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孝玲
隨著中文在全世界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各個國家的孔子學院也像雨后春筍一樣興起。在秘魯學習西班牙語時,我正巧了解到當?shù)氐目鬃訉W院在招聘教師,于是我投遞了簡歷,想要成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
第一步:通過面試
通過招聘面試并不容易。我的面試官有兩位,一位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的教授,另一位是當?shù)卮髮W的中文系主要負責人,其在中國學習工作長達8年之久,所以無論是西班牙語、英語還是中文他都說得很流利。前者考查的是面試者的教師資質(zhì),后者考查的是面試者能否用當?shù)貙W生聽得懂的語言授課。只有英語或西班牙語過關,達到表達流暢的水平,面試者才可以成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
幸運的是,我通過了面試。每個班的學生大約為20人,每周的排課雖然不算多,但每天上午都需要花時間備課。有時候周末或每逢中國的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會舉辦一些活動,比如帶領學員一起寫毛筆字、學剪紙、學戲曲等,這就要求對外漢語教師必須多才多藝。
第二步:因材施教
我們班上的學生有初中生,有大學生,有純粹喜愛中國文化的中年人,還有一些目標明確的商人,他們學習中文以方便和中國人做生意。面對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學生,在上課時我需要有針對性地教學,盡量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對于在校學生,要注重講解基礎知識,滿足他們順利通過考試的需要;對于商人,則要注重口語和商務用語的教學。
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需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備課有的放矢,充分運用各種方法來幫助這些零基礎的外國學生更好更快地學習中文。如在講授自我介紹和問路等具體運用時,我會采用“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讓每個學員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我則在旁邊適時糾正其發(fā)音、語調(diào)。在漢語拼音的教學中,我把聲母、韻母表編成順口溜,還運用歌曲——把《ABC Song》換成中文拼音的內(nèi)容,讓他們加深記憶。其中比較難教的是“e”和“u”以及相關漢字的發(fā)音,因為舌頭的動作學生們無法直接觀察到,我就想到了一個辦法——用手模擬舌頭,一邊用手指的運動表示舌頭的運動方向,一邊不停地發(fā)音和解釋,力求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如何正確發(fā)出那兩個音。在工作中,我不斷地嘗試各種教學方法,收獲了不小的成效。
第三步:誨人不倦
對當?shù)氐脑S多學生來說,中國是一個神秘的國家,有關中國的一切他們都很感興趣,因此在固定的語法課之外,我還會從飲食、服飾、節(jié)日風俗、歷史等方面來介紹中國文化。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通過播放影視作品或PPT講解來介紹,當然也有一些實踐課,其中,最受學生喜歡的就是學寫毛筆字和剪紙了,在他們眼中這是很有“魔力”的項目,因為他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手勁,一不小心紙上就會多一團墨汁,或者還差一步就完成的剪紙作品變成幾張碎紙片。而學生們總是越挫越勇,直到完成一幅作品為止。
中秋節(jié)時,學校舉辦了一場詩歌朗誦比賽,聽著學生們用不太熟練的漢語朗誦有關中秋的詩歌,他們的“花式腔調(diào)”舒緩了我的思鄉(xiāng)之情,更讓我對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感到無比自豪。
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需要跟進學生的學習進度,還要學會和學生搞好關系,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使學生掌握漢語的運用可以展現(xiàn)一名對外漢語教師的硬實力;穩(wěn)定學生心理,保持與學生、校方的有效溝通,則是對外漢語教師的軟實力,二者缺一不可。
對外漢語教師就像一名文化使者,把漢語傳播到更多、更遠的地方。有幸成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在傳播中國文化的同時體驗異國文化,這對我來說真是一輩子難忘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