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梨
需要說“對不起”的情形,通常是犯錯的時候。
比如喝湯時,你想起了開心的事情,一秒鐘都等不及啦,興高采烈地向媽媽描述起來。媽媽說:“當心點,當心湯,放下碗再說?!?/p>
嗨,說話不耽誤動作呀!
你正不當一回事呢,手一滑,咣當——湯撒了,碗空了,湯順著桌子淌下去,弄臟了媽媽的裙子和鞋子。
你看著媽媽,媽媽瞪著你。你心想:媽媽生氣了。她心想:你又犯錯了。
這就是需要你說“對不起”的時候。但有時候,你偏偏不肯說,哪怕媽媽越來越生氣。
我來猜猜為什么。
你可能覺得,說了對不起也沒有用呀。滿桌子眼睛盯著自己呢,做也做了,錯也錯了,就算說了對不起,媽媽的裙子和鞋子也不會像魔法一樣“唰”地變干凈。
你也可能拉不下臉面。媽媽明明已經(jīng)提醒過,你不信,結(jié)果卻證明她是對的。這個時候說對不起,等于承認了自己的粗心和馬虎,那不就輸了嗎?小朋友也有自尊心的呀!
告訴你一個小秘密:媽媽雖然要求你說“對不起”,但其實,她并不想聽到你條件反射地、脫口而出的那句“對不起”——那種“對不起”,確實沒有用。
因為一個犯錯事件的美好收尾,并不是迅速消解怒氣、結(jié)束對峙。哪怕撒著嬌重復(fù)一百遍對不起,也不能真正掩蓋這個錯誤,不信你看,下次再犯同樣的錯時,媽媽還會把這件事拿出來念叨一遍。
那說“對不起”是不是就沒用啦?
當然不是,它能傳達你的真心和愧疚,只不過需要在說之前,先想一想,并且把想的內(nèi)容也一并說出來。
想什么呢?
要想想,這個錯誤剛才為什么會發(fā)生、以后怎樣去避免、現(xiàn)在該如何補救,然后,才說出那一句,對不起。
比如剛才的情境中,如果你說:“媽媽,剛才我太興奮了,光想著怎么把事情告訴你,忘了自己還端著湯。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景,我可以先放下湯再說,也可以用勺子喝,就不會灑了。我來擦擦桌子,你趕緊把裙子換了吧。對不起?!?/p>
這時候,你會幫媽媽也想到一個道理:她并不是想通過你的道歉,來證明自己的正確;比起一個永不犯錯的小孩,她其實更想看到你的思考、總結(jié)和進步。
你看,“對不起”能起到那么好的雙贏效果,怎么可以不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