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賀
幾天的瑞雪總算塵埃落定,寧靜的村莊倒也有幾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韻味。
吃過早點,兩個侄兒子嚷嚷著說他們穿的衣服太厚,在教室里會被熱成“烤豬”,全家人聽見都無奈地笑了笑,嫂子只好讓他們脫下羽絨服,換上了風衣外套。
“穿這么少會著涼吧?”我擔心地問。
“才不會啦,學校除了室外,各個地方都有暖氣、空調(diào),熱乎乎的。”侄兒子異口同聲地說道。
聽他們這么說,我猛然想到二十多年前自己讀小學時的場景。
我的家鄉(xiāng)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北方的農(nóng)村,一到冬天整個小村莊是非常沉寂的,一場接一場的大雪似乎蓋住了所有生物渴望成長、迎接春天的欲望。家家戶戶閉門鎖窗,很少串門子,仿佛鄉(xiāng)親們的嘴巴也被積雪封住了一樣,冷得連話都不愿意講了。
穿著棉花制的棉衣棉褲,不僅臃腫還不貼身,全身都冷冷的,而且整個冬季就那一套棉服,時間久了自然是會有些體味的。
小學教室還是土坯房,一到下雨或者房頂積雪融化,總會有雨水漏下來,教室里會擺上盆盆罐罐用來接房頂漏下來的雨水。“叮當、叮當、叮當……”滴水聲伴著老師講課的聲音,不失為一種別樣的交響樂。這時候會有調(diào)皮的學生將撿來的小石子瞄準扔進接水盆里,只聽“哐當”一聲,整個教室的人都會看過去。坐在接水盆旁邊的同學滿臉泥水,委屈地流著眼淚等著老師主持公道,可是看著他的窘迫樣,老師有時也會忍不住笑出來的。這時候全班同學都哈哈大笑,教室里的氣氛頓時熱烈起來,仿佛點燃了一個個火把,熱氣騰騰的。而滿臉泥水的同學看著大家都那么高興,也開心地露出小虎牙笑了起來,將所有的委屈都拋在了腦后。
此刻,回想起來那一幕不免有種暖暖的感動。當然,這樣歡快的時刻也只是偶然罷了,想起小時候的求學經(jīng)歷,內(nèi)心油然生出一番惆悵,甚至可以說是有些艱苦的記憶刺痛了自己。
上世紀90年代的農(nóng)村因為經(jīng)濟落后,讀書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說,不僅是對知識的渴求,更是對個人意志力的鍛煉。零下十幾度的天氣,坐在寒氣逼人的教室里,往往會被凍得發(fā)抖,就連恍恍惚惚的夢境也是在寒風刺骨的天氣里瑟瑟發(fā)抖,無處避寒。等到醒過來,一種小小孤寒的感覺如同電流般穿透全身,每當那時我總是會想念母親,想她溫暖的懷抱。條件好的同學會帶著一個小煤油燈,或者一根白洋蠟點著暖手。雖是小小的火苗,但我們看著卻羨慕不已,心里一直以為那就是抱著一個大暖爐,肯定舒服極了。二十多年過去了,直到現(xiàn)在我心里還是有這種錯覺。
整個冬天下來,耳朵、面頰、手指和腳經(jīng)常會生凍瘡,等到積雪融化、天氣回暖就會奇癢難耐,就這樣抓著撓著,來年的冬天已臨,舊的凍瘡還沒恢復好,新的凍瘡又生出來了。應該說整個小學甚至初中,我就沒有看見過自己的手本來的樣子。
開著車很快來到了出村的大路上,五六米寬的柏油馬路筆直延伸出去,公路兩旁的楊樹挺拔筆直,多像一個個淳樸、善良的鄉(xiāng)親?。?/p>
驅(qū)車不過三四分鐘已經(jīng)駛過這段公路,我不禁回想起小時候,冬天下雨時我是怎樣走過這段路的。泥濘的土路上到處都是坑坑洼洼的積水,細心的母親總會為我準備一雙干凈的棉鞋和一雙水鞋,方便我去到教室就可以換下水鞋、穿上棉鞋,而不至于讓腳上的凍瘡生得更嚴重。邁著瘦弱的雙腿在泥水里深一腳淺一腳地前行,我總會累到氣喘吁吁,也就不覺得怎么冷了。當然,走一段路還要停下來,用隨手撿來的樹枝扒掉水鞋上的泥巴,不然鞋子太重走起來是相當吃力的。
短短的路程,運氣好也需要半個小時才能走完,運氣不好的話,不小心打個趔趄滑倒在泥水里那就可憐兮兮了。我最記得自己哭著鼻子從泥水里爬起來,全身濕漉漉地站在路上,繼續(xù)走也不是,回家也不是的窘迫樣子。有時候與小伙伴結(jié)伴而行,跑得快的男孩子會飛快地跑到我家給我捎來干凈的衣裳,要是一個人就索性站著不動,大哭一通然后悻悻然地回家去。當然逃學回去少不了被母親責罵,但看著我一身泥水,母親也甚是心疼。有時候我也會勇敢地邁開腳步繼續(xù)趕往學?!?/p>
等到讀初中了,學校離家更遠需要騎自行車上學,走這段路更是漫長,自行車還沒有推多遠,鏈條、擋泥板、車輪等就粘滿泥巴根本推不動,只好又用撿來的樹枝一點一點扒掉自行車上的泥巴,力氣大點的時候干脆扛著自行車走,走一段停下來歇一歇繼續(xù)扛著走。那時候,十三四歲的我已經(jīng)明白知識是可以改變命運的,也有了不管遇到多大困難都能堅持著去上學的精神。而現(xiàn)在就連鄉(xiāng)村田地之間都是寬闊、平整的水泥路了,再也不是那些年彎彎曲曲的溝溝壑壑,也不再是“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的羊腸小道了,更不用說這些出村主干路了,基本上都是五六米寬的柏油路或者水泥路。
不知不覺已經(jīng)送兩個侄兒子到了學校,從12歲走出小學,我已經(jīng)有20年沒有回到這里了,歲月在轉(zhuǎn)身回望的姿態(tài)里真的就是彈指一揮間了。輕如煙,繞心頭不散。
“姑姑,你回去吧,再見。”兩個侄兒子一下車便似一陣風跑向教室。
眼前的學校就像是多年未見的老朋友,舊時的模樣雖還在,但更多的是新的改變。最醒目的還是校園中心的升旗臺了,寒風里飄揚的五星紅旗更顯出一種錚錚鐵骨,12棵松柏分兩排站立兩側(cè),這么多年一直守護著國旗,守護著國魂民心。四層教學樓(建成有五六年左右)正面題寫著毛主席剛健有力、別具風骨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題字。面對著教學樓,我正沉浸于遐思之中,一陣悠揚的鋼琴彈奏徐徐飄來,那是從綜合樓傳來的。綜合樓分設多個功能教室,有少隊室、音樂室、美術(shù)室、信息室等等各個功能教室,設備齊全極具現(xiàn)代化,身處綜合樓我仿佛忘記了,這僅僅只是中國北方小城鄉(xiāng)鎮(zhèn)上的中心小學罷了。
走出綜合樓向西看去,突然看見2000年我讀小學六年級時落成的那座教學大樓(現(xiàn)在是政務樓)。記得學校是我讀四年級時集資建的,每家每戶交500元。當時的農(nóng)村還是相當落后的,農(nóng)民家庭除了農(nóng)作物收入基本就沒有其他經(jīng)濟來源了,大多數(shù)農(nóng)民還處在靠天吃飯的艱難生活里。父親、母親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一直懂得知識的重要性,也一直想要教導子女用功讀書,用知識改變家族祖祖輩輩“面朝土地背朝天”的艱苦日子。所以即使哥哥已經(jīng)讀初中,而我再有兩年就要小學畢業(yè)了,說不定都不能在新的教學樓讀書,他們依然踴躍繳費支持建樓。當然那500塊錢是母親賣了自己心愛的嫁妝——三件套里的縫紉機得來的,我還記得有幾次夜里睡不著,都看見母親愣愣地坐在那臺縫紉機前,一邊小聲地念叨著,一邊又偷偷地抹眼淚,我知道母親心里有著萬般不舍。
教學樓用兩年時間就建成了,可以說也是讓我們這群學生等得望眼欲穿啊。等搬到里面,看著黑黝黝的黑板、整齊的桌椅,我和小伙伴們興奮地一邊“嗷嗷嗷嗷”大喊大叫,一邊風風火火地跑來跑去。因為對新教學樓滿懷期待,我們個個都是夜里睡不著,每天早早地就起床去上學。來到教室第一件事就是認真地打掃衛(wèi)生,教室每天都是窗明幾凈,甚至連大字不識幾個、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農(nóng)民母親們,也都顯得非常激動,特意給自家孩子們準備一塊干凈的棉布,再三叮囑擺放書本、文具之前,先用棉布墊著課桌面,別弄臟了新課桌……而那年12歲的我就更有感觸。
新教學樓落成,我被老師選為揭牌儀式的小禮儀人員之一。記得那天我穿著干凈的衣服,系著鮮艷的紅領(lǐng)巾,當“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國歌聲響起,當我對著鮮紅的五星紅旗行少先隊員禮的那一刻,我突然熱淚盈眶。那是我小小的心靈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我們的祖國正在發(fā)展,我們共同有一個偉大的母親——祖國。
此刻,已在他鄉(xiāng)漂泊多年的我,已過而立之年的我,已是兩個孩子母親的我,想到20年前自己內(nèi)心那波濤洶涌的感受時依然情不自禁,感動不已。是的,我們的祖國正在發(fā)展,全國人民正緊密團結(ji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鼓舞下,在“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的堅定信念下,“擼起袖子加油干”,奔赴在實現(xiàn)自我夢想、實現(xiàn)中華夢想的康莊大道上,而這是多么令人激動、充滿活力、振奮人心的時代?。?/p>
從學?;貋淼穆飞希铱匆娖甙藗€孩子在積雪厚實的地方堆雪人,打雪仗,他們銀鈴般的笑聲似乎已經(jīng)叫醒了春天的耳朵。
(摘自《含笑花》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