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倪黎祥
兜轉(zhuǎn)六城門,最熱鬧繁華的要數(shù)閶門。蘇州人有句老話,叫“金閶門銀胥門”。
要了解蘇州古城,就必須了解蘇州古城的城門。蘇州最古老的城墻可以追溯到春秋伍子胥筑吳大城于江南原野。城門與城墻,見證了姑蘇城2500多年的悠悠時光。
曹雪芹在《紅樓夢》開篇把閶門描述為“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地區(qū)商業(yè)的繁華得益于水路的通達,商業(yè)發(fā)達,為金銀聚集之地。除了南北貫穿的護城河外,山塘河、上塘河以及古城內(nèi)的第一直河都交匯于閶門吊橋下,所以這里也被稱為五水匯龍?zhí)丁?/p>
由于近代多次兵火的摧殘,老照片中已看不出完整的城樓、城門和城墻體系。
2002年,蘇州園林設計院著手進行環(huán)古城風貌保護工程西段規(guī)劃編制工作,閶門節(jié)點是西段規(guī)劃設計的重點地段。有關部門特地收集了一些舊城磚并特制了大量原規(guī)格的城磚,采用偷砌法進行墻體修補。在新城門與老城門銜接的處理上,新城墻將原來那段殘存的民國城門隔空包納其中,絲毫不破壞其本來面貌,將歷史遺跡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新照片中,不僅能看到修復后的閶門城門、城樓、水關和部分城墻,還將掩埋在地下多年的甕城遺址清理展示出來。
改革開放以來,保護和逐步修復蘇州古城墻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蘇州城墻的恢復修建工程不斷推進,依托寬闊的護城河,盤門東段城墻、南園段城墻、閶門城樓城墻、相門城樓城墻和平門城樓城墻連成了一個秀麗的環(huán)古城風光帶,展露新姿。
新照片正下方是當年白居易開鑿的山塘河口,新建的白居易紀念館坐落在原醬油廠的基址上。吊橋北側(cè)的城河上,新修了一座拱橋,將城墻下一批修整后的民國建筑群與山塘街商業(yè)街連成一片,成了現(xiàn)在蘇州最文藝的一個街區(qū)。右上方的南浩街也已整理重建,成為新老蘇州人“軋神仙”最熱鬧的地區(qū)。
修復閶門,與其說是還原一段歷史的面貌,不如說蘇州人在編織新時代的夢想,對繁盛富庶、祥和安泰的人間樂土的憧憬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