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濟舟
明代袁宏道在《敘小修詩》中評價弟弟袁中道的詩文時說:“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边@句話切中了寫作創(chuàng)新的要義——“真”,即要有真知灼見、真情實感,要體現(xiàn)自己獨有的、別人無法取代的個性。
學生寫作文,如果能借助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和語言表達,以新穎的形式寫出個人的真實感受和獨特體驗,展示出“自我”的境界,那么這樣的作文一定會受到青睞。
一、作文有新意,就要讓人“激動”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要有新鮮感,平淡如水的作文往往讓讀者提不起興趣。作文要讓人“激動”,就要給讀者意外的觸動,用自己思維的火花去點燃讀者的思維火花,引起讀者心靈的共鳴和震撼。
【示例】網上曾有一段視頻走紅,內容是這樣的:一家書店的老板每天開門營業(yè)時,門前總是躺著一個臟兮兮的流浪漢。由于擔心流浪漢妨礙自己做生意,書店老板對他又是潑水又是打罵,想將他趕走,可第二天流浪漢還是照常來。
終于有一天,流浪漢沒有出現(xiàn)。書店老板大為不解,他想到店門前裝有監(jiān)控攝像頭,于是調出視頻錄像查看究竟。結果發(fā)現(xiàn),這個流浪漢在書店門前過夜時,會打掃門前的垃圾,趕走欲往門上小便的醉漢。后來,有兩個小偷想撬開書店的門偷東西,流浪漢上前制止,結果這兩個惱羞成怒的小偷用刀將他捅死??吹竭@里,書店老板淚流滿面。
而這段視頻的最后出現(xiàn)了這樣的字幕:“有些事實,是你的眼睛看不到的?!?/p>
這其實是一則監(jiān)控攝像頭的廣告,因為故事很感人,所以達到了出人意料的傳播效果。廣告設計如此,寫文章也是同理。真正讓我們“激動”的東西,是生活中的真實、善良和美好!所以,我們?yōu)楹尾挥米约旱墓P讓它們流淌出來呢?
許多考生寫作文習慣于嚼別人嚼過的東西,缺少對材料和事件的獨特分析和感悟,這就缺少了新意!例如每年的高考,屈原、項羽、司馬遷、王昭君、陶淵明、李白等人物紛紛出現(xiàn)在考生的作文中,成千上萬次地向我們走來。閱卷老師們的頭腦被這些相同的事例纏繞,考生的作文要想博得關注就很困難了。
同時,作文要讓人“激動”,就要防止簡單套用。在素材使用上,我們可以用“舊瓶裝新酒”,讓“老樹發(fā)新枝”。
【示例】關于《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課文,許多同學都認為這是一個寫“寬容”話題的好例子,這當然沒錯。然而,這個故事還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解讀:藺相如的一番表白感化了廉頗,這可以用來說明“語言的力量”“學會合作”“善于溝通”“學會換位思考”等話題;從廉頗自認為功勞大而不服藺相如、揚言“我見相如,必辱之”的錯誤認識,可以談“克服傲慢與偏見”等話題;從藺相如出使秦國的表現(xiàn)來談,可以表達“外交禮節(jié),維護國格尊嚴,不卑不亢”;從趙王用人的角度來談,可以證明“文武各有所長,要知人善用”等。
只要深入挖掘,選好角度,眾所周知的事例也可以寫得讓人耳目一新,評卷者會認為考生善于思考,能夠學以致用,從而給予高分。
另外,有些考生喜歡套用排比句,也不管句子是否有邏輯關聯(lián)。比如,有的學生為了引出“自信”的意義,這樣開頭:雄鷹有了自信,展翅飛向藍天;小溪有了自信,歡快奔向大海;梅花有了自信,樂觀迎戰(zhàn)冬天;人生有了自信,就能創(chuàng)造奇跡。乍一看,這樣的開頭語言優(yōu)美,具有詩意,實際上卻是言之無物,言不及義,甚至不知所云,又怎能讓人眼前一亮、心中一動呢?
二、作文有新意,就要體現(xiàn)“個性”
“個性”體現(xiàn)在作者專屬的語言風格、巧妙的文章結構、獨特的描寫角度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語言風格。作文要寫出新意,貴在用個性化的語言反映自己的真情實感,切忌拾人牙慧,人云亦云。
【示例】中國選手傅園慧在2016年參加里約奧運會后接受記者采訪的視頻火了,她一夜之間成為“網紅”,催生出一系列“神段子”“表情包”。究其原因,是因為她的表情和語言打破了原本嚴肅甚至模式化的媒體采訪套路,展現(xiàn)出她率真的自我個性,從而獲得網民的關注。
除了個性化的語言表達,作文還要有個性化的思維角度,最常見的寫作方法就是從人所共知的舊材料中挖掘出與眾不同的新主題。
【示例】當人們贊美牛的勤奮踏實時,你不妨批評牛的“慢條斯理”;當人們都說“狐假虎威”這個成語中的狐貍是騙子時,你不妨稱頌它在老虎面前從容不迫的膽量與智慧……
再比如,一般人贊美荷花總要來一句“出淤泥而不染”,仿佛那淤泥糟糕之極、骯臟透頂??捎型瑢W在作文中寫道:“其實,淤泥更具有令人稱頌的好品質。試想,如果不是淤泥勤勤懇懇地提供養(yǎng)料,哪里會有美麗的荷花?尤其可貴的是,淤泥從不炫耀自己的功勞。就這么默默地奉獻著,即使千百年來背了個骯臟的惡名也無意爭辯。這是多么可貴的犧牲精神呀!”這樣一反常人的看法,言之有理,持之有據。
其實,作文要寫出個性,也不是很難。只要我們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觀察、體驗、感悟生活,亮開慧眼,就一定會捕捉到生活中獨具個性的人、事、物,寫出自己獨特的體驗來。
【示例】有學生寫《媽媽終于給奶奶洗了腳》:“媽媽單位布置了一個特殊的寒假作業(yè),要求員工給家里老人洗一次腳,并拍照留存。她搬出一把藤椅,端出一盆熱水,請奶奶坐下。奶奶執(zhí)意不肯,但最后也無奈地配合媽媽完成任務。她自己脫下破舊的棉布鞋,我看見她的腳上滿是老繭,干枯扭曲如開裂的枯樹皮。媽媽俯下身子仔細認真地擦洗著,奶奶開心得合不攏嘴。我抓住機會,定格了這難得的溫馨畫面。要知道,媽媽平常可是很少跟奶奶交流的啊?!边@幾句話準確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很有畫面感,也很感人。
文顯個性,切不可背離生活。真正會寫的學生,能從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中有所發(fā)現(xiàn),從里巷俚語中觀察世象人情。寫作者是享受生活百味的智者,若不懂生活之美,一味地論證人生目標,遠離自己的世界,必然筆下無物。
三、作文有新意,就要洋溢“文氣”
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古今中外,有許多傳世之作都是文氣勃發(fā),文采斐然的。
【示例】網上曾廣泛流傳一個段子——當看到夕陽下的浩瀚沙漠時,有人只能說:“哇,好多沙!”而王維卻能吟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優(yōu)美詩句。當看到日落飛鳥時,有的人只會說:“啊,那兒有一只鳥兒?!倍醪獏s可以寫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詩人表達的是多么富有文氣?。?/p>
那么,文氣又從何而來?
1.“文氣”來自閱讀
古今中外的文學家給我們留下了數(shù)以億計的寶貴的文學遺產,使我們了解到世界文學畫廊中的潑留西金、葛朗臺、夏洛克、阿爾巴貢等四大吝嗇鬼的丑惡靈魂;體會到《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四大文學名著的無窮魅力;認識到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文學巨匠筆下讓人們永世不忘的藝術形象……
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學生能夠堅持閱讀文學經典,就可以濡染才氣,可以在對經典名家的語言傳承中進行再創(chuàng)造。
2.“文氣”來自練習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讀是寫的基礎,是輸入;寫是讀的運用,是輸出。在閱讀的基礎上加一定的練習,寫作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平時,我們可以進行片斷訓練,有意識地訓練、錘煉寫作的“才氣”。比如,我們可以試著寫頒獎詞、寫對聯(lián),讓自己在表達上自覺運用修辭手法,學會遣詞造句,把閱讀積累的功夫,釋放成生花的妙筆文采。
3.“文氣”來自底蘊
豐厚的文學積淀,博大的文化浸潤,都會讓我們的語言表達洋溢文氣。
【示例】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寫道:“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
作者連用八個“一種”,賦予“成熟”以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句式整齊,形象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一股濃郁的文氣撲面而來,令人擊節(jié)贊賞。高三學生也可以模仿這種表達,賦予概念以豐富的內涵,寫出具有文化味道的文字。
四、作文有新意,就要有“意思”
這里說的有“意思”,是指作者通過創(chuàng)新的語言,讓文章妙趣橫生。
【示例】曾有一個小學生寫過一篇很“有意思”的作文:“牙齒先生和舌頭小姐打架了。本來和平相處在一個空間里,忽然有一天,牙齒先生把舌頭小姐咬了一口,舌頭小姐很生氣地說:‘你為什么要咬我呢?牙齒先生說:‘我不高興,我就咬你,怎么著,有本事你也咬我啊。這個舌頭小姐憤憤不平,但是她沒有能力咬牙齒先生,于是舌頭小姐和牙齒先生吵了一架,錯過了一頓美餐?!边@一段文字讀來讓人忍俊不禁,感懷深刻。
要想讓文章有“意思”,主要有三點做法:一是通過詼諧幽默的表達,讓讀者在開懷之后悠然會心;二是巧妙構思,做到“想人未想,發(fā)人未發(fā)”;三是選擇合適的材料,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
【示例】2009年湖北省的一篇高考作文,題為“站在我家的門口”。文章第一段寫“我家門口蹲著一條狗”,這條忠誠勇敢的狗與弱小的人形成鮮明對比,最終后者反而需要前者的幫助。第二段寫“我家門口躺著一頭豬”,這頭充滿智慧的豬與背負枷鎖的人形成鮮明對比,最終后者反而需要向前者討教,需要前者拯救。第三段寫“我家門口站著一個人”。這個人是誰?有可能是收房租的,也有可能是小偷、殺手……“一個文弱的高中生,怎么斗得過這些窮兇極惡的壞人?!”正想著,這個人拿出鑰匙,打開了門。原來,這個人就是“我”自己。
仔細揣摩,這篇考場作文內涵深刻,頗有點小說家卡夫卡的味道:作者以荒誕的黑色幽默小說寫法,拷問眼下的“人性”。在現(xiàn)代文明的進程中,受到各種欲望的擠壓,人喪失了本應屬于“我”的所有東西,如“忠誠”“勇敢”,如“沖破牢籠,奔向自由”,如“智慧”,以至于想要請狗“來幫忙”,請豬“來拯救”,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代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關切與思考;也可理解為作者本人的生活自述和反思,切合題意,中心突出。這篇文章構思有特點,描述生動形象,語言有意蘊,表達很有個性色彩。
后記:睜開你的慧眼去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心去思考人生、思考社會。在這里,筆者就不再舉例子了,因為想要讓文章有新意,還是需要綜合以上所說的方法去學習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