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刊物,內(nèi)容豐富,值得關(guān)注的文章不少:
蔡震先生的《駁〈說儒〉的演變——郭沫若一文成三篇》為郭沫若與胡適的研究提供了鮮活的史料。胡適很看重他的《說儒》,郭沫若也很重視他的《駁說儒》。兩人都說代表自己的史學(xué)觀點。
胡適說:
《說儒》一文,是數(shù)年來積思所得,所用材料皆人人所熟知,但解釋稍與前人所見異耳。年來時時與友朋口說此意,終不敢筆之于書,至今年始敢寫出。初意不過欲寫一短文,后來始覺立意之處稍多,不能不引申為長文。尊示諸點,當(dāng)日均曾思及……(胡適:《致孟森》,《胡適書信集》中,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6年版)
1934年8月30日,一個叫孟森的人對《說儒》提出了六點不同意見,此信是胡適連夜作出的回答。后來《說儒》編入《胡適論學(xué)近著》《胡適文存四集》時,胡適在其自序中又說:
《說儒》一篇提出中國古代學(xué)術(shù)文化史的一個新鮮的看法,我自信這個看法,將來大概可以漸漸得著史學(xué)家的承認,雖然眼前還有不少懷疑的評論。(《胡適文存四集·自序》,《胡適文存》4,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8年版)
又在給陳之藩的信中說:
關(guān)于“孔家店”,我向來不主張輕視或武斷的抹殺。你看了我的《說儒》嗎?那是很重視孔子的歷史地位的。但那是馮友蘭先生們不會了解的。(胡適:《致陳之藩》1948年3月3日)
后來在“口述自傳”第十二章“現(xiàn)代學(xué)術(shù)與個人收獲”一節(jié)又專門立了“并不要打倒孔家店”一個小節(jié),大談特談《說儒》。他說:
我還要提出另一件公案。
有許多人認為我是反孔非儒的。在許多方面,我對那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嚴(yán)厲的。但是就全體來說,我在我的一切著述上,對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當(dāng)尊崇的。我對十二世紀(jì)“新儒學(xué)”(Neo-Confucianism)(“理學(xué)”)的開山宗師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
我不能說我自己在本質(zhì)上是反儒的。多少年前〔1934年〕,我寫過一篇論文叫《說儒》。討論儒字的含意和歷史。“儒”在后來的意思是專指“儒家”或“儒術(shù)”;但是在我這篇長逾五萬言并且被譯成德文的長篇論文里,我便指出在孔子之前,“儒”早已存在。當(dāng)孔子在《論語》里提到“儒”字之前,它顯然已經(jīng)被使用了好幾百年了??鬃痈嬲]他的弟子們說:“女為君子儒,毋為小人儒!”他本視“儒”字為當(dāng)然;這名詞在當(dāng)時本是個通用的名詞,所以孔子才用它來告誡弟子。
在這篇《說儒》的文章里,我指出“儒”字的原義是柔、弱、懦、軟等等的意思?!病墩f文》解釋說:“儒,柔也?!薄澄艺J為“儒”是“殷代的遺民”。他們原是殷民族里主持宗教的教士:是一種被〔周人〕征服的殷民族里面的〔上層〕階級的,一群以拜祖先為主的宗教里的教士。
……
在我那篇長逾五萬言的《說儒》里,我就指出“儒”是殷遺民的傳教士。正因為他們是亡國之民,在困難的政治環(huán)境里,痛苦的經(jīng)驗,教育了他們以謙恭、不抵抗、禮讓等行為為美德〔由于那種柔順以取容的人生觀〕,他們因此被取個諢名叫做“儒”;儒者,柔也。
……
我在《說儒》那篇文章里,便說明老子是位“正宗老儒”;是一個殷商老派的儒;是個消極的儒。而孔子則是個革新家;搞的是一派新儒;是積極的儒??鬃邮切氯暹\動的開山之祖,積極而富于歷史觀念。他采納了一大部老儒的舊觀念。他也了解不爭哲學(xué)在政治上的力量。在證明老子早于孔子,或至少是與孔子同時的最好證據(jù),便是孔子在《論語》里也提到“無為而治”這個政治哲學(xué)上的新觀念。(《胡適口述自傳》,《胡適文存》1)
編譯者唐德剛還特別加上一個注釋,對《說儒》更是極盡其吹捧之能事,竟然說:
〔3〕適之先生這篇《說儒》,從任何角度來讀,都是我國國學(xué)現(xiàn)代化過程中,一篇繼往開來的劃時代著作。他把孔子以前的“儒”看成猶太教里的祭師(Rabbi),和伊斯蘭教——尤其是今日伊朗的Shiite支派里的教士(Agatullah);這一看法是獨具只眼的,是有世界文化眼光的。乾嘉大師們是不可能有此想象;后來老輩的國粹派,也見不及此。
余英時先生說得好,歷史無成法,但是歷史有成例。因為人總是人;正如狗總是狗,貓總是貓一般。貓種雖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貓都捉老鼠;狗種雖有不同,所有的狗都會搖尾巴。人種雖有不同,人類的行為卻也有其相通之處;其社會組織,因而亦有其類似之處。吾人如把其類似之處絕對化來“以論帶史”,變成了教條史家固然不對;把不同的文明看成絕對不同的東西,也同樣是錯。適之先生這篇文章之所以不朽,便是他雜糅中西,做得恰到好處。
再者,胡氏此篇不但是胡適治學(xué)的巔峰之作,也是中國近代文化史上最光輝的一段時期,所謂“三十年代”的巔峰之作。我國近代學(xué)術(shù),以五四開其端,到三十年代已臻成熟期。斯時五四少年多已成熟,而治學(xué)干擾不大,所以宜其輝煌也。這個時期一過以至今日,中國便再也沒有第二個“三十年代”了。適之先生這篇文章,便是三十年代史學(xué)成就的代表作。
可見,胡適及其追隨者對《說儒》的看重。
郭沫若讀了此文,立即撰寫了《駁說儒》一文予以反駁。蔡震先生對郭沫若《駁說儒》一文的寫作動機、修改及發(fā)表、出版經(jīng)過作了詳細披露,非常有助于人們了解雙方的立場、觀點。
胡適的《說儒》與郭沫若的《駁說儒》實際上是兩人一次思想、觀點的大交鋒,不僅涉及到中國古代史的研究,而且還涉及到對現(xiàn)代文學(xué)史的態(tài)度??!可惜,由于種種原因,兩人的論爭沒能繼續(xù)下去。至今也未能引起研究者的足夠重視。
若干時間以來,一些人出于某種動機,抓住郭沫若的缺點和失誤,專憑道聽途說,一味斷章取義,運用網(wǎng)絡(luò)方便抹黑郭沫若。楊勝寬教授關(guān)于《李白與杜甫》的文章,廖久明教授關(guān)于郭沫若歸國的文章,用確鑿的事實予以了澄清。
今年是偉大的五四運動一百周年。習(xí)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xué)習(xí)時強調(diào):應(yīng)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激勵廣大青年為民族復(fù)興不懈奮斗。本刊在“同時代人”欄中發(fā)表王立教授的《王康與〈聞一多〉的道路》的寫作經(jīng)過,詳談作者如何歌頌聞一多這位五四精神的忠實踐行者、發(fā)揚者的動人事跡;鄧?yán)淌诘摹墩撐逅男挛幕\動對沙汀的影響》、王錦厚教授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紅樓夢〉新談》,也都為研究五四運動的精神提供了新材料,新思路。
此外,王靜館員的《郭沫若評價秦始皇之管見——由郭沫若與翦伯贊的幾封書信說起》,董仕衍博士的《試論郭沫若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傳播的貢獻》也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