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寧,12歲,現(xiàn)就讀于北京一零一中學。曾獲得首都“新時代好少年”“學雷鋒社區(qū)文明小使者”“2018慈善義工年度優(yōu)秀個人”“第七屆最美慈善義工榜樣人物”等榮譽。
這位瘦弱的小女孩,已有了8年的公益經(jīng)歷,影響了成千上萬人。班主任黃克瑾老師這樣評價她:“海寧非常優(yōu)秀,已經(jīng)把做好事融入日常點滴之中,是一個可愛的‘公益小達人。”
2015年3月28日,那年我七歲,跟著爸爸到北京市委黨校禮堂參加第三屆京津冀“十大最美慈善義工”的頒獎典禮。當時,爸爸也榮獲“最美慈善義工”的提名。懵懂的我指著臺上的人問爸爸:“這些人是干什么的???”爸爸認真地跟我說:“海寧,這些人都是對國家、社會和他人作出過貢獻的人?!蔽覇柕溃骸拔乙部梢猿蔀檫@樣的人嗎?”爸爸篤定地說:“可以啊,只要你努力,你也能跟我們一樣,一定能站到這個光榮的領(lǐng)獎臺上……”時光荏苒,轉(zhuǎn)眼間四年已經(jīng)過去了。今年的1月19日,我站到了第七屆京津冀“十大最美慈善義工”的領(lǐng)獎臺上。當我舉起沉甸甸的榮譽證書接受大家贊譽時,我想起了四年前和爸爸的約定,我自豪地說:“爸爸,四年后,我成了您!”
萬奶奶沒有子女,靠吃低保生活,從四歲起,我就跟著爸爸媽媽來照顧她,那時候我還小,做不了別的,只能給奶奶畫畫、跳舞和唱歌。后來我注意到,奶奶的房間一到夏天就跟蒸籠一樣,熱得待不住人。于是,我就萌生了給奶奶裝個空調(diào)的想法。2016年暑假,我畫了上百幅水彩畫掛到“咸魚”平臺上義賣。知道這是義賣活動后,很多叔叔阿姨都搶著買,很快我就籌到了1500元,再加上我平時存下的零用錢,已經(jīng)足夠安裝一個空調(diào)。于是,2016年夏天最熱的時候,在爸爸的幫助下,我給奶奶裝上了空調(diào),當習習涼風吹來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奶奶躲在角落里抹起了眼淚……
爸爸常跟我說,做人就要做一個對社會、對別人有幫助的人。其實對一個孩子來說,這句話很深奧,讀懂它用了8年時間。慢慢地,我越來越感受到這句話的內(nèi)涵和分量。在爸爸的引領(lǐng)下,4歲,我加入了郭修文學雷鋒志愿服務(wù)團隊;6歲,我注冊了自己的學雷鋒志愿服務(wù)團隊和慈善義工團隊;7歲,我用自己的壓歲錢捐助了15名沂蒙山區(qū)的失學兒童;8歲,我靠賣畫給萬奶奶裝上了空調(diào)。12歲,也就是今年的重陽節(jié)這一天,我和我的團隊隊員們再次來到王平鎮(zhèn)社會福利院,給這里的老人們慰問演出,和他們一起吃團圓飯。
近年來,我和我的團隊成員們,行程逾千公里,百余次行走于京郊的敬老院和一些貧困孤寡老人家中,堅持用自己節(jié)約和義賣籌集到的錢,給老人和貧困兒童獻愛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習爺爺教導我們,人生要從扣好第一??圩娱_始;老師和父母也教導我們,要發(fā)憤讀書、修德立業(yè),做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我希望自己長大后成為一個無私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把自己奉獻給國家的人。
習近平總書記曾就學習弘揚雷鋒精神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其中有一點,就是強調(diào)“要從娃娃抓起,讓雷鋒精神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世世代代弘揚下去”。
讓“新時代好少年”感染和帶動身邊的同齡人,培養(yǎng)孩子崇德向善的良好品德和習慣,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正能量,不僅是幫助孩子健康地成長的需要,更是建設(shè)美麗中國、實現(xiàn)中國夢的需要。
少年有德,詮釋的不止是生命的張力,更是一個民族復(fù)興的強音。最后,我們借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的一句話送給大家:“無論等待的夢想多么漫長,漫漫黑夜多么熬人,白晝與光明終將向你敞開懷抱。成年的你們作為中流砥柱,已將成志歷程與整個國家的發(fā)展同頻共振——‘知者不惑,仁者無憂,勇者不懼,個人成志夢想與民族復(fù)興的進程完美契合,把我們、把時代、把祖國,帶向一個更美好的204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