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丹
目標教學是以目標導向和反饋矯正為基本特征的教學體系。其具體特征表現(xiàn)如下:一是以教學單元作為控制教學過程的基本單位;二是以教學目標為中心組織教學活動;三是以異步教學作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四是以可控變量作為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著力點;五是以教學評價作為教學活動高效運行的保證。筆者以高中化學必修二《苯》為例,淺談目標教學的基本程序和具體實施方案。
根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制訂如下雙向細目表
①講解苯的發(fā)現(xiàn)史
意圖1: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精神,這是形成科學研究的動力。
②演示實驗。在試管中加入2mL苯,觀察苯的顏色與狀態(tài),再向試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蕩后靜置,觀察現(xiàn)象。
【學生表述】無色液體;特殊氣味,易揮發(fā);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苯蒸氣有毒。
③課堂練習引出苯的分子式。苯由C、H兩種元素組成,其中C的百分含量為92.3%,其蒸氣的密度是相同條件下H2的39倍,試計算其分子式。
④苯的結構廣泛討論。
根據苯的分子式,參照飽和烴判斷苯中可能有多少雙鍵數、叁鍵數,并寫出可能的結構簡式。
【提問】如何用實驗驗證這些結構是否合理?
【學生實驗】分別向2支盛有苯的試管中加入溴水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振蕩,靜置,觀察現(xiàn)象。
【學生總結】2支試管顏色并未褪去,說明苯分子中無碳碳雙鍵和碳碳叁鍵。
意圖2:學生體會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實踐動手能力。
意圖3:學生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認知與事實之間的矛盾,自己尋找原因并修正結論。
⑤苯的取代反應。
【演示實驗】苯的溴代反應
【設問】(1)如何證明導管口的白霧是HBr?
(2)裝有四氯化碳的洗氣瓶的作用是什么?
(3)該反應屬于什么反應類型?
【學生討論并得出初步結論】
【投影】實驗結論:苯能發(fā)生取代反應,C6H5Br只有一種結構。
【設問】根據上述結論推測苯的可能結構有哪些?
【學生討論】苯中六個H處于同等地位,不可能是鏈狀結構,可能是環(huán)狀結構。
意圖4:激趣,使學生心理處于急于探索求新的高潮狀態(tài)。
⑥凱庫勒式。
【電腦模擬】苯分子電子云照片
【投影】苯的結構——鍵參數:鍵長140Pm,鍵角120°;
空間構型:平面正六邊形。
(比較:C-C鍵長154Pm,苯鍵長140Pm,C=C鍵長133Pm)
苯環(huán)中碳碳鍵是介于單、雙鍵之間獨特的鍵
【講解】為了紀念凱庫勒開創(chuàng)性的提出有機物閉合鏈狀結構,現(xiàn)在書寫苯時仍沿用凱庫勒式結構,但苯中并無單、雙鍵交替的鍵。
意圖5: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豐富視野,進行美育滲透。
1.根據苯環(huán)中碳碳鍵的特點,與烷烴和烯烴對比,分析硝化反應和與氫氣加成反應的原理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2.小結苯分子的結構特點,成鍵特點和主要化學性質。
3.學生回答教材P72頁2,4,6,7題,教師作必要的點評。
針對目標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目標達成不太理想的狀況,筆者認為從教者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教學設計并完善教學過程。
1.教學目標有必要在課前出示[1],因為有目標才有方向。學生通過教學目標能基本知道本節(jié)課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從而集中精力展開學習,同時對教師的教學起到監(jiān)督調控的作用。
2.課堂上對基礎不同的學生評價需分層:重點內容當堂達標;共同存在的問題在反饋后應及時補救,矯正達標;個別問題由達標同學或基礎較好的同學幫助矯正達標。
3.目標教學強調“小循環(huán),快反饋,強矯正”。教師需指導學生及時完成課后練習,鞏固課堂內容,單元結束時及時總結歸納;針對性開放實驗室,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動手操作和實驗探究。
總之,化學中的目標教學不僅僅是傳授化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展示化學學科魅力和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教師應從學生專業(yè)思想的樹立、學習態(tài)度的矯正角度進行評價,從學生實驗課中觀察現(xiàn)象、思考原理、改進裝置等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實現(xiàn)“教學是為了培養(yǎng)人、塑造施教對象品格的長遠目標服務”的根本功能,切忌依一時表現(xiàn)妄下定論而抹殺了教學雙方的初衷,使教學失去預期目標和應有功能。