己的規(guī)劃和目標。一直在路上,仍在途中,不問歸期,這便是張守堂——一位真正的畫家。
冬去春來,自然的輾轉(zhuǎn),歲月的輪回。時光不知不覺悄悄地流逝,荒蕪的季節(jié)慢慢地長出了新綠。守堂先生的筆墨生花,他在新春的季節(jié)里,會繼續(xù)聆聽大自然的鳥語花香,用自己的畫筆創(chuàng)作出更多絢麗多彩的畫作,且行且畫,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