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豬
(圖/視覺中國)
書名:《獵人》
作者:雙雪濤
出版:北京日報出版社
當我們還在《飛行家》里回味,驚嘆作者對東北描寫之準確、之深刻,并與《平原上的摩西》比較時,雙雪濤已然悄聲走出了東北的漫天大雪,他步入大都市的光怪陸離,像當初觀察、琢磨那個化為烏有的北方(雙雪濤有部短篇叫《北方化為烏有》)一樣,躲開堵塞的交通,從擠地鐵的人群里拔出腳來,在別人無奈哀嘆“996”(每天早9晚9,一周六天工作時間)時,冷眼觀瞧。要是單純地讀他最新短篇小說集《獵人》,你很難發(fā)覺雙雪濤的文學意義上的東北籍貫?!东C人》沖出了東北漫天大雪的籠罩,轉(zhuǎn)而面向更復(fù)雜,更令人愛恨交加的大都市。
客觀地說,按地域來劃分或區(qū)別一個作家其實是對他寫作能力的一種含蓄的批評。盡管舉凡作家都有著強烈的地域風格。從一開始,雙雪濤就意識到了這點,東北成全了他,但同時也可能把他綁緊,動彈不得。因此,在東北風格極其明顯的小說集《平原上的摩西》里,也有描述出走和叛逆的《跛人》。而這部《獵人》,我簡單地統(tǒng)計了一下,十一部短篇,只有兩部與東北有關(guān):《楊廣義》和《松鼠》。如果將地域因素抽離出來,也絲毫不影響這兩個短篇的質(zhì)量,我想,只不過雙雪濤用慣了而已。
雙雪濤喜歡在現(xiàn)實主義描寫中加一點魔幻,小說維度于是豐富起來,能夠隨著讀者的思想向不同的方向延伸。這種類型的小說有個最大的好處,它不再局限于某個顯而易見的范圍,而是讓讀者由被動變?yōu)橹鲃?,主動去揣測小說的寓意。此時,作者的寫作初衷與目的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讀者怎么去讀?!镀皆系哪ξ鳌防铮堕L眠》《大路》和《無賴》都有這個特點?!堕L眠》里的蘋果魚,村民長出魚鰭和爪子。《大路》里與“我”對話,進行精神交流的小人,以及《無賴》的結(jié)尾,工廠里的機器毫無征兆地忽然全部開動。這些神奇的筆觸,雙雪濤運用的并不多,但恰到好處。嚴格地說,主打小說《平原上的摩西》通篇都覆蓋著此類特質(zhì),如透明的羽毛,不大容易看見。到了第二部小說集《飛行家》,就愈加明顯了,其中的《光明堂》后半部,全以魔幻筆法展開,卻是用魔幻來描寫一個更加現(xiàn)實,同時又是一個魔幻得再不能魔幻的特殊時代。也許雙雪濤以為,那個離我們不遠的特殊時代,非魔幻寫法而不能辦?!讹w行家》的地域風格亦在減弱,整本書有一半發(fā)生在大都市。就寫作風格而言,《飛行家》承襲《平原上的摩西》而有所變化。到了《獵人》,風格再一轉(zhuǎn)?!讹w行家》里的《白鳥》《刺殺小說家》已經(jīng)暴露出相當大的寓言性質(zhì)了?!东C人》從東北的四季分明變?yōu)榇蠖际械臅崦梁?。《獵人》里有七個短篇,寓意隱晦,不太好分析,畢竟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它們標明了雙雪濤小說的另一個路徑。而且題材、時間、地點和人物也在不斷豐富。從民國武術(shù)家跨越到當代實權(quán)人物(《武術(shù)家》),在城市里混飯的編輯與來歷不明的殺手(《女兒》),有著心臟病家族史的小說家在深夜行駛的急救車里目睹了神奇一幕(《心臟》),他甚至讓外星人出場走了一圈(《預(yù)感》)。這些小說預(yù)示著雙雪濤的努力和改變,但就我個人的閱讀體驗來說,他的中短篇好于長篇,現(xiàn)實主義描寫(如果真有這種小說的話)好于寓言性質(zhì)的小說。
收錄在第三本小說集里的《楊廣義》,敘寫20世紀90年代末的東北工廠,楊廣義不好好做他的工人,玩失蹤并成為人們口中傳說的神奇刀客。社會上發(fā)生的一些案件也扣在他腦袋上。因為想跟著楊廣義學武的“我的父親”也因此被重點“照顧”。事情稍有寬松時,無數(shù)人找上門來,要與父親比武,或者拜師學藝,“父親”對此哭笑不得。新舊時代的交替沒有給“父親”解釋的機會。兩種不同的境遇,呈現(xiàn)了時代變化給予小人物的困惑。當楊廣義現(xiàn)身,主動向“我”傳授刀法,以蘋果為聯(lián)絡(luò)信物,“我”卻選擇了把蘋果吃掉,小說結(jié)尾寫道:“這么多年我吃了不少蘋果,實話說,蘋果是我最愛吃的水果,我一個也沒有浪費過。”小說寓意再明白不過了,一個時代過去了,無論代表這個時代的東西怎么難得,比如楊廣義的絕技,也終將淘汰。在小說進行中,雙雪濤暗中點了一下,武藝高強的楊廣義居然被普通人在屁股上扎了一錐子。這個不動聲色的幽默宣告了新時代的來臨。
《武術(shù)家》的寓意更加深奧。日本侵華時期,日本人有一種邪惡的武術(shù),練習者會產(chǎn)生一個異性分身,練到最后,該分身能反噬其主而不覺,繼而迷失自己?!段湫g(shù)家》充分顯示了一個成熟小說作者的文字功底。在很短的篇幅里,故事跨越民國、抗戰(zhàn)和新中國成立后的某個時期。人物有學生、習武者、地下黨、日本人和政客。小說在日常生活中展現(xiàn)傳奇,又于傳奇中歸為平淡。
雙雪濤還時不時地設(shè)置懸念,讓人不得不一口氣讀完。整個短篇流暢自如,分身化為特殊時期的實權(quán)政治人物,最后在咒語下灰飛煙滅的寫法也容易解讀,比起收錄在同一集子的其他小說,例如《預(yù)感》《劇場》及《獵人》好看得多。類似后三篇的小說在小說集《獵人》里占一大半。這類小說沒有典型的文本分析性,失去了雙雪濤作品以前的閱讀快感,替代它的是一種類似博爾赫斯的迷津,以往“魔幻現(xiàn)實主義”漸漸隱退,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性和寓言性(當然并非完全取代,《預(yù)感》就可以視為具備魔幻色彩的小說)。出現(xiàn)了存在保險柜里的馬(《女兒》),演員手中的玩具槍(《獵人》),如是等等的象征意味極濃的事物。如果非要給個說法,那就是這類小說有了耐咀嚼的韌性,能夠讓讀者慢下來,沉浸其中,咂摸再咂摸。
雙雪濤已經(jīng)意識到沈陽艷粉街上的人,與北上廣深的人是不一樣的。他們都有焦慮,但內(nèi)因不同,表現(xiàn)方式也不同。因此,雙雪濤寫出來的不再是艱難跋涉在漫天大雪里的腳步,他放棄了破敗廠礦里的奮勇而無望的抵抗,就此與青澀暴烈的學生時代作別。小說集《獵人》里的人物的內(nèi)心沖突、外界矛盾從此不同于計劃經(jīng)濟末期的清晰,它們變得含混不清,在“時代快速而瘋狂,人們好奇而健忘”的光怪陸離中膠著,至死方休。
綜上,雙雪濤的三本小說集,《平原上的摩西》質(zhì)量最為上乘,比如《大師》《無賴》和《長眠》。第二本《飛行家》,有《蹺蹺板》《光明堂》《飛行家》和《北方化為烏有》重量級的作品。到了《獵人》,只剩下《武術(shù)家》和《楊廣義》比較“像”雙雪濤的小說。也許他個人并不認同,但不妨將此看作是轉(zhuǎn)型時的必要犧牲。雙雪濤的這本集子,是否預(yù)示著他與東北的訣別,也許他也拿摸不準,但無論如何,這對小說家來說,是一種有益而必需的突圍。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