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椎動脈型頸椎病,是由于鉤椎關節(jié)退行性改變,刺激壓迫椎動脈造成椎動脈供血不全,或頸椎間盤退變,頸椎總長度縮短,椎動脈與頸椎長度平衡被破壞,引起的短暫性眩暈、惡心、耳鳴、頭痛,甚至猝倒和意識障礙為主要癥狀的癥候群,以中老年人居多,筆者在臨床治療中采用牽引、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關鍵詞】頸椎病;椎動脈型;牽引治療;推拿治療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166-0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12月期間符合入選要求的門診病人27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7例;年齡最小者36歲,最大者67歲,平均52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0余年。所有病例均經DR攝片檢查,均不同程度顯示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椎間隙變窄,椎體前后緣或鉤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部分病例經CT或MRI檢查,可見頸椎間盤膨出或突出;經腦血流圖檢查示椎-基動脈供血不足。
2 治療方法
2.1 牽引治療:采用坐位枕頷帶牽引,牽引重量6-15kg不等,先輕后重,1次/d,每次30min。
2.2 患者取正坐位,術者站于后側,先點按風池、頸夾脊3-7、天柱等穴位3-5min。
2.3 以滾、揉、拿捏等法在頸部兩側肌群施術5min。
2.4 以點按揉法在第二頸椎棘突和雙側耳后乳突連線(上下項線)上施術2-3min。
2.5 以拇指一指禪在百會、雙側太陽、角孫、耳后乳突按揉3-5min。
2.6 立于患者前方,以雙拇指在雙太陽和印堂連線上,自印堂向太陽側分推1-2min;再以開天門手法推抹1-2min。
2.7 以掃散法在雙側顳部自前向后推掃各1min。
2.8 牽拉頸椎:兩手分別托住下頷和頸枕部,緩慢用力向上牽引頸椎,并在牽拉狀態(tài)下,適當緩慢旋轉和前屈后仰頸椎數(shù)次。
2.9 頸椎側位扳法:以左側扳法為例,患者取坐位,術者站于后側,左五指立掌位位于左側頸肩部,拇食指緊貼頸椎左側橫突,右手掌放于右側顳部,作一快速而適度的向左側方推沖動作,??陕牭健翱┌伞甭曧?,右側扳法以此例推。
2.10 最后以滾、揉、拿捏法放松治療3-5min,拍打大椎穴而結束治療。
以上療法1次/d,10d為1療程,間隔3-5d進行下一療程,2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3 療效標準與結果
3.1 ?療效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工作和生活均不受影響;顯效:癥狀基本消失,但如遇勞累、頸部長時間姿勢不良或天氣變化等情況時仍出現(xiàn)較輕不適;有效:癥狀好轉,頭暈、頸部不適等癥狀仍存在;無效:癥狀無明顯變化。
3.2 ?結果 筆者應用此法治療的27例患者中,治愈19例,占70.4%;顯效3例,占11.1%;好轉5例,占18.5%;無效為0,總有效率100%。
4 典型病例
張某某,女,56歲,主訴“體位性頭暈頭痛伴惡心5年余”,患者約5年前因突然向后扭頭而感覺頭暈、頭痛、眼花欲嘔,轉頭幅度受限。后偶出現(xiàn)頭暈、眼花、猝倒、意識喪失,但很快就能清晰,查體:頸椎活動度明顯限制,頸下項部壓痛,右旋頸試驗(+)。頸椎CT示:C3_4椎間盤突出,鉤椎關節(jié)及椎體前緣不同程度骨質增生。腦血流圖示:椎-基動脈供血不足。診斷為:頸椎病。經上法治療7天后疼痛有效緩解,2個療程后,頭暈頭痛完全消失,頸部活動如常,隨訪2年疾病未復發(fā)。
5 討論
5.1 椎動脈型頸椎病,亦稱眩暈型頸椎病,椎動脈第2段通過頸椎橫突孔,在椎體旁行走。當鉤椎關節(jié)增生時,可對椎動脈造成擠壓和刺激,引起腦供血不足,產生頭暈、頭痛等癥狀。當頸椎和或椎間盤退變、椎節(jié)不穩(wěn)時,橫突孔之間的相對位移加大,穿行其間的椎動脈受刺激機會增多,椎動脈發(fā)生扭曲,引起大腦不同程度的供血障礙。在頸后伸或側彎時眩暈加重,甚至猝倒,但因在猝倒后頸部位置改變因而多能立即清醒。
5.2 ?牽引治療可以改善頸部肌肉痙攣,擴大椎間隙,暢通氣血,調整小關節(jié)紊亂和椎體滑移,減少壓迫刺激癥狀等效果;點按、拿捏、滾、按摩等手法能起到放松肌肉、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行氣通絡、解痙鎮(zhèn)痛作用;點按第二頸椎棘突和上下項線可以起到松解椎枕肌,緩解頸局部炎性滲出,不同程度的解除組織粘連;掃散及頭面部“開天門”等方式可以起到安神、開竅、行氣活血等功效;牽拉頸椎和頸椎側位扳法可以分解頸椎小關節(jié)粘連,加寬狹窄的椎間隙,擴大狹窄之椎間孔,糾正頸椎側曲和生理弧度改變,改善鉤椎關節(jié)間隙變窄,從而使椎動脈的扭曲和擠壓得到緩解,暢通腦部血流。諸法合用,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進行推廣。
6 主要事項
6.1 ?推拿手法一定要輕緩柔和,在對患者頸部進行被動運動時,要囑患者放松,不得強求聽到彈響聲。
6.2 ?平常注意頸部保暖。
6.3 ?合理用枕,以相對頸部高,枕部低枕頭為宜,保持良好的睡眠體位;少在床上進行使用手機、觀看電視等活動,避免持續(xù)保持低頭姿勢而造成慢性勞損。
6.4 ?增強頸部功能鍛煉,可以緩慢而有節(jié)奏的進行頸項前屈、后伸、旋轉、側屈等動作訓練。
作者簡介:陳斯亮,男,漢族,1975年2月,本科,職務:副院長,職稱:中醫(yī)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中醫(yī)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