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往往把教學重點放在解題方法上,學生記住了解題的步驟,但閱讀的結果還是不理想。其實理解是閱讀活動的核心,閱讀結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理解水平的高低,學生頭腦里沒有恰當?shù)拈喿x方法的內部調控,閱讀理解能力也難以提高。本文提出閱讀教學應該提供閱讀思維方法,而不只是解題的格式,應該著重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教學生如何讀懂文本的思維方法,以閱讀解釋能力、閱讀歸納能力、閱讀推論能力、閱讀轉化能力這四個方面為抓手訓練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閱讀;理解能力;策略
一、 問題的提出
(一) 從考綱、考題看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2018年廣州市中考語文試卷中共有11道題目考查理解能力,理解類題目占全卷的41%,分值占全卷的24%,其中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理解能力的占4題,由此看來,理解能力是近年廣州市中考重要考查的方面。
(二) 目前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
1.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足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與訪談得知,學生的閱讀能力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學生的閱讀速度慢,由于學生不能理解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邏輯聯(lián)系,頭腦獲得的信息往往是雜亂的,又不能快速理順,容易“亂碼”,學生又重復讀前面的內容,導致閱讀的速度緩慢。
(2)學生讀不懂文本,學生能基本讀懂字詞句的表層意思,初步知道敘什么事、寫什么景,但不明白這些事情、景物對應表達怎樣的情感,不理解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表達,也就是說讀不透深層意思。
(3)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不足,知道文本所要傳達的涵義,但由于知識儲備有限,不能用恰當?shù)恼Z句表達出來,學生轉換閱讀結果的能力不足。
2. 老師閱讀教學的內容過分強調解題方法,忽略理解思維的疏導
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往往鉆研教材、閱讀相關資料以及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出各類題型的答題格式或方法,上課時就講授這類題目要回答多少得分點,按照怎樣的答題方式,傳授答題方法固然是必要的,外部的方法支撐解決不了學生理解文本的根本問題,內隱的閱讀策略得不到合理運用,學生還是理解不了文本,那么解題方法就會成為空架子。
綜上所述,閱讀活動的核心是理解,是讀懂文本并正確表達閱讀結果的重要保證,閱讀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解題方法的講授,還要關注學生內隱的閱讀思維活動。老師需要給學生提供閱讀的策略,讓學生掌握讀不同文體的閱讀方法,學生在自我閱讀時運用認知策略去調控自己的思維方法,從而更好地提高閱讀理解水平。
二、 “閱讀理解能力”概念的界定
(一) “閱讀”的概念
周慶元《語文教育研究概論》一書認為:“閱讀既是對文字信息進行感知和理解的復雜的認知過程,又是對文字信息進行情感體驗并產生共鳴的復雜的情感活動,還是對文字信息內化吸收并將外部語言轉化為內部語言、轉化為思維工具和表達工具、形成語言能力的復雜的語言實踐活動。”閱讀首先是對文字表層信息的理解,然后借助推論理解表層意思背后隱含的信息以及深刻內涵,閱讀過程中理解的思維活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 “閱讀理解能力”概念
布魯姆認知目標分類理論,認為“理解”是指從口頭、書面和圖畫傳播的教學信息中建構意義,把“理解”分為:解釋、舉例、分類、概要、推論、比較、說明。閱讀理解能力是讀者在感知文字信息的基礎上,結合已有知識經(jīng)驗,運用內化的語言和思維工具把握文章內容意蘊的能力。根據(jù)“理解”的細分類目,閱讀理解能力大致可以分為閱讀解釋能力、閱讀歸納能力、閱讀推論能力、閱讀轉化能力。那么老師在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可以以這四方面為抓手,設置相關的學習活動考查學生的閱讀結果。
三、 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實踐探究
適合的閱讀方法或閱讀規(guī)則和策略的適當運用,能產生較好的理解結果。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適宜的閱讀策略,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側重地掌握重要的文本信息,并以此為基礎推論出深層次的隱性信息,從而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作者的寫作意圖等。
(一) 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獲取重要信息
針對學生閱讀速度慢、首次閱讀獲取信息不佳的問題,老師可以根據(jù)閱讀文章的經(jīng)驗,給學生提供快速閱讀的有效閱讀方法,例如可以從以下方面去關注閱讀的方向:1. 明確文章、段落所寫的對象。2. 畫出段落中心句(往往在句首或句末)。3. 畫出文中概括性、總結性、抒情性的句子,綜合分析的句子以及過渡句。4. 概括整合文章的段落結構,明晰全文的結構內容。老師選取一篇例文運用上述快速閱讀方法,把閱讀一篇文章的思維過程展示給學生,首先從閱讀標題開始,判斷文章寫作的對象,猜讀文章的內容,提取段落重點語句,便于掌握段意,初步梳理出全文的框架結構,感知文章的主題。
由于不同文體,閱讀的重點有差異,那么采取的理解策略也應該有所區(qū)別,老師可以按照文體類型區(qū)分其閱讀的側重點。例如:閱讀議論文,學生可以抓住論述對象的特征,抓住文中各方觀點的語句,判斷作者的寫作意圖。又如閱讀散文閱讀,學生可以概括出表意內容(事情、景物等),以此聯(lián)想到表情或表理。
學生經(jīng)過長期的固定閱讀方法的閱讀訓練,這種閱讀策略會內化為學生的閱讀思維方式,當學生閱讀文章時會調動元認知策略來指導其解讀文本信息,學生的理解效果會更好。
(二) 運用思維導圖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文章理解的實質是在讀者頭腦中建構一個對文章內容、層次和主體的表征系統(tǒng)。圖式是理解的一種表征方式,圖式能夠把自身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與外界信息的相互作用建構新的理解。思維導圖作為圖式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運用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更快更有效地建構起各種信息的聯(lián)系,從而實現(xiàn)對全文的內容理解。
例如在講授《敬畏自然》時,由于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那么教學內容要抓住議論性散文的文體特征,可以從議論性與文學性兩方面入手,教學生讀該類文體的閱讀方法策略。根據(jù)教學調查結果,學生在理解文章的觀點方面存在困難,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去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便于找出文中鮮明的觀點。老師可以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論證思路設置思維導圖的形式,讓學生填寫出作者在各段落層次所持的觀點,從而解決學生在理解作者觀點方面的障礙。
(三) 抓住畫面、場景,訓練學生的閱讀解釋能力
理解首先是對文字信息符號的“釋碼”,用自己的內部語言還原文本的意思。解釋能力主要是要求解釋文本詞句的含義,描述文本的大體意思,闡釋文本觀點,分析文本情感。對于畫面、場景比較鮮明突出的文章,老師可以讓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描述畫面內容,綜合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解釋能力。例如:學習《丑小鴨》時,老師可以請學生描述丑小鴨的悲慘遭遇。學習《皇帝的新裝》時,老師可以請學生復述皇帝買新裝,穿新裝的過程。學習《背影》時,老師可以請學生復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學生解釋了文本信息,明白了基本文意,再進一步深究這些內容表現(xiàn)了什么情感、什么形象,作者這樣寫的意圖。
(四) 抓住“主問題”訓練學生的閱讀歸納能力
能夠正確分類、概括是檢驗理解水平的重要因素,老師在檢驗學生理解水平時可以設置一個“主問題”,讓學生整合全文的內容,通過學生展示閱讀結果來判斷學生是否能歸納完整或歸納準確,從而倒推出學生理解的問題出現(xiàn)在哪里。
例如:在教《孔乙己》的時候,老師可以設置一個“主問題”來訓練學生的理解歸納能力。主問題是:對造成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原因,主要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是社會造成的;另一種認為是孔乙己個人造成的。請你在文中找出這兩種看法各自的理由。學生圍繞“社會悲劇”“個人悲劇”這兩個要點進行信息的分類和提取,如果學生能夠歸納出“社會悲劇”與酒客、掌柜、丁舉人、小伙計“我”對孔乙己的態(tài)度有關;“個人悲劇”與孔乙己自身的懶惰、偷竊、死要面子的性格相關聯(lián),那么老師可以判斷出學生能很好地理解文章內容。老師根據(jù)學生的答題情況,整合成一個社會關系以及孔乙己個性特點的框架圖,便于學生檢驗自己的理解水平。
同樣在《變色龍》的教學中,老師也可以設置“主問題”,例如:請概括出奧楚蔑洛夫“變”與“不變”具體內容,從“變”與“不變”看出奧楚蔑洛夫怎樣的性格?如果學生能夠理解故事情節(jié)內容、人物表現(xiàn),那么就能歸納出與其相應的要點(“變”的是對狗的稱呼和判案的前后態(tài)度,“不變”的是對百姓欺壓的態(tài)度、對權貴者的獻媚態(tài)度、他一貫的性格特點),從而理解人物的形象特征。
(五) 抓住疑問,訓練學生的閱讀推論能力
推論就是從文本提供的信息得出邏輯結論。推論對學生的要求更高,首先需要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然后搭建起文本內容與結論對應的邏輯關系。老師抓住文章中的疑問,引起學生的思考,訓練學生的推論能力。例如教《孔乙己》時,老師可以抓住疑問,為什么說孔乙己“大約的確已經(jīng)死了”,要解答這個問題,學生需要從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人物性格、社會背景等因素去推論出結果。又如《楊修之死》這篇文章,可以設疑“關于楊修的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歸之于楊修,有人說另有他因。你持何種觀點?說說理由?!睂W生需要從各人物的表現(xiàn)去推論出自己的觀點,做到有理有據(jù)。
(六) 強化文本對照,訓練學生的閱讀轉化能力
轉化就是用自己的話或用與原文的表達方式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學生在解答閱讀題目就是要用自己的話表達原文的內容,要做到轉化的準確性,就需要學生能夠根據(jù)題意快速、準確地在文中搜索出相應的文本內容,把文本信息與自身的知識經(jīng)驗,構建出一個系統(tǒng)的因果模型,答題時學生運用這種因果模型來調控文本內容與題意的關系,使答題更加準確到位。例如2016年廣州市中考語文《獨立宣言》的閱讀題目:結合文本分析“(我)還一直認真地在上你和菲利普給我的‘課”的含義。學生要解題首先要搜索出文中有關“課”的內容的段落,理解文中“課”的意思,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還一直認真”表現(xiàn)怎樣的情感,學生在頭腦里構建出文本內容與題意內在聯(lián)系,學生在轉化輸出時就要把文中“課”的內容以及“還一直認真”所表達的情感,整合表達出來,從而訓練學生由閱讀到表達的轉化能力。
四、 總結
在閱讀教學中,老師不僅僅在表面上提供解題的步驟方法,還需要給學生提供如何讀懂文章的方法,讓學生形成閱讀思維,并運用這種認知策略來指導自己的閱讀,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了,自然學生閱讀結果就更好。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學與教導心理學(第五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安德森等編著,皮連生主譯.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1.
[3]王榮生.閱讀教學設計的要訣:王榮生給語文教師的建議[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4.
[4]周婷.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研究——以高中課堂閱讀教學為例[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5.
[5]孫澤軍.說明文形式圖式閱讀策略訓練提高初中二年級學生閱讀理解水平的實驗[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1.
[6]周艷.試談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途徑——以《秋天的懷念》為例[J].讀與寫雜志,2015(8).
[7]程素萍,王聰仙.閱讀策略和元閱讀策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訓練[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
[8]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編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第19次印刷:148-153.
[9]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編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第19次印刷:20-27,45-51.
作者簡介:
邵海柱,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秀雅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