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貴春
父母越有成就,往往在孩子面前越強勢。其表現(xiàn)就是物質上大包大攬,學習上越俎代庖,精神上嚴格管控??偠灾?,就是沒有真正尊重孩子,沒有把孩子當成平等個體去對待,而是一種居高臨下的俯視。時間長了,孩子要么變得膽小懦弱,自暴自棄;要么就是我行我素,乖張叛逆;要么是表面順從,實則違逆,成為“兩面派”。
小潘就生長在這樣的一個家庭,父母學歷高,事業(yè)有成。從小到大,小潘事事都要聽命于家長的指令,沒有時間安排上的自由,沒有發(fā)展愛好的自由,甚至沒有交朋友的自由。父母在孩子面前太過強勢,要求過于嚴苛,孩子喪失了對自我的正確認識。他先是自暴自棄,后是上網(wǎng)尋求寄托,繼而成為網(wǎng)癮少年。
我和小潘的接觸很偶然。
那是2008年8月的一天晚上,已經(jīng)是晚上九點多了,我的辦公室突然來了一個無精打采的孩子,詢問我沒有高考分數(shù)是否可以復讀。看他那哈欠連天萎靡不振的樣子,我本能地感覺到,這是一個“走偏”少年。我耐心詢問了他的一些情況,然后與他的家人取得了聯(lián)系。
果然不出我所料。小潘爸爸說孩子網(wǎng)癮太大,常常逃學,被學校開除了,也沒有參加高考,家里人都找他好幾天了。家長央求我無論如何收下他:“給孩子一個機會,這孩子本質不壞?!?/p>
從他主動找我詢問復讀的事,我感覺到這孩子內心還是不甘的、向上的,就破例收下了他。
怎樣重塑孩子的狀態(tài)?怎樣挽救走偏的他?這需要多方的合力才行!
我先是給他父母寫了《請少一份居高臨下的俯視》的信,信中借“懶娘巧閨女”的故事和汪國真的詩《不問,是理解》,提出給孩子的生長讓出更多的空間,希望家長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裝糊涂,在各種事情上都盡可能讓小潘感覺到他自己有想法、有能力、有話語權,讓他感覺父母需要他,欣賞他。
信的最后,我深情地寫道:我們都希望孩子陽光快樂、活潑健康,都希望孩子超越自我、全面成長,那么我們就要放下自己的強勢,甚至放下自己的面子,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多一點贊美與欣賞,少一點批評和強勢,少一份居高臨下的俯視!為孩子留一塊自由翱翔的彩色地帶吧!
小潘的父母后來說,他們把這封信當作了教育的“圣經(jīng)”。
當然,我也和小潘進行了深度交談。那天下著大雨,我和小潘就在雨中邊跑邊談。衣服濕了,但心“潤”了。這種形式本身就是一種情緒釋放——在傾訴中釋放,在運動中釋放,在自然中釋放,在陪伴中釋放!
這次懇談后,我讓小潘列了兩份清單:一張是有網(wǎng)癮前后老師的態(tài)度、家長的反應、自己的狀態(tài)、其他人看自己的眼光的差別;另一張是什么時間干什么事的清單。我讓他把兩張清單放在顯眼位置,不斷警醒自己。同時,我讓班里一名很負責的同學對他進行一對一幫扶,每當他有了進步就及時表揚。
如此反面刺激,正面強化,家校合力,小潘終于涅槃重生。第二年,他考上了東北大學。
在我生日的時候,小潘寫了一封滿含深情的信:“雖然我跟著您只有短短的幾個月,但我仿佛感覺換了人間,父母不再居高臨下,我也不再頹廢叛逆。以前的頹廢造成我今日的痛苦,今后我絕不會讓痛苦重演。今后的日子里,我會用不懈的努力讓鳳凰涅槃,讓鯉魚化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