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玲 瓏
錢穆,字賓四,1895年7月30日生于江蘇無錫,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人稱“最后一位國學大師”、“最后一位士大夫”。其《國史大綱》、《中國思想史》等著作備受推崇。
1928年,錢穆的第一位妻子鄒氏和新生嬰兒不幸去世。在料理后事過程中,不到四十歲的錢穆兄長錢聲一竟然因過度傷心也撒手人寰。錢穆的祖父37 歲就病故,父親也僅活到41 歲,長兄亦英年早逝?!叭粔邸钡碾[痛,讓錢穆深受刺激,感慨道:“人生不壽,乃一大罪!”為此,生活中他處處注意養(yǎng)生調理。
圖片來源于: www.baidu.com(2019.9)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錢穆十分認可這句話,他認為大自然的力量可以調養(yǎng)生息。據(jù)他的學生回憶,只要天氣好,錢穆喜歡每天早飯后,帶著學生一起沿著湘江西岸散步。錢穆說他喜歡聽流水的聲音,時間久了可以修身養(yǎng)性,減少煩惱。
除了散步,錢穆堅持打太極拳幾十年。他每天清晨洗漱完畢就開始打太極,幾十年下來頗有功夫,一趟下來可以打半小時,收勢氣定神閑。有一次錢穆正在上課,門外不知從哪來了兩個流里流氣的家伙,向教室里探頭探腦,十分惱人。錢穆走出教室,對這兩人怒目而視,抬手挪腳,擺出“攬雀尾”的架勢。這兩個小混混一看錢穆氣勢十足,雙臂有力,轉身落荒而逃。此事也在學校傳為美談。
太極拳養(yǎng)生健體功效是公認的。太極拳講究“神形合一,內外兼修”,動作雖緩但意貫全身,可以很好地起到調整全身氣血運行的效果??此七\動量不大,不像跑步、登山、打球那么刺激,但長期堅持,效果顯著。
據(jù)錢穆第三任妻子胡美琦回憶,她與錢穆剛剛結合時,發(fā)現(xiàn)五十歲的錢穆每天在學校很忙,似乎有辦不完的事。但他下班回到家只要靜臥十幾分鐘,就又可以開始伏案工作,甚至通宵達旦。有時參加學校的活動,一早出門,黃昏回家。年紀輕輕的學生們都喊累,錢穆卻只需要休息片刻又可以繼續(xù)工作。胡美琦覺得奇怪,便問錢穆體力為何如此充足,錢穆自己總結說都是因為有靜坐之功。他年輕時曾花了不少功夫研究靜坐,如今將靜坐之中的“息念”功夫運用純熟,乘車、行路時都用心“息念”,所以能精力充沛,很快進入工作狀態(tài)。
靜坐在民國時代曾蔚然成風。時任教育部秘書長、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東南大學校長等職的蔣維喬,出版了一本《因是子靜坐法》,暢銷全國,甚至流傳到海外,多次再版,影響頗大。后來又撰寫了《因是子靜坐法續(xù)編》,風靡一時,全國上下靜坐成風。五四運動前后青年學生對于自我與身心的探索都充滿了好奇心,蔣維喬在教育部就職時,就被北大學生邀請去演講靜坐法,后來廣受追捧,北大學生還自發(fā)組織了北大靜坐會,由蔣維喬負責具體指導。
當代科學研究顯示,靜坐時人體徹底放松,意念專一,呼吸綿長均勻。通過停止紛雜的思緒,梳理緊張的身體,達到意識與機體的和諧統(tǒng)一,不僅對身體有所調養(yǎng),對精神狀態(tài)也很有幫助。錢穆一生遇到很多波折、困難,但都能做到“每逢大事有靜氣”,泰然處之,與長期堅持靜坐不無關系。建議中老年朋友可以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嘗試。
錢穆的長壽與他豁達、開通的性格密不可分,總能保持一份好心情,這都源于他生活中一內一外的快樂源泉。
1939年,顧頡剛(錢穆好友,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在成都齊魯大學創(chuàng)辦國學研究所,想邀請一些名家來任教。顧頡剛對錢穆有知遇之恩,接到摯友的邀請,錢穆當然一口答應了下來,1940年便到了成都。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在成都西北郊崇義橋賴家花園,是個生活很不方便的偏僻地方,但錢穆到此卻很高興。錢穆本就是個喜歡鄉(xiāng)居的人,他覺得這里空氣清新、鳥語花香,微笑著說:“鄉(xiāng)居最愜吾意?!?/p>
錢穆喜歡走出戶外與大自然親近,他常說:“讀書游山,用功皆在一心?!痹诒贝笕谓虝r,他就喜歡到附近的太廟去備課,在那里“或漫步,或偃臥,發(fā)思古幽情;”在遵義講學時,一看到芳草遍山,溪流潺潺,竟“流連不忍去”;到了無錫,經(jīng)常獨自泛舟太湖,悠然自得。
錢穆還很喜歡養(yǎng)花,不出門就在家擺弄花草。不大的家里,在書桌、茶幾甚至柜子頂上擺滿了大大小小近百盆花草,他用栽花賞花代替了運動。養(yǎng)花也不輕松,每天勞動量也不小,澆水、松土、施肥、剪枝,有時候還需要移盆、換盆,舉高端低,走來走去,可稱是全身運動?;ú莸墓庹?、溫度、空氣、土壤、水分也需要格外注意,這就不光是閑情逸致了,還需要用心、用腦,甚至學習點植物學、園藝學知識。養(yǎng)花可以愉悅心境,陶冶情操,傳統(tǒng)中醫(yī)曾有句話說:“七情之病也,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于服藥者也?!别B(yǎng)花有潛移默化的健身作用。
錢穆先生一生共結過三次婚。1928年原配夫人及新生嬰兒相繼去世。后又與小學校長張一貫結婚,有三子一女。抗戰(zhàn)時期錢穆獨自一人南下,后來赴廣州乃至香港都是只身一人,繼配張一貫與子女都留在了內地。初到香港,由于沒有人照顧,生活缺乏規(guī)律,致使錢穆經(jīng)常犯胃病。
1952年錢穆到臺北演講,演講中發(fā)生意外,不得不留在臺北養(yǎng)病,在此期間結識了當時還在臺北求學的胡美琦。4年后兩人在香港結婚,雖然這段“師生戀”有所爭議,但了解情況的人都知道胡美琦對錢穆生活、治學都有著極大的貢獻。武俠小說家金庸在《神雕俠侶》修訂版的后記中,還專門提到了這段“錢胡戀”,指出他們的結合當時曾經(jīng)受到某些香港文人的批判,但是他卻親眼見到胡美琦對錢穆無微不至的照顧,見到錢穆夫婦婚后幸福的生活,對他們深為敬佩。
錢穆弟子何澤恒說:“大凡到過素書樓的人,無不承認錢師母對賓四師的貢獻。確切地說,沒有師母,便沒有賓四師的晚年。”錢穆自己在寫給幼女的信中也表達了對夫人照料之功的感激:“我此數(shù)年來,雙目漸盲,但還能寫稿,都由你后母先謄正再改定。若非她,我此兩年亦不能再寫此許多稿?!焙髞礤X穆完全失明,夫人就幫他查閱舊籍,引述成語。文章寫成后,又請夫人誦讀,口授訂正。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晚學盲言》就是這樣誕生的。而錢穆晚年的最后一篇文章,是臨終前三個月口授,由夫人記錄整理而成的。結婚時,錢穆說:“對于夫人,不希望她是一個只懂管理家務的主婦,希望她做一個懂得我、了解我的知己?!卞X夫人確實很好地踐行了這一點,給了錢穆治學上的幫助,也給了他心靈上的撫慰。
1990年8月30日,錢穆于臺北離世。沒有家庭長壽基因的他,經(jīng)過大半生的潛心研究和身體力行,最終贏得了95 歲之高齡。他的一動一靜,一內一外的養(yǎng)生之道頗值得人們玩味、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